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43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其包括:框架,需要静态载荷测试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一端固定于框架的第一端;轴杆,轴杆设于框架的远离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夹具,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牵引部,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牵引部的第一端,并且牵引部的中间部段接触轴杆的中间部段处;以及配重部,牵引部的第二端连接到配重部的顶部,并且经由牵引部力传递地连接到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其中,轴杆在框架的第二端处支承于高度可调的轴杆支承部,以使得目标测试产品、夹具、牵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利用夹具可以方便的实现目标测试产品和牵引部之间的可靠连接,保障测试时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装置的整体结构,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态载荷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属于静态载荷测试


技术介绍

[0002]模缩套采用一种较特殊的高性能特种热缩材料,初始状态时较为松弛,可以通过加热完全紧密地收缩到电缆终端连接处、电缆开口和电缆分叉连接处等位置,提供良好的应力消除、密封和机械保护,满足复杂电器装配的使用要求。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于航空用模缩套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日渐增加。
[0003]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是评价材料最基本的参数。静态载荷检测用于检测材料在静态载荷下承受外力的性能。模缩套线束与模缩套线束底座之间的静态载荷是评估模缩套性能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0004]相关行业标准中对于静态载荷测试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测试开始时,目标测试产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架(框架)和夹具。测试过程中,目标测试产品、夹具、呈水平定向的牵引部应当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保证静态载荷测试的准确性。
[0005]本技术的目标测试产品可以是紧密收缩至管状物上的模缩套。在进行模缩套的静态载荷测试时,必须将其完全紧密收缩至管状物上,管状物可以是电线或线缆。最终按需求设定测试的压力和时间,完成静态载荷测试。
[0006]然而,目前的静态载荷测试装置测试稳定性不足,操作复杂不方便,对测试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0007]因此,仍然存在对现有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旨在保障测试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操作方便快捷。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包括:框架,需要静态载荷测试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一端固定于框架的第一端;轴杆,轴杆设于框架的远离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夹具,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牵引部,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牵引部的第一端,并且牵引部的中间部段接触轴杆的中间部段处;以及配重部,牵引部的第二端连接到配重部的顶部,并且经由牵引部力传递地连接到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其中,轴杆在框架的第二端处支承于高度可调的轴杆支承部,以使得目标测试产品、夹具、牵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10]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一示例中,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包括:框架,需要静态载荷测试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一端固定于框架的第一端;轴杆,轴杆设于框架的远离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夹具,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牵引部,夹具的第一端连接到牵引部的第一端,并且牵引部的中间部段接触轴杆的中间部段处;以及配重部,牵引部的第二端连接到配重部的顶部,并且经由牵引部力传递地连接到的目标测试产品的
第二端,其中,轴杆在框架的第二端处支承于高度可调的轴杆支承部,以使得目标测试产品、夹具、牵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11]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二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夹具进一步包括:夹具本体,夹具本体在夹具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在夹具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夹具本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安装部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三凹槽,并且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配合形成第一包覆空间,其中夹具通过第一安装部中的第一包覆空间来包覆并且固定目标测试产品;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设有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第四凹槽,并且第四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第二包覆空间,其中夹具通过第二安装部中的第二包覆空间来包覆并且固定牵引线部。
[0012]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三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凹槽设有容纳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凹台,第二凹槽设有容纳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凹台,第一凹台和第二凹台分别设于夹具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0013]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四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凹槽设有容纳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凹台,第二凹槽设有容纳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凹台,第一凹台和第二凹台分别设于夹具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0014]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五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凹槽设有容纳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凹台,第二凹槽设有容纳第二安装部的第二凹台,第一凹台和第二凹台分别设于夹具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0015]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六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五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滑轨和/或滑块设有自锁组件,以使得滑块保持在滑轨的任意位置处不发生移动。
[0016]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七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六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滑轨和/或滑块设有自锁组件,以使得滑块保持在滑轨的任意位置处不发生移动。
[0017]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八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七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轴杆的中间部段设有能围绕轴杆旋转的导轮,导轮的外周边设有供牵引部接触的牵引部限位槽。
[0018]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九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八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轴杆的中间部段设有能围绕轴杆旋转的导轮,导轮的外周边设有供牵引部接触的牵引部限位槽。
[0019]在该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第十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九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牵引部的第二端与配重部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002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利用夹具可以方便的实现目标测试产品和牵引部之间的可靠连接,保障测试时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装置的整体结构,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描述可获得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的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本技术的更具体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技术的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应当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并利用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技术。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静态载荷测试装置的夹具的爆炸图。
[0024]图1图2大致按比例绘制,然而附图中的尺寸仅是示意性的,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旨在更清楚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相对尺寸。
[0025]在此以及在下文的所有内容中,不同附图中出现的相同特征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6]附图标记列表:
[0027]100
ꢀꢀꢀꢀꢀ
框架
[0028]200
ꢀꢀꢀꢀꢀ
轴杆
[0029]300
ꢀꢀꢀꢀꢀ
牵引部
[0030]400
ꢀꢀꢀꢀꢀ
夹具
[0031]410
ꢀꢀꢀꢀꢀ
夹具本体
[0032]411
ꢀꢀꢀꢀꢀ
第一凹槽
[0033]412
ꢀꢀꢀꢀꢀ
第二凹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包括:框架(100),需要静态载荷测试的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100)的第一端;轴杆(200),所述轴杆(200)设于所述框架(100)的远离所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夹具(400),所述夹具(400)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牵引部(300),所述夹具(400)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牵引部(300)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牵引部(300)的中间部段接触所述轴杆(200)的中间部段处;以及配重部(500),所述牵引部(300)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配重部(500)的顶部,并且经由所述牵引部(300)力传递地连接到所述目标测试产品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轴杆(200)在所述框架(100)的第二端处支承于高度可调的轴杆支承部(600),以使得所述目标测试产品、所述夹具(400)、所述牵引部(30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400)进一步包括:夹具本体(410),所述夹具本体(410)在所述夹具(4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411),在所述夹具(4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凹槽(412);第一安装部(420),所述第一安装部(420)与所述夹具本体(41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420)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11)对应的第三凹槽(421),并且所述第三凹槽(421)与所述第一凹槽(411)配合形成第一包覆空间,其中所述夹具(400)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420)中的所述第一包覆空间来包覆并且固定所述目标测试产品;以及第二安装部(430),所述第二安装部(430)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412)对应的第四凹槽(431),并且所述第四凹槽(431)与所述第二凹槽(412)配合形成第二包覆空间,其中所述夹具(40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430)中的所述第二包覆空间来包覆并且固定所述牵引部(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态载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11)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安装部(420)的第一凹台,所述第二凹槽(412)设有容纳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婧黄志博孙群陈韩江李文聪朱文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