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基坑围护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基坑围护工程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常用的围护桩(墙)形式主要有钻孔灌注桩加隔水的水泥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SMW工法桩四大类,其中的前两类为现场浇筑而形成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桩(墙)体,耗材、耗能多,造价较高,容易因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产生安全隐患。钢板桩与SMW工法桩一般在施工完成后拔出其中的钢材,围护桩(墙)的主要材料可循环使用,因此相对耗材、耗能较小,属于较经济环保的围护桩(墙)形式,但是钢板桩之间的搭接位置无法满足较严格的隔水要求,当基坑挖深较深时,钢板桩往往漏水严重,加之钢板桩刚度较低,从而限制其推广应用,SMW工法桩为了解决挡土隔水问题,需在受力构件(即H型钢)之间施工水泥土桩局部挡土并隔水,但当基坑较深时,水泥土桩受力开裂可能导致隔水失效,加之水泥土不可回收,有一定的材料消耗,因此造价仍然较高。基坑围护是一类临时性的工程,在基坑回填后即完成工程的所有使用价值,因此采用可回收的预制构件(如抗弯抗剪性能好的H型钢)进行围护可节材、节能,大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围护工程领域中可回收的预制隔水桩,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桩体(1)、位于相邻预制桩体(1)连接处的隔水空腔(2)、位于隔水空腔(2)内的隔水连接三部分组成,且隔水空腔(2)沿桩长方向设置,相邻两根预制桩体(1)的一部分均为隔水空腔(2)的侧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的隔水连接包括弹性袋(3)与充于弹性袋(3)内的充填体(4)两部分组成,弹性袋(3)与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1)均紧密接触,充填体(4)是在充填弹性袋(3)的过程中具备流动性的物质,预制桩体(1)为在基坑回填后可回收的结构,且预制桩体(1)包括钢管、相邻钢管间的连接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05 CN 20121005715641.一种基坑围护工程领域中可回收的预制隔水桩,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桩体(1)、位于
相邻预制桩体(1)连接处的隔水空腔(2)、位于隔水空腔(2)内的隔水连接三部分组成,
且隔水空腔(2)沿桩长方向设置,相邻两根预制桩体(1)的一部分均为隔水空腔(2)的侧
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的隔水连接包括弹性袋(3)与充于弹性袋(3)内的充填体(4)两
部分组成,弹性袋(3)与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1)均紧密接触,充填体(4)是在充填弹性
袋(3)的过程中具备流动性的物质,预制桩体(1)为在基坑回填后可回收的结构,且预制
桩体(1)包括钢管、相邻钢管间的连接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工程领域中可回收的预制隔水桩,其特征是上述的
充填体(4)是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围护工程领域中可回收的预制隔水桩,其特征是上述的
充填体(4)是液体或有压气体或液体与有压气体的混合物中的一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