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59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换热仓、第二换热仓和烘干仓,所述第一换热仓的内部设有净化换热腔和排出腔,所述净化换热腔内部的上下端均密封安装有转板,且两组所述转板之间的边缘处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等距设有多组,且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滤网,所述换热管的上下端贯穿出上下端的转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气与气的热交换来回收余热,通过进废管接入废气,通过进风管接入干净的风,干净风进入换热管,废气穿过换热管之间的滤网,在过滤的同时进行热量交换,后续干净风经过吸附板的内部,废气穿过通孔的滤板,以此在净化的同时再次进行热交换,余热利用和净化同步进行,提升处理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火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尘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尘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按燃烧的燃料分为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发电三种形式,火力发电是重要的发电方式,但火力发电污染严重,发电过程会排放大量的废气,携带者热量逸散到空气中,造成能源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201910941078.6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将废气内部的热量交换至冷水内,废气得到更好的利用,节约能源,在废气经过气流通道一侧的收集装置排出时,收集装置将其内部的废渣和固体杂质过滤并排出,减小火力发电对环境的污染;然而,上述技术中,一般都先进行换热,进行预热利用,然后再进行净化,整个过程需要多个步骤,无法合并进行,影响处理效率,同时余热回收有限,造成浪费,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该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在过滤、净化的同时进行二次热量交换,余热利用和净化同步进行,提升处理效率。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仓、第二换热仓和烘干仓,所述第一换热仓的内部设有净化换热腔和排出腔,所述净化换热腔内部的上下端均密封安装有转板,且两组所述转板之间的边缘处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等距设有多组,且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滤网,所述换热管的上下端贯穿出上下端的转板,所述净化换热腔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且净化换热腔的一侧连通有进废管,所述进废管连通至两组转板之间,下端的所述转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出废管,且出废管延伸至排出腔,所述排出腔的一侧连通有导废管,所述导废管与第二换热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仓的内部设有吸附板,且吸附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滤板,所述吸附板为空心板,所述净化换热腔一侧的下端连通有出风管,且出风管位于下端的转板下方位置处,所述出风管的输出端与吸附板连通,且吸附板的输出端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连接烘干仓。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废管的输入端连接烟囱,用于接通火力发电的废气,所述
进风管的输入端连接风机,用于接收外界干净的风。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换热仓一侧的下方连通有排废管,且排废管用于排出换热净化后的废气。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组所述转板均通过密封轴承圈转动设在净化换热腔内部的上下端,所述净化换热腔内部的顶部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上端的所述转板连接,所述净化换热腔的前侧设有密封门。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板为表面附着有活性炭吸附块的空心板,且吸附板至少设有两组,前侧的所述吸附板前侧的上端和出风管的输出端连通,且前侧的所述吸附板后侧的下方连接有连通管。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后侧的所述吸附板前侧的下端连通,所述导风管的输入端连接后侧的所述吸附板后侧的上方。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烘干仓内部的上方设有集风腔,且烘干仓内部的下方设有放置腔,所述导风管的输出端连接集风腔,所述放置腔内部的底部设有平台。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放置腔内部的上方设有轴板,且轴板等距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轴板的内侧均转动设有管道,且管道下方设有喷头,多组所述管道的一侧均连接有软管,且软管与所述集风腔连通。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多组所述管道的一端均设有连接轮,且多组所述连接轮上绕设有履带,所述放置腔内部一侧的上方设有马达,一侧位置处的所述连接轮上设有皮带轮,所述马达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放置腔内部的两侧均设有出风孔,所述放置腔的前端设有启闭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利用气与气的热交换来回收余热,通过进废管接入废气,通过进风管接入干净的风,干净风进入换热管,废气穿过换热管之间的滤网,在过滤的同时进行热量交换,后续干净风经过吸附板的内部,废气穿过通孔的滤板,以此在净化的同时再次进行热交换,余热利用和净化同步进行,提升处理效率。
[0015]2、本专利技术将废气穿过滤网与换热管内干净气进行一次热交换,后续废气穿过通孔的滤板与吸附板内干净气进行二次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效率。
[0016]3、本专利技术加热后的干净气进入集风腔,从软管进入管道从喷头排出,平台上可以放置需要干燥的火力发电用煤炭等其他需要烘干的物品,利用方式多样化,同步马达、皮带带动一组连接轮旋转,该连接轮通过履带带动所有连接轮旋转,驱动管道转动,改变喷头的角度,提高烘干的范围,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换热仓、第二换热仓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仓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第一换热仓;2、第二换热仓;3、烘干仓;4、净化换热腔;5、排出腔;6、转板;7、换热管;8、滤网;9、进风管;10、进废管;11、出废管;12、导废管;13、吸附板;14、通孔;15、滤板;16、出风管;17、导风管;18、烟囱;19、风机;20、排废管;21、密封轴承圈;22、电机;23、密封门;24、连通管;25、集风腔;26、平台;27、轴板;28、管道;29、喷头;30、连接轮;31、履带;32、马达;33、皮带;34、软管;35、启闭门。
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0020]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仓1、第二换热仓2和烘干仓3,所述第一换热仓1的内部设有净化换热腔4和排出腔5,所述净化换热腔4内部的上下端均密封安装有转板6,且两组所述转板6之间的边缘处连接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管7等距设有多组,且相邻换热管7之间设有滤网8,所述换热管7的上下端贯穿出上下端的转板6,所述净化换热腔4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9,且净化换热腔4的一侧连通有进废管10,所述进废管10连通至两组转板6之间,下端的所述转板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出废管11,且出废管11延伸至排出腔5,所述排出腔5的一侧连通有导废管12,所述导废管12与第二换热仓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仓2的内部设有吸附板13,且吸附板13上设有通孔14,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仓(1)、第二换热仓(2)和烘干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仓(1)的内部设有净化换热腔(4)和排出腔(5),所述净化换热腔(4)内部的上下端均密封安装有转板(6),且两组所述转板(6)之间的边缘处连接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管(7)等距设有多组,且相邻换热管(7)之间设有滤网(8),所述换热管(7)的上下端贯穿出上下端的转板(6),所述净化换热腔(4)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9),且净化换热腔(4)的一侧连通有进废管(10),所述进废管(10)连通至两组转板(6)之间,下端的所述转板(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通有出废管(11),且出废管(11)延伸至排出腔(5),所述排出腔(5)的一侧连通有导废管(12),所述导废管(12)与第二换热仓(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仓(2)的内部设有吸附板(13),且吸附板(13)上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内设有滤板(15),所述吸附板(13)为空心板,所述净化换热腔(4)一侧的下端连通有出风管(16),且出风管(16)位于下端的转板(6)下方位置处,所述出风管(16)的输出端与吸附板(13)连通,且吸附板(13)的输出端连接有导风管(17),所述导风管(17)连接烘干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废管(10)的输入端连接烟囱(18),用于接通火力发电的废气,所述进风管(9)的输入端连接风机(19),用于接收外界干净的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仓(2)一侧的下方连通有排废管(20),且排废管(20)用于排出换热净化后的废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火力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板(6)均通过密封轴承圈(21)转动设在净化换热腔(4)内部的上下端,所述净化换热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宇飞姜伟力马雪南李营闫喆马红光曹雷王建郭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