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07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申请提出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包括:连接管、扩张头;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连接板;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手柄;手柄上安装有开关;扩张头包括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在其后端分别通过枢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闭合在一起时,外部轮廓构成为杏仁形;第一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一线圈;第二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互斥的磁力,使得扩张头张开,由此将受试者的皮下的待扩张组织分离开。扩张组织分离开。扩张组织分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

技术介绍

[0002]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指把一组带有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这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脑积水患者,包括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
[0003]手术主要的手术步骤包括:
[0004]1.头皮弧形切口
[0005]作在右耳轮上后4~5cm处,颅骨钻孔的大小与贮液器底座相当。切开硬脑膜,将脑室导管前端送到脑室前角。导管在适当长度剪断并接于贮液器接头上。将贮液器置于骨孔内与骨膜缝合固定,再将阀门近端连接在贮液器出口上,注意阀门上下方向不能颠倒,阀门泵室上的箭头指向脑脊液分流的方向。
[0006]2.分离皮下隧道
[0007]腹腔导管是从头部切口经顶颞部、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皮下隧道较长,可分2~3次打通。第1个切口在乳突下方,第2个切口在锁骨下,第3个切口在右上腹剑突下。用钝头金属通条,分段通过皮下深层分离,制成一皮下隧道。
[0008]3.安装腹腔导管
[0009]导管近端与阀门出口相接,远端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右上腹部切口。导管在颈部最好有一弧形弯曲,以便颈部活动时伸展。腹腔导管末端放置的常用位置有二:

腹腔管置于肝脏膈面。在腹部剑突下,做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长5cm左右。按层切开腹壁、腹膜后,暴露肝脏左叶,将腹腔导管末端放置于肝脏膈面之上。导管在腹腔内长度约10cm,最好选用末端侧壁上有4个裂隙开口的导管,以防止逆流和管腔闭塞,并将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防止脱落。导管一旦脱落,离开肝脏膈面,游离在腹腔内,极易被大网膜包裹而阻塞。

腹腔管置于游离腹腔内。腹部切口可在上腹部或下腹部中线或旁中线,长约3cm,最好避开阑尾炎切口。进入腹腔后,证实无腹膜粘连等疾病后,即可将导管末端送至腹腔内,导管末端最好有多个小圆孔开口,尽量远离腹壁切口,也不可在腹膜切口附近盘曲,一般放入右(或左)侧髂窝内。游离于腹腔内的导管长度应达20~30cm以上,导管可在腹膜切口上缝合固定。
[0010]4.缝合
[0011]导管固定后,按层缝合腹膜与腹壁。
[0012]在分离皮下隧道时,在耳后和锁骨偏内侧的位置,因为组织有骨性标志突起以及此处组织附着力较强,隧道建立会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3]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在隧道形成过程中,配合金属通条使用,在通条不易建立隧道的位置,利用本申请的扩张器,进
行组织的分离,帮助在困难点建立隧道。
[0014]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包括:连接管、扩张头;
[0015]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连接板;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手柄;手柄上安装有开关;
[0016]扩张头包括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在其后端分别通过枢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闭合在一起时,外部轮廓构成为杏仁形;第一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一线圈;第二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互斥的磁力,使得扩张头张开,由此将受试者的皮下的代扩张组织分离开。
[0017]优选地,手柄包括挡板。
[0018]优选地,第一扩张构件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凸楞;第二扩张构件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凸楞;第一凸楞和第二凸楞用于增加扩张头与待扩张组织之间的结合力。
[0019]优选地,第一扩张构件的后端的外侧形成有呈圆弧状弯曲的第一曲面,第一曲面分布有多个第一啮合齿;
[0020]相应地,第二扩张构件的后端的外侧形成有呈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曲面,第二曲面分布有多个第二啮合齿;
[0021]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啮合在一起,由此保证第一扩张构件在扩张过程中的偏转角度与第二扩张构件在扩张过程中的偏转角度相同。
[0022]优选地,所述开关为一控二型开关,以同时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供电电路。
[0023]优选地,扩张头的扩张力的大小通过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
[0024]通过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在隧道建立过程中遇到困难点时,抽出金属通条,插入本申请的扩张器并紧紧抵靠在困难点的待扩张组织上,通过向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通电,使得第一、第二扩张构件在互斥的磁力的作用下分开,由此分离待扩张组织。由于可以通过电流的调整来很容易地增大扩张力,操作者本身并不需要使很大力气就可以将困难点打通。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在闭合状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在闭合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的第二扩张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的第二扩张构件的后
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连接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的扩张头中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进行详细说明。
[0036]本申请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包括:连接管10、扩张头。
[0037]连接管10的第一端形成有连接板11;连接管10的第二端形成有手柄13;手柄13上安装有开关14。
[0038]扩张头包括第一扩张构件31和第二扩张构件32;第一扩张构件31和第二扩张构件32在其后端分别通过第一枢轴21和第二枢轴2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11上,如图2所示。
[0039]具体地,第一扩张构件31和第二扩张构件32在其后端可以形成第一凹槽31b和第二凹槽32b中;连接板11插在第一凹槽31b和第二凹槽32b中,第一枢轴21垂直地形成在第一凹槽31b中,第二枢轴22垂直地形成在第二凹槽32b中。
[0040]第一扩张构件31和第二扩张构件32闭合在一起时,外部轮廓构成为杏仁形,如图2、6所示。
[0041]第一扩张构件31中安装有第一线圈41;第二扩张构件32中安装有第二线圈42;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42在通电时产生互斥的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包括:连接管、扩张头;连接管的第一端形成有连接板;连接管的第二端形成有手柄;手柄上安装有开关;扩张头包括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在其后端分别通过枢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扩张构件和第二扩张构件闭合在一起时,外部轮廓构成为杏仁形;第一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一线圈;第二扩张构件中安装有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通电时产生互斥的磁力,使得扩张头张开,由此将受试者的皮下的代扩张组织分离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手柄包括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用皮下隧道扩张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扩张构件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凸楞;第二扩张构件的前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凸楞;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张家墅白云娟陈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