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9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包括料斗壁、料斗盖、料斗底、进料管道、挤压单元、搅拌单元和提料单元;料斗壁设有出料口,料斗盖和料斗底固定在料斗壁的两端并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进料管道固定在料斗盖上,挤压单元的伸缩部的一端与料斗盖固定,另一端与挤压部的一端固定,挤压单元的挤压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搅拌单元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部,搅拌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搅拌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单元包括提料电机和提料部,提料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提料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螺杆靠近出料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料单元将顶部的物料与底部的物料混合,配合搅拌单元保证粒片混合料的混料均匀性;适用于粒料、片料和混合料的混合。片料和混合料的混合。片料和混合料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旋转螺旋式搅拌料斗由于一些连杆、齿轮轴等相对易损耗、相对需要保养维护的结构位于料斗内部,维修保养时需要将整个盖子吊装起来才能维修,又由于其电机、齿轮箱、罐内的连杆、齿轮轴、搅拌单元等机构均固定在料斗的盖子上,在对料斗进行保养时具有过程复杂、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通过挤压单元实现将趋于自然上浮的片料和趋于自然下沉的粒料在竖直方向上混合均匀,通过搅拌单元将物料在水平方向上混合均匀,通过提料单元将搅拌好的物料送至出料口出,由于提料螺杆是开放式地设置在料斗内,期间提料单元还起到将底部的物料上搅拌空间运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通过三者的结合保证粒片混合料的混料均匀性;并且本申请还尽可能将相对易损耗、相对需要保养维护的结构设置在料斗外,在保养时不需要将整个料斗盖吊起,具有步骤简单、便于维修维护的优点。
[0004]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包括料斗壁、料斗盖、料斗底、进料管道、挤压单元、搅拌单元和提料单元;料斗壁一端的内径大于料斗壁另一端的内径,料斗壁设有出料口,料斗盖盖设在料斗壁内径大的一端,料斗盖的外径大于料斗壁一端的内径,料斗底固定在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料斗底的外径大于料斗壁另一端的内径,料斗盖、料斗壁和料斗底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进料管道固定在料斗盖上、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且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挤压单元包括伸缩部和挤压部,伸缩部的一端与料斗盖固定,伸缩部的另一端可以伸缩,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挤压部的一端固定,挤压部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挤压部包括挤压爪,挤压爪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搅拌单元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部,搅拌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搅拌电机的轴与搅拌部的一端连接,搅拌部包括搅拌爪,搅拌爪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单元包括提料电机和提料部,提料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提料电机的轴与提料部的一端连接,提料部包括提料螺杆,提料螺杆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螺杆靠近出料口设置,提料螺杆的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大于出料口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提料螺杆的另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搅拌部的另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通过搅拌单元将物料在水平方向上混合均匀,通过提料单元将搅拌好的物料送至出料口出,由于提料螺杆是开放式地设置在料斗内,期间提料单元还起到将底部的物料上搅拌空间运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通过三者的结合保证粒片混合料的混料均匀性;适用于粒料片料混合料的混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进料空间、搅拌空间和出料空间,所述进料空
间、所述搅拌空间和所述出料空间依次设置,其中所述进料空间位于料斗壁内径大的一端,出料空间位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所述搅拌爪位于搅拌空间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爪的一端位于进料空间与搅拌空间的交界处,所述搅拌爪的另一端位于搅拌空间与出料空间的交界处。
[0008]进一步地,搅拌爪包括搅拌杆、若干第一上搅拌臂、若干第一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一搅拌连臂,若干第一上搅拌臂、若干第一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一搅拌连臂的数量相同,若干第一上搅拌臂位于一平面上,若干第一下搅拌臂位于另一平面上,若干第一上搅拌臂所在的平面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若干第一上搅拌臂的一端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的一端固定在搅拌杆上,若干第一上搅拌臂的另一端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搅拌连臂的两端连接,若干第一搅拌连臂平行设置。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二上搅拌臂、若干第二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二搅拌连臂,若干第二上搅拌臂、若干第二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二搅拌连臂的数量相同,若干第二上搅拌臂位于一平面上,若干第二下搅拌臂位于另一平面上,若干第二上搅拌臂所在平面和若干第二下搅拌臂所在平面相互平行,若干第二上搅拌臂的一端和若干第二下搅拌臂的一端固定在搅拌杆上,若干第二上搅拌臂的另一端和若干第二下搅拌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搅拌连臂的两端连接,若干第二搅拌连臂平行设置;在搅拌杆延伸的方向上,若干第二上搅拌臂位于若干第一上搅拌臂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之间,若干第一下搅拌臂位于若干第二上搅拌臂和若干第二下搅拌臂之间,若干第二搅拌连臂位于相邻的两若干第一搅拌连臂之间,若干第一搅拌连臂位于相邻的两若干第二搅拌连臂之间。
