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82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的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井场位置的海底土特性资料,计算出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的公式;2)根据丛式井组隔水导管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群桩效应后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g]的公式;3)依据步骤2),并结合海上丛式井组井口载荷力W,当Q↓[g]≥W时,得到丛式井组隔水导管的合理锤入深度h↓[e]。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海域海底地质和海上井口间距及井口载荷的具体条件,确定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满足不同海域丛式井组钻井施工的要求,既减少因丛式井隔水导管入泥深度变化引起的海上复杂事故发生,又避免了经济上的浪费,达到了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丛式井组钻井隔水导管锤入深度控制系统采集到的井场位置的海底土参数和钻井工程参数,计算出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的公式为: Q=b↓[1]D.e ↑[a↓[1]h] 2)根据丛式井组隔水导管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群桩效应后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g]的公式为: Q↓[g]=b↓[1]D↑[c↓[1]h/L].e↑[a↓[1]h] 3)依据步骤2),并结合海上丛式井组井 口载荷力W,当Q↓[g]≥W时,得到丛式井组隔水导管的合理锤入深度H↓[e]; 则h≥L(lnW-lnb↓[1])/c↓[1]lnD+La↓[1]; 其中, Q为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kN]; h为海底土的埋深[m] ; D为钻井隔水导管直径[m]; Q↓[g]为群桩效应后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kN]; L为丛式井组隔水导管中心之间的距离[m]; W为从式井组井口载荷[kN]; H↓[e]为丛式井组隔水导管的合理锤入深度[ m]; a↓[1]、b↓[1]和c↓[1]根据不同海域和海况条件下的海底上性质进行实验统计后得到的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刘书杰杨进周建良王平双何保生谢梅波幸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