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腔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20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腔营养管,包括气囊注气管、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及气囊管,气囊管底部连通有气囊,气囊管内设有胃营养管,胃营养管底部穿过气囊管、气囊伸出到气囊外,胃营养管和气囊管、气囊间形成气囊腔,胃营养管内设有肠营养管,肠营养管底部伸出到胃营养管外,肠营养管和胃营养管间形成胃管腔,气囊注气管和气囊腔连通,第一注液管和胃管腔连通,第二注液管和肠营养管连通,胃营养管底壁开设有胃管出孔,肠营养管底壁开设有肠管出孔,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均设有加药管,加药管设有加药管帽,加药管内设有防逆流装置。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药时不需要暂停泵入营养液,且管道细,患者使用更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三腔营养管


技术介绍

1、三腔喂养管是一种常用于胃肠道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时进行营养补充的医疗器械。它通常由气囊管、胃营养管和肠营养管组成,将营养液输送到胃或肠道中,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2、然而,目前的三腔喂养管存在一个问题,即在持续泵入营养液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给患者注射药物,医护人员需要暂停泵入营养液并从胃营养管、肠营养管上撤下营养液管,从胃营养管、肠营养管进行药物注射。这种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营养输送过程中的中断,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腔营养管,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三腔喂养管给患者加药时需要暂停泵入营养液并从胃营养管、肠营养管上撤下营养液管所造成的操作复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导致营养输送过程中的中断,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三腔营养管,包括气囊注气管、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还包括顶部密封的气囊管;所述气囊管底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囊;所述气囊管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胃营养管;所述胃营养管底部穿过所述气囊管、所述气囊伸出到所述气囊外;所述胃营养管外壁和所述气囊管内壁、所述气囊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气囊腔;所述胃营养管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肠营养管;所述肠营养管底部穿过所述胃营养管底壁并伸出到所述胃营养管外;所述肠营养管外壁和所述胃营养管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胃管腔;所述气囊注气管和所述气囊腔连通;所述第一注液管和所述胃管腔连通;所述第二注液管和所述肠营养管连通;所述肠营养管外周的所述胃营养管底壁开设有多个胃管出孔;所述肠营养管底壁开设有多个肠管出孔,所述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均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远离所述第一注液管或第二注液管一端设有加药管帽;所述加药管内设有防逆流装置,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注液管或第二注液管内液体流出。

4、可选地,所述防逆流装置为铰接在所述加药管内壁的防逆流板;所述防逆流板朝远离所述加药管帽一侧倾斜。

5、可选地,所述防逆流装置为薄壁连接软管;所述加药管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第一注液管或第二注液管连通。

6、优选地,所述连接软管外壁设有夹紧夹。

7、可选地,所述加药管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加药管帽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加药管帽和所述加药管螺纹连接。

8、优选地,所述加药管内设有过滤网。

9、优选地,所述肠营养管底壁呈半球状;所述肠管出孔均布在半球状所述肠营养管底壁上。

10、优选地,所述胃营养管底壁呈圆台状;所述胃管出孔均布在圆台状所述胃营养管底壁上。

11、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其设置气囊注气管、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及气囊管,气囊管底部连通有气囊,气囊管内设有胃营养管,胃营养管底部穿过气囊管、气囊伸出到气囊外,胃营养管外壁和气囊管内壁、气囊内壁间围拢成气囊腔,胃营养管内设有肠营养管,肠营养管底部伸出到胃营养管外,肠营养管外壁和胃营养管内壁间围拢成胃管腔,气囊注气管和气囊腔连通,第一注液管和胃管腔连通,第二注液管和肠营养管连通,肠营养管外周的胃营养管底壁开设有胃管出孔,肠营养管底壁开设有肠管出孔,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均设有加药管,加药管设有加药管帽,加药管内设有防逆流装置。第一注液管、第二注液管均设有加药管,使得本申请营养管在加药时,不需要暂停泵入营养液,直接从加药管加药,操作方便;胃营养管嵌套在气囊管内,肠营养管嵌套在胃营养管内,这种嵌套结构,使得本申请营养管整体结构会更细,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13、由此可见,本技术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药时不需要暂停泵入营养液,且管道细,患者使用更舒适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腔营养管,包括气囊注气管(1)、第一注液管(2)、第二注液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密封的气囊管(4);所述气囊管(4)底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囊(5);所述气囊管(4)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胃营养管(6);所述胃营养管(6)底部穿过所述气囊管(4)、所述气囊(5)伸出到所述气囊(5)外;所述胃营养管(6)外壁和所述气囊管(4)内壁、所述气囊(5)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气囊腔(401);所述胃营养管(6)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肠营养管(7);所述肠营养管(7)底部穿过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并伸出到所述胃营养管(6)外;所述肠营养管(7)外壁和所述胃营养管(6)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胃管腔(602);所述气囊注气管(1)和所述气囊腔(401)连通;所述第一注液管(2)和所述胃管腔(602)连通;所述第二注液管(3)和所述肠营养管(7)连通;所述肠营养管(7)外周的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开设有多个胃管出孔(601);所述肠营养管(7)底壁开设有多个肠管出孔(701),所述第一注液管(2)、第二注液管(3)均设有加药管(8);所述加药管(8)远离所述第一注液管(2)或第二注液管(3)一端设有加药管帽(9);所述加药管(8)内设有防逆流装置,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注液管(2)或第二注液管(3)内液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装置为铰接在所述加药管(8)内壁的防逆流板(12);所述防逆流板(12)朝远离所述加药管帽(9)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装置为薄壁连接软管(10);所述加药管(8)通过所述连接软管(10)与所述第一注液管(2)或第二注液管(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10)外壁设有夹紧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8)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加药管帽(9)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加药管帽(9)和所述加药管(8)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8)内设有过滤网(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肠营养管(7)底壁呈半球状;所述肠管出孔(701)均布在半球状所述肠营养管(7)底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腔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呈圆台状;所述胃管出孔(601)均布在圆台状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腔营养管,包括气囊注气管(1)、第一注液管(2)、第二注液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密封的气囊管(4);所述气囊管(4)底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囊(5);所述气囊管(4)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胃营养管(6);所述胃营养管(6)底部穿过所述气囊管(4)、所述气囊(5)伸出到所述气囊(5)外;所述胃营养管(6)外壁和所述气囊管(4)内壁、所述气囊(5)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气囊腔(401);所述胃营养管(6)内设有具有顶壁和底壁的肠营养管(7);所述肠营养管(7)底部穿过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并伸出到所述胃营养管(6)外;所述肠营养管(7)外壁和所述胃营养管(6)内壁间围拢成密闭的胃管腔(602);所述气囊注气管(1)和所述气囊腔(401)连通;所述第一注液管(2)和所述胃管腔(602)连通;所述第二注液管(3)和所述肠营养管(7)连通;所述肠营养管(7)外周的所述胃营养管(6)底壁开设有多个胃管出孔(601);所述肠营养管(7)底壁开设有多个肠管出孔(701),所述第一注液管(2)、第二注液管(3)均设有加药管(8);所述加药管(8)远离所述第一注液管(2)或第二注液管(3)一端设有加药管帽(9);所述加药管(8)内设有防逆流装置,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注液管(2)或第二注液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会张真真李盼李娜王浩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