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171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属于气力输送技术领域。为了减少气力输送后成品物料中微细粉含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部下料管中设置导流结构,消除气流和物料的旋转运动,避免气力旋转造成的物料沿壁面旋转滑落现象。再利用锥环将边缘的物料向中间区域聚集后,在气选风主流中多次洒落,同时提高锥环位置处的气流流速,强化气选作用,通过多个锥环反复筛选,其中的微细粉不断从物料中分离出来,被上升气流带出;并根据取样中微细粉的含量调节调风阀,获得最佳气选效果。该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投资和运行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属于气力输送


技术介绍

[0002]气力输送又称气流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粉粒状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学操作。气力输送的主要特点是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速度较高;能在一处装料,然后在多处卸料,或者在多处装料,然后在一处卸料。
[0003]在工厂内部的各个工序之间,经常采用吸送式气力输送系统或低压压送式气力输送系统进行粉粒状物料的短距离输送,因其具有输送过程完全密闭、设备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选择布置输送管线灵活、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气力输送管线出口处经常采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收集物料,收集的物料经过旋风分离器底部的旋转卸料阀卸出,尾气经过净化后经排风系统排出。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13251746 A(申请号202110648588.1)公开了一种己二酸流化床装置干燥系统,从流化床本体的顶部排出的含尘气体进入除尘系统的旋风除尘器,含尘气体先经过旋风除尘器进行一次除尘,由旋风除尘器收集下来的己二酸干粉,经过旋风除尘器卸料阀卸出,一次除尘气体由顶部排风口排出进入洗涤塔进行二次除尘。
[0004]在发酵行业中,一般来讲短途的气力输送采用连续式稀相输送,固气比<10,输料管内风速一般在20~30m/s之间,采用旋风分离器收集物料。由于颗粒气力输送速度较高,在气力输送过程中颗粒剧烈地碰撞摩擦,导致气力输送后产品中微细粉含量增加明显,使产品质量下降。微细粉也会给后续的仓储、包装等工序带来一些困扰,如吸湿性粉尘附着在设备的机械、电子构件上造成设备寿命和操作可靠性下降,有时也会导致袋装产品运输过程中出现板结现象,以及产品施用过程中的扬尘问题。
[0005]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针对易破碎的晶体类物料,为了避免输送过程中微细粉含量增加,有时会选择机械输送代替气力输送,以避免气力输送导致的微细粉增加;而针对非晶体类物料气力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粉的处理,一种可能的措施是在进入包装之前增加一道分级筛,将微细粉从成品中去除,但这显然增加了设备投资以及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包括旋风收料器,所述旋风收料器上设有收料器进风口、收料器出风口、收料器出料口;还包括微细粉风力分离装置,所述微细粉风力分离装置包括下料锥、下料管和出料组合管;所述下料锥的上端与收料器出料口连接,所述下料锥的下端插入下料管中,所述下料锥与所述下料管密封连接;所述下料管的下端插入所述出
料组合管的上端,所述下料管与所述出料组合管密封连接,所述下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出料组合管的上端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出料组合管上设有气选风进风管,所述气选风进风管与环形通道连通并位于下料管下端的上方;所述下料管中设有锥环。
[0009]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料管中还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锥环的上方;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以下料管中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导流板。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由下料管的轴心延伸至下料管的内壁,多个所述导流板呈十字型或米字型布置;或者,所述导流板由下料管的内壁向下料管的轴心延伸,所述导流板的内端与下料管的轴心间隔有距离,多个所述导流板沿下料管的周向间隔均布。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结构的高度是所述下料管直径的0.25

2倍。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料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下料管、中部下料管和下部下料管,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上部下料管中,所述锥环设置于中部下料管和/或下部下料管中。
[0013]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锥环设有多个,相邻两个锥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料管直径的0.5

