控尘组件、控尘系统和吊斗铲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02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尘组件、控尘系统和吊斗铲车,包括射流发生器,射流发生器设置在吊斗铲车的铲臂上,射流发生器包括射流风筒和安装在射流风筒的筒壁上的射流风机,射流风筒包括容纳腔和射流出口,射流风机与容纳腔和射流风筒的外侧均连通,以将射流风筒外侧的气体引入容纳腔内并由射流出口吹出;喷雾设备,喷雾设备设置在射流发生器的射流出口处,以在射流出口处喷出雾滴,以使由射流出口吹出的气体携带由喷雾设备喷出的雾滴流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斗铲车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雾化除尘的效果不高的问题。的效果不高的问题。的效果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尘组件、控尘系统和吊斗铲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露天矿吊斗铲装载降尘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尘组件、控尘系统和吊斗铲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炭的开采方式主要有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其中露天开采具有产生粉尘点多,粉尘量大,分散度高的特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露天矿的开采深度越来越深,露天矿内受主要以复环流气流,热辐射和热闭合风流结构影响,露天矿内外自然通风困难。吊斗铲车作为露天开采过程中的重要采掘设备,在吊斗铲车采掘和倾倒装车的过程中释放的冲击力,会产生扬起大量的粉尘颗粒。由于自然通风困难,实际生产中的粉尘颗粒不易沉降,对大范围的空气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对吊斗铲车驾驶室司机的操作视野影响极大,其中直径较小的呼吸性粉尘颗粒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0003]可见,在矿山吊斗铲降尘技术中,对粉尘颗粒的捕集、控制是难点。据研究表明PM10及其以下颗粒一般漂浮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从而导致吊斗铲车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浓度过高,影响司机的正常工作。而且,粉尘的直径越小,其越难被湿润,越难克服液滴表面张力被捕集和沉降。
[0004]因此,雾滴和粉尘的相对体积与相对速度影响雾滴对粉尘的捕集效率,雾滴粒径越小或速度越大,降尘效率越高。当雾滴粒径为粉尘颗粒的6到13倍为捕集率最高。而现有技术中通过雾滴与粉尘结合对吊斗铲车司机位前方的粉尘进行雾化除尘的效果还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尘组件、控尘系统和吊斗铲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斗铲车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雾化除尘的效果不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尘组件,包括射流发生器,射流发生器设置在吊斗铲车的铲臂上,射流发生器包括射流风筒和安装在射流风筒的筒壁上的射流风机,射流风筒包括容纳腔和射流出口,射流风机与容纳腔和射流风筒的外侧均连通,以将射流风筒外侧的气体引入容纳腔内并由射流出口吹出;喷雾设备,喷雾设备设置在射流发生器的射流出口处,以在射流出口处喷出雾滴,以使由射流出口吹出的气体携带由喷雾设备喷出的雾滴流动。
[0007]进一步地,射流风机为两个,两个射流风机分别设置在射流风筒的相对的两侧壁上;控尘组件还包括多个进风筒,各个射流风机分别与至少一个进风筒连通,以通过进风筒吸入射流风筒外侧的气体。
[0008]进一步地,射流风机为离心风机,射流风机的沿其径向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筒。
[0009]进一步地,射流风筒为锥形筒,沿锥形筒的延伸方向,锥形筒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大开口端和小开口端,射流出口为小开口端。
[0010]进一步地,射流风筒的内筒壁形成安装空间,喷雾设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喷雾设备的喷雾口朝向射流风筒的射流出口设置,以通过由射流出口吹出的气体使喷雾设备喷出的雾滴进行分裂和携带其流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尘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尘组件和空气喷射装置,空气喷射装置设置在控尘组件的下方并朝向控尘组件下方的区域吹风,控尘组件的下方区域与空气喷射装置之间形成控尘区域。
[0012]进一步地,空气喷射装置包括多个喷射出风部件,各个喷射出风部件的出口朝向控尘组件下方的区域设置;第一喷射风管,多个喷射出风部件沿第一喷射风管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喷射风管上,以使第一喷射风管内的气流通过多个喷射出风部件喷出。
[0013]进一步地,空气喷射装置还包括第二喷射风管和设置在第二喷射风管内的喷射风机,第一喷射风管与第二喷射风管倾斜设置并相互连通,第一喷射风管与多个喷射出风部件连接,以将第二喷射风筒外侧的气体依次引入第二喷射风筒和第一喷射风管内。
[0014]进一步地,空气喷射装置为多个,多个空气喷射装置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空气喷射装置分别位于控尘区域的相对两侧,成对的两个空气喷射装置的喷射口相对设置。
[0015]进一步地,多个喷射出风部件相对于第一喷射风管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调整喷射出风部件的出风方向。