[0010]进一步地,挤压爪包括挤压杆、若干第一挤压臂和若干第二挤压臂,若干第一挤压臂和若干第二挤压臂分别设置在两个平面上,若干第一挤压臂的一端和若干第二挤压臂的一端均与搅拌连杆固定,若干第一挤压臂和若干第二挤压臂在其相应的平面上等角度设置,若干第二挤压臂等角度设置,在挤压杆延伸的方向上,若干第一挤压臂和若干第二挤压臂错开设置。
[0011]进一步地,伸缩部包括收缩状态和全伸状态,收缩状态为伸缩部的两端之间距离最小的状态,全伸状态为伸缩部两端之间距离最大的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挤压爪的一端位于搅拌空间内,挤压爪的另一端位于出料空间内且贴近料斗底;在全伸状态下,挤压爪的一端位于进料空间内,挤压爪的另一端位于搅拌空间内。
[0012]进一步地,提料螺杆的另一端贴近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设置。
[0013]进一步地,挤压部还包括挤压连杆、挤压连杆的一端与伸缩部的另一端连接,挤压连杆的另一端与挤压杆连接;搅拌部还包括搅拌连杆,搅拌连杆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轴连接,搅拌连杆的另一端与搅拌杆连接。
[0014]进一步地,料斗底可拆卸地固定在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
[001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料斗壁1,出料口11,料斗盖2,料斗底3,第一容置空间123,进料空间1231,搅拌空间1232,出料空间1233,进料管道4,挤压单元5,挤压座51,第一顶面511,第一底面512,
第一侧面513,伸缩部52,连接板53,挤压部54,挤压连杆541,挤压爪542,挤压杆5421,第一挤压臂5422,第二挤压臂5423,导向筒55,搅拌单元6,搅拌座61,搅拌电机62,搅拌部63,搅拌连杆631,搅拌爪632,搅拌杆6321,第一上搅拌臂6322,第一下搅拌臂6323,第一搅拌连臂6324,第二上搅拌臂6325,第二下搅拌臂6326,第二搅拌连臂6327,提料单元7,提料座71,提料电机72,提料部73,提料连杆731,提料螺杆732,出料管道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包括料斗壁1、料斗盖2、料斗底3、进料管道4、挤压单元5、搅拌单元6、提料单元7、出料阀(图未示)和出料管道8。料斗盖2盖设在料斗壁1内径大的一端,进料管道4、挤压单元5、搅拌单元6和提料7均设置在料斗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壁、料斗盖、料斗底、进料管道、挤压单元、搅拌单元和提料单元;料斗壁一端的内径大于料斗壁另一端的内径,料斗壁设有出料口,料斗盖盖设在料斗壁内径大的一端,料斗盖的外径大于料斗壁一端的内径,料斗底固定在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料斗底的外径大于料斗壁另一端的内径,料斗盖、料斗壁和料斗底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进料管道固定在料斗盖上、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且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挤压单元包括伸缩部和挤压部,伸缩部的一端与料斗盖固定,伸缩部的另一端可以伸缩,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挤压部的一端固定,挤压部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挤压部包括挤压爪,挤压爪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搅拌单元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部,搅拌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搅拌电机的轴与搅拌部的一端连接,搅拌部包括搅拌爪,搅拌爪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单元包括提料电机和提料部,提料电机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外,提料电机的轴与提料部的一端连接,提料部包括提料螺杆,提料螺杆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提料螺杆靠近出料口设置,提料螺杆的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大于出料口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提料螺杆的另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搅拌部的另一端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进料空间、搅拌空间和出料空间,所述进料空间、所述搅拌空间和所述出料空间依次设置,其中所述进料空间位于料斗壁内径大的一端,出料空间位于料斗壁内径小的一端,所述搅拌爪位于搅拌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爪的一端位于进料空间与搅拌空间的交界处,所述搅拌爪的另一端位于搅拌空间与出料空间的交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片混合料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搅拌爪包括搅拌杆、若干第一上搅拌臂、若干第一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一搅拌连臂,若干第一上搅拌臂、若干第一下搅拌臂和若干第一搅拌连臂的数量相同,若干第一上搅拌臂位于一平面上,若干第一下搅拌臂位于另一平面上,若干第一上搅拌臂所在的平面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若干第一上搅拌臂的一端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的一端固定在搅拌杆上,若干第一上搅拌臂的另一端和若干第一下搅拌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栩黄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