3倍。
[0014]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锥环的形状呈倒圆台形,所述锥环的锥角为60~150
°
,所述锥环的顶部截面直径与所述下料管的直径相同,所述锥环的底部截面积与顶部截面积之比为0.5~0.8。
[0015]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料锥的形状呈倒圆台形,所述下料锥的底部截面积与顶部截面积之比为0.5~0.8。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料锥的锥角与所连接的收料器出料口锥角相同。
[0017]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收料器出风口与排风管道连接;所述下料管的顶部设有旁路出风口,所述旁路出风口通过旁路管道与排风管道连接;所述排风管道上设有第二调风阀,所述第二调风阀位于旁路管道与排风管道连接位置的上游。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旁路管道上设有第三调风阀。
[0019]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气选风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调风阀。
[0020]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出料组合管上安装有取样器,所述取样器位于所述下料管的下方。
[0021]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料管和出料组合管上安装有观察视镜。
[0022]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出料组合管的下部连接旋风出料旋转阀。
[0023]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在本装置中,利用旋风收料器的排风系统产生的负压,从气选风进风管吸入少量空气,对于颗粒物料气力输送系统,吸入空气的量一般不超过收料器进风口进风量的5~10%,并从下往上进入本装置的下料管中。在本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中,一方面,物料从收料器出料口经下料锥导入下料管,与从下往上流动的空气气流逆流接触,利用上升气流将分散下落的物料中的少量微细粉选出,夹带了微细粉的气流从下料锥进入旋风收料器,汇入旋风收料器中心区域的涡旋气流,然后由排风系统排出。另一方面,进入旋风收料器的少量空气,又会降低旋风收料器中气固两相的分离效率,尤其是对固体颗粒的分离效率的影响随粒径减小逐渐增加,即,更多的微细粉通过收料器排风口被排出,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产品中微细粉的比例。在本装置中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得以有效的去除颗粒产品在气力
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粉。
[0025]在旋风收料器中气流呈高速旋转状态,物料由于离心作用甩向壁面并沿着壁面由收料器出料口旋转滑落到下料锥,然后经下料锥导入下料管;与此同时,气流涡旋也会向下传递到下料管中,这股气流涡旋会继续带动物料旋转,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仍会被甩到下料管壁面并沿壁面旋转下滑。所以本装置在下料管,优选在上部下料管中设置有导流结构,使这种气流涡旋快速耗散,阻止物料由于离心作用向壁面聚集,同时破环物料沿壁面旋转下滑的状态。
[0026]在利用导流板破除了大部分涡旋气流后,再利用锥环将壁面处物料向中间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收料器(1),所述旋风收料器(1)上设有收料器进风口(1a)、收料器出风口(1b)、收料器出料口(1c);还包括微细粉风力分离装置,所述微细粉风力分离装置包括下料锥(2)、下料管(3)和出料组合管(9);所述下料锥(2)的上端与收料器出料口(1c)连接,所述下料锥(2)的下端插入下料管(3)中,所述下料锥(2)与所述下料管(3)密封连接;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插入所述出料组合管(9)的上端,所述下料管(3)与所述出料组合管(9)密封连接,所述下料管(3)的下端与所述出料组合管(9)的上端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出料组合管(9)上设有气选风进风管(7),所述气选风进风管(7)与环形通道连通并位于下料管(3)下端的上方;所述下料管(3)中设有锥环(5);所述出料组合管(9)上安装有取样器(6),所述取样器(6)位于所述下料管(3)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3)中还设有导流结构(4),所述导流结构(4)位于所述锥环(5)的上方;所述导流结构(4)包括以下料管(3)中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结构(4)的高度是所述下料管(3)直径的0.25

2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由下料管(3)的轴心延伸至下料管(3)的内壁,多个所述导流板呈十字型或米字型布置;或者,所述导流板由下料管(3)的内壁向下料管(3)的轴心延伸,所述导流板的内端与下料管(3)的轴心间隔有距离,多个所述导流板沿下料管(3)的周向间隔均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力输送旋风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3)包括由上至下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虎王新伟赵强强周建飞赵艺青朱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诺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