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18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放置槽钢;步骤s2、制备混凝土;步骤s3、混凝土浇注与振捣;步骤s4、混凝土表面压光;步骤s5、脱模并养护;步骤s6、中控处理器控制检测模块测得抗弯强度初步确定该构件的所述混凝土各原料比例或槽钢的厚度调节方式;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满足预设标准时进一步检测该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来确定是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或所述振动器的振捣频率进行调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性能检测不及时而无法制备出性能达标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构件。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底槛通常设置在闸门底部,其用于和闸门配合以截断水流,底槛常年浸没在水中,对于水工混凝土闸门其使用工况复杂,底槛常年受到水流的冲刷,因此,在需要满足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不透水性和相当的耐久性,对于受水流冲刷的部位要求具有一定的抗冲刷和抗磨损的能力,除此之外,底槛还需要承受闸门闭合的冲击等。
[0003]以往的水工混凝土底槛在安装前需要将搭焊筋、连接板底槛腹板、肋板焊接,再与一期砼的预埋插筋按设计要求焊接,焊接后,根据底槛的腹板、肋板的位置相应调整搭焊筋的位置,底槛焊接后人工进行精确调整底槛安装位置,底槛的位置调整准确后,用钢筋与底槛肋板和一期预埋插筋焊牢。然而上述施工方法存在现场焊接量大,焊接变形及焊接收缩不宜控制;分两次浇筑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密实,后期需重新开孔灌浆,设备及人工投入多,施工工期长;二期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可能造成底槛位置偏移等诸多问题。当下,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方向。繁多的样式、重量加上出色的挠曲强度和性能,使其在路障、储水池、外墙、建筑和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引入预制混凝土可以解决一部分施工和安装难的问题,但是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构件因为其独特的工况条件,如何制备出性能优良,服役寿命更久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621295B,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搅拌、混料好的混凝土灌入混凝土预制件灌装机的混料斗内;第二步通过混凝土预制件灌装机将混凝土注入模具中,并且通过震动机震动处理,最后把模具传输到指定处;第三步将混凝土预制件灌装机清洗干净。由此可见,所述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对完成生产后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进行性能检测,也没有根据检测结果对生产工艺中的参数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调节,从而无法保证生产出性能稳定,服役寿命更久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为性能检测不及时,而无法制备出性能达标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包括:
[0007]步骤s1、将槽钢放置在构件模具内部的预设位置;
[0008]步骤s2、分别称取混凝土各原料组分后混合并搅拌,其原料组分包括水泥、砂砾,石块,外加剂和水;
[0009]步骤s3、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进所述预制件模具至充满模具,在浇注过程中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
[0010]步骤s4、在所述混凝土初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光;
[0011]步骤s5、在所述混凝土终凝后,将所述构件脱模并洒水养护至预设养护时长;
[0012]步骤s6、中控处理器控制检测模块对所述构件进行性能测试以测得抗弯强度,并根据测得的抗弯强度初步确定该构件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各原料比例或槽钢的厚度调节至对应值,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满足预设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行调节或对下一构件制备时所述振动器的振捣频率进行进一步调节。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步骤s6中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确定针对该构件的判定方式,其中;
[0014]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构件的抗压强度,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确定针对下一构件的混凝土各原料比例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弯强度;
[0015]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弯强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的差值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弯强度,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小于第二预设抗弯强度;
[0016]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中控处理器根据结合强度确定针对该构件的结合强度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弯强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弯强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抗弯强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抗弯强度差值确定所述槽钢的厚度的调节方式,其中;
[0018]第一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
[0019]第二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
[0020]第三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判定方式下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
确定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料比例的判定方式,其中;
[0022]第一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与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外加剂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压强度;
[0023]第二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与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石块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二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压强度,第一预设抗压强度小于第二预设抗压强度;
[0024]第三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与第二预设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砂砾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三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槽钢放置在构件模具内部的预设位置;步骤s2、分别称取混凝土各原料组分后混合并搅拌,其原料组分包括水泥、砂砾,石块,外加剂和水;步骤s3、将所述混凝土浇筑进所述预制件模具至充满模具,在浇注过程中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步骤s4、在所述混凝土初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光;步骤s5、在所述混凝土终凝后,将所述构件脱模并洒水养护至预设养护时长;步骤s6、中控处理器控制检测模块对所述构件进行性能测试以测得抗弯强度,并根据测得的抗弯强度初步确定该构件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各原料比例或槽钢的厚度调节至对应值,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满足预设标准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行调节或对下一构件制备时所述振动器的振捣频率进行进一步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步骤s6中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确定针对该构件的判定方式,其中;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构件的抗压强度,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确定针对下一构件的混凝土各原料比例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弯强度;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弯强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的差值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弯强度,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小于第二预设抗弯强度;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构件的所述槽钢与所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中控处理器根据结合强度确定针对该构件的结合强度的判定方式;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构件的抗弯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弯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弯强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抗弯强度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抗弯强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抗弯强度差值确定所述槽钢的厚度的调节方式,其中;第一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一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第二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二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
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第一预设抗弯强度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第三厚度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块使用第三预设厚度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槽钢的厚度增加至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弯强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弯强度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判定方式下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确定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料比例的判定方式,其中;第一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与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外加剂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压强度;第二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与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石块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二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且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二预设抗压强度,第一预设抗压强度小于第二预设抗压强度;第三比例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原料比例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与第二预设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砂砾的比例提高至对应值;所述第三比例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抗压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工混凝土预制底槛装配式构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二比例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抗压强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抗压强度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抗压强度差值,所述调节模块根据抗压强度差值确定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料比例的调节方式,其中;第一比例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使用第一比例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中的所述石块的比例提高至第一比例;所述第一比例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差值小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第一预设抗压强度差值;第二比例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模使用第二比例调节系数将针对下一构件的所述混凝土中的所述石块的比例提高至第二比例;所述第二比例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抗压强度差值大于等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春黄毅义梅旭智李小鹏付兵李岩刘茜茜张宪武聂清念吕凯刘伟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