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63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包括有平叉主体、车架,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的支撑轴横向贯穿平叉主体的两后端,且平叉主体的两后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与套装在支撑轴上的铰接衬套转动连接,其中一铰接衬套的外端面能与套设在支撑轴上的补偿顶套相抵靠,另外一铰接衬套的外端面能抵靠在车架上,并由补偿顶套轴向移动抵靠对应铰接衬套、以推动平叉主体以及另一铰接衬套抵靠在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车架的一侧为基准面,由位于车架另一侧上的补偿顶套推动铰接衬套抵靠在基准面上以进行紧配定位,进而对车架与平叉之间的尺寸误差进行配合补偿,实现平叉与车架的稳定连接,确保平叉连接在车架上的自由铰接转动。的自由铰接转动。的自由铰接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特指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平叉是摩托车或者电动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基本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臂以及一个设置在两支臂之间的连接部组成,整体呈H型结构,并且前端用于连接在后轮轴上、后端铰接转动在车架上,起到了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0003]而受限于工艺加工的精度,车架与平叉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连接结构上的偏差,使得后平叉的后端在连接车架时、会与车架的尺寸存在配合间隙过大的现象,导致车架无法与后平叉紧固连接,从而实际行驶过程中,车架会与后平叉之间发生相互碰撞,造成两者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其以车架的一侧为基准面,由位于车架另一侧上的补偿顶套推动铰接衬套抵靠在基准面上以进行紧配定位,进而实现平叉与车架的稳定连接。。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包括有平叉主体、以及与平叉主体的两后端铰接的车架,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的支撑轴横向贯穿平叉主体的两后端,且平叉主体的两后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与套装在支撑轴上的铰接衬套转动连接,位于两铰接衬套之间的支撑轴上套装有支撑衬套,车架通过加强钣金件与支撑衬套连接,其中一铰接衬套的外端面能与套设在支撑轴上的补偿顶套相抵靠,另外一铰接衬套的外端面能抵靠在车架上,并由补偿顶套轴向移动抵靠对应铰接衬套、以推动平叉主体以及另一铰接衬套抵靠在车架上。
[0007]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中,所述车架的两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支撑轴的头、尾两端部贯穿的安装通孔,支撑轴的头端部设有能与对应安装槽槽底面相抵触的限位凸起,所述补偿顶套套设在支撑轴的尾端部、并贯穿设置在对应安装槽的安装通孔上。
[0008]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中,所述补偿顶套与支撑轴螺接配合或过紧配合。
[0009]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中,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补偿顶套上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对应安装槽的槽底面之间形成补偿间隙。
[0010]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中,所述平叉主体的两后端外侧壁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铰接槽,铰接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支撑轴以及对应铰接衬套贯穿的铰接通孔,且位于铰接槽侧的铰接衬套上设置有铰接凸起,铰接凸起与铰接槽之间形成供深沟球轴承装配的装配空间。
[0011]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0012]本技术以车架的一侧为基准面,由位于车架另一侧上的补偿顶套推动铰接衬套抵靠在基准面上以进行紧配定位,进而对车架与平叉之间的尺寸误差进行配合补偿,实现平叉与车架的稳定连接,不仅能够确保平叉连接在车架上的自由铰接转动,同时在车架上增设加强钣金件用于连接在支撑衬套上,有效加强车架的载荷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5]图中:1、平叉主体;2、车架;3、支撑轴;4、深沟球轴承;5、铰接衬套;6、支撑衬套;7、加强钣金件;8、补偿顶套;9、安装槽;10、限位凸起;11、环形凸起;12、铰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0017]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包括有平叉主体1、以及与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铰接的车架2,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2上的支撑轴3横向贯穿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且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套装在支撑轴3上的铰接衬套5转动连接,位于两铰接衬套5之间的支撑轴3上套装有支撑衬套6,车架2通过加强钣金件7与支撑衬套6连接,其中一铰接衬套5的外端面能与套设在支撑轴3上的补偿顶套8相抵靠,另外一铰接衬套5的外端面能抵靠在车架2上,并由补偿顶套8轴向移动抵靠对应铰接衬套5、以推动平叉主体1以及另一铰接衬套5抵靠在车架2上。
[0018]本技术以车架2的一侧为基准面,由位于车架2另一侧上的补偿顶套8推动铰接衬套5抵靠在基准面上以进行紧配定位,进而对车架2与平叉之间的尺寸误差进行配合补偿,实现平叉与车架2的稳定连接,不仅能够确保平叉连接在车架2上的自由铰接转动,同时在车架2上增设加强钣金件7用于连接在支撑衬套6上,有效加强车架2的载荷强度。
[0019]更进一步,为了使得支撑轴3稳定装配在车架2上、以能够为平叉铰接转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述车架2的两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安装槽9,安装槽9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支撑轴3的头、尾两端部贯穿的安装通孔,支撑轴3的头端部设有能与对应安装槽9槽底面相抵触的限位凸起10,所述补偿顶套8套设在支撑轴3的尾端部、并贯穿设置在对应安装槽9的安装通孔上。并且,所述补偿顶套8与支撑轴3螺接配合或过紧配合。而在本实施例中,补偿顶套8与支撑轴3之间为螺接配合,即支撑轴3以及限位凸起10之间形成螺栓结构。
[0020]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支撑轴3以及补偿顶套8在车架2上的连接稳定,并能够有效补偿车架2与平叉之间的配合误差,位于所述安装槽9内的补偿顶套8上设置有环形凸起11,环形凸起11与对应安装槽9的槽底面之间形成补偿间隙。
[0021]更进一步,为了能够通过铰链衬套推动整个平叉的轴向移动,并确保平叉与铰链衬套之间的装配稳定,所述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外侧壁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铰接槽,铰接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支撑轴3以及对应铰接衬套5贯穿的铰接通孔,且位于铰接槽侧的铰接衬套5上设置有铰接凸起12,铰接凸起12与铰接槽之间形成供深沟球轴承4装配的装配空间。
[002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
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包括有平叉主体(1)、以及与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铰接的车架(2),其特征在于: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2)上的支撑轴(3)横向贯穿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且平叉主体(1)的两后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套装在支撑轴(3)上的铰接衬套(5)转动连接,位于两铰接衬套(5)之间的支撑轴(3)上套装有支撑衬套(6),车架(2)通过加强钣金件(7)与支撑衬套(6)连接,其中一铰接衬套(5)的外端面能与套设在支撑轴(3)上的补偿顶套(8)相抵靠,另外一铰接衬套(5)的外端面能抵靠在车架(2)上,并由补偿顶套(8)轴向移动抵靠对应铰接衬套(5)、以推动平叉主体(1)以及另一铰接衬套(5)抵靠在车架(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与平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的两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安装槽(9),安装槽(9)的槽底面上开设有供支撑轴(3)的头、尾两端部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花李建王仕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劲好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