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及其快速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248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及其快速制作方法,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布局合理,采用卧式加工,各部件单独同步预制,然后再总体总拼,导管架本体总拼前,将预制好的船靠构件、灌浆系统等相关附属构件安装到相应导管架本体上,过渡段与导管架本体总拼前,提前将预制好的内、外平台安装在过渡段上,随过渡段一起与导管架本体总拼,通过此种制作模式,大大降低了的高空作业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导管架基础的制作速度,节约制作工期,同时使得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及其快速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导管架风机基础
,特别涉及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及其快速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中较常见的一种导管架基础,以其钢材用量小,受力效果好等优点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海上风电风机基础之一。导管架基础对焊缝质量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导管架存在许多非规则的焊缝,这些非规则焊缝只能采用手工焊接的方式施焊,导管架轮廓尺寸较大,并且导管架本体上还焊接有诸多的附属构件,高空作业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质量不易保证,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导管架基础的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及其快速制作方法,结构稳定,高空作业量小,劳动强度低,制作速度快,制作成本低。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包括导管架本体、过渡段、内平台、外平台、船靠构件、灌浆系统、海缆管和牺牲阳极;所述导管架本体包括A、B、C、D四面,A面和D面结构相同,均包括两根主管和设置在两根主管之间的X撑,A面和D面相对设置, B面和C面为相对设置在A面和D面的两根主管之间的X撑,A、B、C、D四面形成四棱锥框架结构的导管架本体;所述过渡段设置在导管架本体上端,过渡段呈X形,四角位置设置有与导管架本体四侧边主管连接的钢管柱,过渡段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机塔筒的连接法兰;所述内平台安装在过渡段内;外平台围绕过渡段外围设置,外平台外圈呈方形平台;外平台用于风电机组外部设备的安置平台和操作运维人员的作业平台;所述船靠构件包括爬梯和操作平台,爬梯对称设置在导管架本体D面的两主管上,爬梯上端连接至外平台,操作平台设置在爬梯中段;用于操作运维人员灌浆和休息;所述灌浆系统包括导向件和灌浆管;导向件分别设置在导管架本体四根主管的底端,导向件插设在导管架本体安装的钢管桩内;灌浆管设置在导管架本体D面的两主管上,灌浆管上端接口设置在操作平台处,下端口对应主管下端的导向件,两主管上的两组灌浆管分别在相邻的B面和C面的X撑上设置有分支灌浆管,分支灌浆管下端分别对应导管架本体A面两根主管下端的导向件;灌浆管和分支灌浆管向四个导向件和钢管桩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灌注水泥砂浆;所述海缆管设置在导管架本体的主管内侧;用于海缆敷设和保护;所述牺牲阳极分布设置在位于水下部分的导管架本体四面上;对位于水下部分的导管架本体和钢管桩进行防腐保护。
[0005]具体的,所述的内平台和外平台均为H型钢和角钢焊接形成的平台框架结构,内平
台的平台框架结构上敷设钢格栅,外平台的平台框架上敷设钢板或花纹钢板,外平台四周设置有围栏。
[0006]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的快速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根据图纸尺寸,在加工场地布置若干支撑马凳,形成多个卧式加工工位,在不同工位同时制作导管架本体的A、B、C、D四面,主管和每片X撑均由多段钢管焊接连接;步骤二:根据图纸分别单独加工制作过渡段、内平台、外平台、海缆管、船靠构件和灌浆系统;将内平台安装在过渡段内部,外平台安装于过渡段外部,完成过渡段部分的制作;步骤三:将海缆管按照图纸要求焊接在导管架本体A面或D面的主管上;步骤四:按照图纸要求将船靠构件和灌浆系统的灌浆管分别焊接设置在导管架本体D面的两主管上;将分支灌浆管焊接在B面和C面的X撑上;将灌浆系统的导向件分别与导管架本体的四根主管焊接连接;步骤五:按照图纸要求将牺牲阳极分别焊接于导管架本体的各主管和X撑上;步骤六:将导管架本体A面作为制作基础面,将该面吊装至支撑马凳上,通过全站仪调整该面在至满足图纸要求;步骤七:将导管架本体B面和C面分别吊装至A面两主管上,通过全站仪检测各处尺寸,满足图纸尺寸要求后焊接连接;步骤八:将步骤四连接船靠构件和灌浆系统后的导管架本体D面吊装至B面和C面上,通过全站仪检测各处尺寸,满足图纸尺寸要求,完成整个导管架本体部分的制作;步骤九:将步骤二制作好的过渡段部分吊装翻身,过渡段四角钢管柱与导管架本体四根主管焊接连接,完成收尾性工作。
[0007]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本专利技术的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布局合理,采用卧式加工,各部件单独同步预制,然后再总体总拼,导管架本体总拼前,将预制好的船靠构件、灌浆系统等相关附属构件安装到相应导管架本体上,过渡段与导管架本体总拼前,提前将预制好的内、外平台安装在过渡段上,随过渡段一起与导管架本体总拼,通过此种制作模式,大大降低了的高空作业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导管架基础的制作速度,节约制作工期,同时使得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导管架本体的A面和D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管架本体整体的俯视示意图。
[0011]图4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六至步骤九的安装示意图。
[0012]图中:1

