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90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包括:拉钩主体,所述拉钩主体的两端连接有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所述拉钩主体表面套有防滑手柄,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的延伸方向相反;直角剥离拉钩末端为一外缘为弧形骨膜剥离头;直角剥离拉钩与骨膜剥离头的夹角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

技术介绍

[0002]眼袋及泪沟凹陷畸形是临床上导致眼周苍老感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膨出成袋状的眶隔脂肪及凹陷的泪沟让人看上去充满疲惫感。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此困扰。由于年轻人眼部皮肤较中老年人富有弹性,其症状常不伴有眼部的皮肤松弛,临床上需要行结膜入路眼袋切除术及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术来改善下眼袋膨出及泪沟凹陷的症状,手术需于结膜上作一个10

12mm的切口,使用拉钩拉开睑板及肌肉等软组织,经该切口向下分离至眼眶下缘眶骨骨膜,应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浅面肌肉和韧带组织形成腔隙,将膨出的眶隔脂肪制作成扇形组织瓣填充于泪沟凹陷部位。
[0003]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拉钩拉开睑板及肌肉等软组织,以获得更大的视野和操作空间;需要使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前面组织,获得眶隔脂肪填充空间。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拉钩为睑板拉钩,该拉钩的长度较小,仅能拉开睑板,不能拉开睑板下方的肌肉等软组织,所以不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在应用其他直角拉钩如小甲状腺拉钩代替后,受结膜切口大小的限制,再应用骨膜剥离器分离比较困难。因此,现有手术器械的尺寸、样式并不适用于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术。基于这个临床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包括:拉钩主体,所述拉钩主体的两端连接有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
[0006]所述拉钩主体表面套有防滑手柄,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的延伸方向相反;
[0007]直角剥离拉钩末端为一外缘为弧形骨膜剥离头;
[0008]直角剥离拉钩与骨膜剥离头的夹角为90
°

[0009]末端骨膜剥离头顶部向拉钩主体1倾斜45
°

[0010]睑板拉钩呈拱形。
[0011]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直角剥离拉钩的投影长度为15mm,宽度为10mm,直角剥离拉钩末端骨膜剥离头部分长度5mm,睑板拉钩投影长度为10

12mm,宽度为10mm。
[0012]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睑板拉钩为一末端呈弧形且光滑的拱形拉钩。
[0013]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手柄上设有防滑纹。
[0014]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滑手柄、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手术拉钩的总投影长度为140mm。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直角剥离拉钩通过改变常规睑板拉钩末端结构,在拉开睑板及肌肉等软组织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的同时,可直接使用直角剥离拉钩剥离眶骨骨膜浅面带组织形成腔隙,避免了在狭小手术空间中同时使用多个手术器械的操作过程,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手术意外的风险,优化了手术过程。
[0018]2、本技术为一体成型结构,同时具有了结膜入路眼袋切除术及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术中常用的直角剥离拉钩和睑板拉钩,同时具备了拉开睑板及肌肉等软组织、提供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及剥离骨膜的功能,避免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手术器械,节省了手术时间,优化了手术过程。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的正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的侧视图;
[0023]图中,1、拉钩主体;2、防滑手柄;3、睑板拉钩;4、直角剥离拉钩;5、骨膜剥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包括:拉钩主体1,拉钩主体1的两端连接有直角剥离拉钩4和睑板拉钩3;
[0026]拉钩主体1表面套有防滑手柄2,直角剥离拉钩4和睑板拉钩3的延伸方向相反;
[0027]直角剥离拉钩4末端为一外缘为弧形骨膜剥离头5;
[0028]直角剥离拉钩4与骨膜剥离头5的夹角为90
°

[0029]末端骨膜剥离头5顶部向拉钩主体1倾斜45
°

[0030]睑板拉钩3呈拱形。
[0031]直角剥离拉钩4的投影长度为15mm,宽度为10mm,直角剥离拉钩4末端骨膜剥离头5部分长度5mm,睑板拉钩3投影长度为10

12mm,宽度为10mm。
[0032]睑板拉钩3为一末端呈弧形且光滑的拱形拉钩。
[0033]防滑手柄2上设有防滑纹。
[0034]防滑手柄2、直角剥离拉钩4和睑板拉钩3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5]手术拉钩的总投影长度为140mm。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在结膜上做出一个10

12mm的切口后,可由助手手持防滑手柄2将睑板拉钩3伸入手术切口中,为术者暴露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当手术进行至在下眶缘剥离骨膜浅面组织阶段时,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仅需倒转新型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1,将直角剥离拉钩4伸入切口中,以提供更大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并可直接由助手使用直角剥离拉钩4的骨膜剥离头5完成剥离泪沟韧带等组织的手术操作。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包括:拉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主体(1)的两端连接有直角剥离拉钩(4)和睑板拉钩(3);所述拉钩主体(1)表面套有防滑手柄(2),直角剥离拉钩(4)和睑板拉钩(3)的延伸方向相反;直角剥离拉钩(4)末端为一外缘为弧形骨膜剥离头(5);直角剥离拉钩(4)与骨膜剥离头(5)的夹角为90
°
;末端骨膜剥离头(5)顶部向拉钩主体1倾斜45
°
;睑板拉钩(3)呈拱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泪沟填充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直角剥离拉钩(4)的投影长度为15mm,宽度为10mm,直角剥离拉钩(4)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杨帆刘怡宁王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