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1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包括助燃风处理模块、拢焰罩、助燃风轴流风环、助燃风旋流器、燃气处理模块、燃气旋流器、点火模块;助燃风轴流风环安装在外风通道管的一端,助燃风旋流器安装在助燃风处理模块一端,燃气旋流器安装在燃气处理模块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拢焰罩、助燃风旋流器和燃气旋流器,使从助燃风轴流风环出来的助燃空气受到拢焰罩的限制形成受限的轴向射流,而从助燃风旋流器导出的助燃空气经过旋流结构并受到轴向射流的限制后形成受限的旋转射流;进入到出口燃气旋流器中的燃气提速后也形成旋转射流,使得此燃气燃烧器应用于TO炉和二燃室等直径较小且空间较大的场景时,能够形成较短较粗的火焰并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焰并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焰并保证燃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按所要求的浓度、速度、湍流度和混合方式送入炉膛,并使燃料能在炉膛内稳定着火与燃烧的热能装置。燃料以燃油和燃气为主。一般应用在中小型燃油或燃气锅炉上。
[0003]对于二燃室和TO炉而言,这种炉体的结构一般内部有效直径较小,高度较高,所需的燃烧器一般要求火焰形状粗短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较短的火焰可以确保燃烧器安装在侧壁时不会烧到对侧的炉壁耐材,较粗的火焰则可以确保燃烧器安装在靠近烟气入口侧时,能够更加充分的焚烧烟气,而较好的稳定性则是确保在烟气流量压力不稳定时,燃烧器的火焰对抗环境的干扰性能更加优越。
[0004]本技术希望供一种双旋流的燃气燃烧器,可以更加有效的席卷周围的烟气和助燃空气,更加充分的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应用于TO炉和二燃室等直径较小且空间较大的场景时,能够形成较短较粗的火焰并保证燃烧的稳定性。
[0006]、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风处理模块、拢焰罩、助燃风轴流风环、助燃风旋流器、燃气处理模块、燃气旋流器、点火模块;
[0007]所述拢焰罩环绕设置在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的外侧,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外侧,所述燃气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点火模块外侧;
[0008]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包括外风通道管;
[0009]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包括燃气通道管;
[0010]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安装在所述外风通道管的一端,所述助燃风旋流器安装在所述燃气通道管一端,所述燃气旋流器安装在所述燃气通道管的一端,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所述助燃风旋流器和所述燃气旋流器相抵设。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还包括助燃空气入口;所述外风通道管环绕设置在所述燃气通道管外侧,所述助燃空气入口与所述拢焰罩、所述外风通道管相贯通后与所述助燃风通道管的一侧相贯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包括燃气入口与燃气通道管;所述燃气入口与所述燃气通道管的一侧相贯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点火模块包括点火烧嘴安装通道管、点火燃气通道管和点火装置;
[0014]所述点火烧嘴安装通道管环绕在所述点火燃气通道管外侧,所述点火装置贯通于所述点火模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点火装置包括测压嘴、观火镜、离子火检电极、离子点火电极、点火
燃气入口和点火燃气助燃风入口;
[0016]所述点火燃气入口与所述点火燃气通道管相连;所述离子火检电极和所述离子点火电极设置在所述点火燃气通道管道的一侧;所述点火燃气助燃风入口与所述点火烧嘴安装通道管相连。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燃烧器安装法兰、第二燃烧器安装法兰和第三燃烧器安装法兰;
[0018]所述第一燃烧器安装法兰固定所述点火烧嘴安装通道管与所述点火装置;所述第二燃烧器安装法兰固定所述燃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点火模块;所述第三燃烧器安装法兰固定所述燃气处理模块、所述点火模块与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旋流器与所述燃气旋流器形状均为圆环,且均布有旋流槽。
[0020]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旋流器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均匀排布在所述双旋流燃气燃烧器表面。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在燃气燃烧器内设置助燃风旋流器、燃气旋流器和拢焰罩,使得从轴流风环导出的助燃空气受到拢焰罩的限制,形成受限的轴向射流,而从助燃风旋流器导出的助燃空气经过旋流结构并受到轴向射流的限制后形成受限的旋转射流;此外,燃气从燃气入口进入后,进入到出口燃气旋流器中进行提速并形成旋转射流,使得此燃气燃烧器应用于TO炉和二燃室等直径较小且空间较大的场景时,能够形成较短较粗的火焰并保证燃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双旋流燃气燃烧器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拢焰罩、助燃风轴流风环、助燃风旋流器和燃气旋流器的位置关系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双旋流燃气燃烧器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拢焰罩1、助燃风处理模块、燃气处理模块、点火模块8、助燃风旋流器3、燃气旋流器4和助燃风轴流风环2。
[0029]所述拢焰罩1环绕设置在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的外侧,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外侧,所述燃气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点火模块8外侧。
[0030]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包括外风通道管。
[0031]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包括燃气通道管;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2安装在所述外风通道管的一端,所述助燃风旋流器3安装在所述燃气通道管一端,所述燃气旋流器4安装在所述燃气处理模块的一端,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2、所述助燃风旋流器3和所述燃气旋流器4相抵设。
[0032]在本示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助燃风旋流器3与所述燃气旋流器4形状均为圆环,且所述助燃风旋流器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均匀排布在所述双旋流燃气燃烧器表面。
[0033]具体的,所述出气孔为正方形。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调整出气孔的形状。
[0034]进一步的,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还包括助燃空气入口6;所述外风通道管环绕设置在所述助燃风通道管外侧,所述助燃空气入口6与所述拢焰罩1、所述外风通道管相贯通后与所述助燃风通道管的一侧相贯通。
[0035]具体的,助燃空气从所述助燃空气入口6进入,分别从所述助燃轴流风环2和所述助燃风旋流器3喷出,对燃气进行补氧。从所述助燃轴流风环喷出的助燃空气受到所述拢焰罩1的限制形成受限的轴向射流,而从助燃风旋流器部分出来的助燃空气经过旋流结构,并受到外侧轴向射流的限制,形成受限的旋转射流。
[003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助燃空气的旋转射流设计为强旋流,此强旋流的无量纲旋流数大于等于0.6。
[0037]在靠近所述助燃空气入口6处,燃烧器主体上,还设置有燃烧器安装法兰5,便于进行燃烧器的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风处理模块、拢焰罩、助燃风轴流风环、助燃风旋流器、燃气处理模块、燃气旋流器、点火模块;所述拢焰罩环绕设置在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的外侧,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外侧,所述燃气处理模块环绕设置在点火模块外侧;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包括外风通道管;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包括燃气通道管;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安装在所述外风通道管的一端,所述助燃风旋流器安装在所述燃气通道管一端,所述燃气旋流器安装在所述燃气通道管的一端,所述助燃风轴流风环、所述助燃风旋流器和所述燃气旋流器相抵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处理模块还包括助燃空气入口;所述外风通道管环绕设置在所述燃气通道管外侧,所述助燃空气入口与所述拢焰罩、所述外风通道管相贯通后与所述燃气通道管的一侧相贯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处理模块包括燃气入口与燃气通道管;所述燃气入口与所述燃气通道管的一侧相贯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模块包括点火烧嘴安装通道管、点火燃气通道管和点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伟康付百川杨新亮裴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岱鼎工业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