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77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悬架组件及后车轮。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的一端与后车轮连接,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摩托车还包括加强垫板及锁紧件。加强垫板连接至后平叉上,且加强垫板位于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锁紧件位于加强垫板远离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连接,且锁紧件与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加强垫板能够加强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安全性。并提高操作安全性。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一般是后轮驱动,整体重心靠后,在进行清洗、维修或保养时,通常需要抬起后轮,从而便于操作,能够较轻易地对摩托车的性能进行调试。此时,通常需要摩托车起车架的帮助。
[0003]摩托车通常设置有后平叉,后平叉上开设有起车架支撑孔,并与起车架上的螺栓等零件配合,起到抬起车体的作用。通过起车架抬起摩托车时,摩托车整车的重量较多承载在起车架支撑孔上,而现有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断裂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后平叉强度的摩托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包括后车轮,后平叉的一端与后车轮连接,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摩托车还包括:加强垫板,加强垫板连接至后平叉上,且加强垫板位于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锁紧件,锁紧件位于加强垫板远离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连接,且锁紧件与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
[0006]进一步地,后平叉还包括平叉外板,起车架支撑孔位于平叉外板上,加强垫板位于平叉外板的内侧壁,并与平叉外板贴合连接。
[0007]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厚度为M2,平叉外板的厚度为M3,M2与M3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
[0008]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加强垫板的长度为L5,L5与B1的比值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
[0009]进一步地,锁紧件的公称直径为D3,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B1与D3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5。
[0010]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材质为钢材。
[0011]进一步地,加强垫板与后平叉焊接连接。
[0012]进一步地,加强垫板的形状为矩形。
[0013]进一步地,悬架组件还包括:减震器,减震器的一端与后平叉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位于减震器的端部,并与减震器连接,调节装置能通过调节减震器的状态,以调整后平叉的倾角。
[0014]进一步地,调节装置安装于减震器远离后平叉的一端,减震器远离调节装置的一
端与后平叉铰接;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件,调节件的一端与减震器连接,且沿调节件的长度方向,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孔;配合件,配合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其中,配合件能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孔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设置加强垫板能够加强后平叉在起车架支撑孔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平叉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中,10、摩托车;200、车架组件;300、车身覆盖件;400、动力源;500、悬架组件;510、减震器;520、后平叉;521、起车架支撑孔;522、加强垫板;523、锁紧件;524、平叉外板;530、调节装置;535、调节件;5351、固定孔;536、配合件;600、车轮组件;620、后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包括车架组件200、车身覆盖件300、动力源400、悬架组件500及车轮组件600。车身覆盖件300连接于车架组件200上,动力源40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车轮组件600通过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0026]请参阅图1及图2,悬架组件500包括后平叉520,车轮组件600包括后车轮620,后平叉520的一端与后车轮620连接,后平叉520另一端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后平叉520能够承载摩托车10整车重量,保持车身的稳定性。后平叉520包括起车架支撑孔521,起车架支撑孔521用于与起车架配合,起到抬起后车轮620的作用,从而便于对摩托车10进行维护或者清洗。
[0027]请参阅图3,摩托车10还包括加强垫板522及锁紧件523。加强垫板522连接至后平叉520上,且加强垫板522位于起车架支撑孔521的四周。锁紧件523位于加强垫板522远离起车架支撑孔521的一侧,并与加强垫板522连接,且锁紧件523与起车架支撑孔521同轴设置。
[0028]如此,通过设置加强垫板522能够加强后平叉520在起车架支撑孔521处的结构强度,保证起车架支撑孔521在用于起车架与后平叉520的连接时,不易发生变形或撕裂,提高后平叉520的使用寿命。锁紧件523用于与起车架配合,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从而便于起车架更好地抬起摩托车10,提高安全性。
[0029]在一实施方式中,锁紧件523上具有内螺纹,并与起车架上的螺栓螺纹配合,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程度。
[0030]请参阅图3及图4,后平叉520还包括平叉外板524,起车架支撑孔521位于平叉外板524上,加强垫板522位于平叉外板524的内侧壁,并与平叉外板524贴合连接。如此,加强垫板522被平叉外板524遮挡。不但可以增加后平叉520的强度,而且能够避免加强垫板522外露,有助于提高后平叉520的美观度。
[0031]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所述车轮组件包括后车轮,所述后平叉的一端与所述后车轮连接,所述后平叉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包括起车架支撑孔,所述摩托车还包括:加强垫板,所述加强垫板连接至所述后平叉上,且所述加强垫板位于所述起车架支撑孔的四周;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加强垫板远离所述起车架支撑孔的一侧,并与所述加强垫板连接,且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起车架支撑孔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还包括平叉外板,所述起车架支撑孔位于所述平叉外板上,所述加强垫板位于所述平叉外板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平叉外板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厚度为M2,所述平叉外板的厚度为M3,M2与M3的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板的宽度为B1,所述加强垫板的长度为L5,L5与B1的比值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浩森张俊林腾辉吴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