[0016]进一步地,控尘组件还包括多个集尘部件,多个集尘部件均设置在控尘区域的下方,以承接由控尘区域下落的粉尘。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吊斗铲车,包括铲臂和设置在铲臂上的控尘系统,控尘系统为上述的控尘系统,铲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和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的支杆,控尘系统的控尘组件设置在铲臂的支杆上,控尘系统的多个空气喷射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上。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对吊斗铲车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进行捕集,在吊斗铲车的铲臂上设置射流发生器,如此设置,以通过射流发生器的射流风机吸入外侧的气体使其进入射流发生器的容纳腔内再通过射流出口吹出,从而通过吹出的气体带动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流动;为了达到利用雾滴与粉尘结合对粉尘进行捕集的目的,在射流发生器的射流出口处设置有喷雾设备,此设置,以通过由喷雾设备喷出的雾滴在射流发生器吹出的气体的带动下与粉尘进行结合,从而实现通过射流发生器和喷雾设备的配合使用下对粉尘进行捕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斗铲车司机位驾驶前方的粉尘雾化除尘的效果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吊斗铲车的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吊斗铲车的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射流发生器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射流发生器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射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铲臂;2、支架;3、支杆;10、射流发生器;11、射流风筒;112、容纳腔;113、射流出口;12、射流风机;13、进风筒;14、安装空间;20、喷雾设备;30、空气喷射装置;31、第一喷射风管;32、第二喷射风管;33、喷射风机;34、喷射出风部件;40、集尘部件;50、控尘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至图4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尘组件,包括射流发生器10和喷雾设备20,射流发生器10设置在吊斗铲车的铲臂1上,射流发生器10包括射流风筒11和安装在射流风筒11的筒壁上的射流风机12,射流风筒11包括容纳腔112和射流出口113,射流风机12与容纳腔112和射流风筒11的外侧均连通,以将射流风筒11外侧的气体引入容纳腔112内并由射流出口113吹出。喷雾设备20设置在射流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发生器(10),所述射流发生器(10)设置在吊斗铲车的铲臂(1)上,所述射流发生器(10)包括射流风筒(11)和安装在所述射流风筒(11)的筒壁上的射流风机(12),所述射流风筒(11)包括容纳腔(112)和射流出口(113),所述射流风机(12)与所述容纳腔(112)和所述射流风筒(11)的外侧均连通,以将所述射流风筒(11)外侧的气体引入所述容纳腔(112)内并由所述射流出口(113)吹出;喷雾设备(20),所述喷雾设备(20)设置在所述射流发生器(10)的所述射流出口(113)处,以在所述射流出口(113)处喷出雾滴,以使由所述射流出口(113)吹出的气体携带由所述喷雾设备(20)喷出的雾滴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12)为两个,两个所述射流风机(12)分别设置在所述射流风筒(11)的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控尘组件还包括多个进风筒(13),各个所述射流风机(12)分别与至少一个进风筒(13)连通,以通过所述进风筒(13)吸入所述射流风筒(11)外侧的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12)为离心风机,所述射流风机(12)的沿其径向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进风筒(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控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筒(11)为锥形筒,沿所述锥形筒的延伸方向,所述锥形筒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大开口端和小开口端,所述射流出口(113)为所述小开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筒(11)的内筒壁形成安装空间(14),所述喷雾设备(20)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4)内,所述喷雾设备(20)的喷雾口朝向所述射流风筒(11)的所述射流出口(113)设置,以通过由所述射流出口(113)吹出的气体使所述喷雾设备(20)喷出的雾滴进行分裂和携带其流动。6.一种控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尘组件;空气喷射装置(30),所述空气喷射装置(30)设置在所述控尘组件的下方并朝向所述控尘组件下方的区域吹风,所述控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晓亮唐晓骞张辛忻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