导管架本体,11

A面,12

B面,13

C面,14

D面,15

主管,16

X撑,2

过渡段,3

内平台,4

外平台,5

船靠构件,51

爬梯,52

操作平台,6

灌浆系统,61

导向件,62

灌浆管,63

分支灌浆管,7

海缆管,8

牺牲阳极,9

支撑马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4]结合附图1

8所示的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包括导管架本体1、过渡段2、内平台3、外平台4、船靠构件5、灌浆系统6、海缆管7和牺牲阳极8。
[0015]导管架本体1包括A、B、C、D四面,A面11和D面14结构相同,均包括两根主管15和设置在两根主管15之间的X撑16,A面11和D面14相对设置, B面12和C面13为相对设置在A面11和D面14的两根主管15之间的X撑16,A、B、C、D四面形成四棱锥框架结构的导管架本体1。
[0016]过渡段2设置在导管架本体1上端,过渡段2呈X形,四角位置设置有与导管架本体1四侧边主管15上端连接的钢管柱,过渡段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机塔筒的连接法兰。
[0017]内平台3安装在过渡段2内;外平台4围绕过渡段2外围设置,外平台4外圈呈方形平台;内平台3和外平台4均为H型钢和角钢焊接形成的平台框架结构,内平台3的平台框架结构上敷设钢格栅,外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架本体、过渡段、内平台、外平台、船靠构件、灌浆系统、海缆管和牺牲阳极;所述导管架本体包括A、B、C、D四面,A面和D面结构相同,均包括两根主管和设置在两根主管之间的X撑,A面和D面相对设置,B面和C面为相对设置在A面和D面的两根主管之间的X撑,A、B、C、D四面形成四棱锥框架结构的导管架本体;所述过渡段设置在导管架本体上端,过渡段呈X形,四角位置设置有与导管架本体四侧边主管上端连接的钢管柱,过渡段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机塔筒的连接法兰;所述内平台安装在过渡段内;外平台围绕过渡段外围设置,外平台外圈呈方形平台;所述船靠构件包括爬梯和操作平台,爬梯对称设置在导管架本体D面的两主管上,爬梯上端连接至外平台,操作平台设置在爬梯中段;所述灌浆系统包括导向件和灌浆管;导向件分别设置在导管架本体四根主管的底端,导向件插设在导管架本体安装的钢管桩内;灌浆管设置在导管架本体D面的两主管上,灌浆管上端接口设置在操作平台处,下端口对应主管下端的导向件,两主管上的两组灌浆管分别在相邻的B面和C面的X撑上设置有分支灌浆管,分支灌浆管下端分别对应导管架本体A面两根主管下端的导向件;灌浆管和分支灌浆管向四个导向件和钢管桩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灌注水泥砂浆;所述海缆管设置在导管架本体的主管内侧;所述牺牲阳极分布设置在位于水下部分的导管架本体四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平台和外平台均为H型钢和角钢焊接形成的平台框架结构,内平台的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明明陈士超张杰陶定新杨丹丹崔郎郎王志平聂壮壮赵朝辉吕志豪阮健安吉祥霍友杰张红军王凯柴俊峰曹正言王二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