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80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所述垂直分区结构设置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包括飞灰填埋区地基与飞灰填埋层,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上设置有飞灰填埋区,所述飞灰填埋层设置在飞灰填埋区内,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生活垃圾堆体、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飞灰填埋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防渗结构层、淋溶液导排层以及飞灰固化物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填埋飞灰固化物,解决了新建飞灰填埋场选址难、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生活垃圾堆体沉降导致填埋气导排管拉裂、防渗膜发生渗漏的问题,保证了飞灰固化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范、安全填埋。填埋。填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逐渐成为主流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2008),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经固化处理合格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区填埋。目前,用于填埋飞灰固化物的填埋场多为新建飞灰填埋场,或是设计填埋场时通过分区坝水平分出来的填埋区域。然而,对于新建填埋场受限的地区,利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进行分区填埋,是较好的出路。
[0003]对于填埋场分区,现有的设计方案多为建设分区坝(隔堤)将填埋场分成独立的填埋区域,例如一种稳定飞灰的填埋方法(CN 109590305)中公布的方式。也有对填埋场进行分区规划填埋,以实现垃圾库容的最大化,例如一种垃圾填埋场分区使用方法(CN107597789)及一种正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CN110000182)。上述方案适用于新建填埋场。对于已填埋大量生活垃圾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生活垃圾挖出焚烧,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且受限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接收量,因此,以现有生活垃圾堆体作为库底,进行垂直分区利用,是更优的方案。目前,在已整形堆体上进行扩容的方案,一方面,仅对防渗层进行了描述,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扩容的防渗结构(CN 205421353U);另一方面,针对已达到设计库容或超过设计库容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提出了扩容方案,如用于垃圾填埋场的横向扩容结构(CN206189473 U),其通过在现有垃圾坝的外侧新建垃圾坝、新建库底和新建库底防渗系统,实现横向扩容;此外,还有方案通过加高垃圾坝(堆场坝)的方式在现有垃圾堆体上直接堆存新垃圾,例如一种用于固体废物堆场的扩容结构(CN 201762713 U)。
[0004]以上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适用于新建填埋场;2、适用于扩容后继续堆存同性质固体废物,均不适用于在生活垃圾堆体上建立固化飞灰填埋的独立填埋库区时的使用情况。在生活垃圾堆体上堆存物为飞灰固化物,飞灰固化物性质与生活垃圾性质完全不同,且飞灰固化物密度大于生活垃圾,飞灰固化物当长期在生活垃圾产生的酸性渗滤液浸泡下具有渗出有害物质的潜在风险,同时飞灰填埋产生的淋溶液若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混合,可能导致现有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系统失稳崩溃,故要求飞灰固化物和生活垃圾分开填埋,应设置与生活垃圾填埋库区有效分隔的独立填埋库区,在生活垃圾堆体上建立固化飞灰填埋的独立填埋库区时,生活垃圾堆体沉降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填埋气导排管拉裂、防渗系统防渗膜损坏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所述垂直分区结构设置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包括飞灰填埋区地基与飞灰填埋层,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上设置有飞灰填埋区,所述飞灰填埋层设置在飞灰填埋区内,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
[0007]生活垃圾堆体,根据飞灰填埋区的坡度要求对现有生活垃圾整形处理形成;
[0008]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
[0009]所述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包括:
[0010]填埋气导排层,用于将生活垃圾堆体产生的填埋气进行收集处理;
[0011]加筋垫层,用于防止生活垃圾堆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防渗结构层渗漏;
[0012]所述飞灰填埋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
[0013]防渗结构层,所述防渗结构层中设置有防渗膜;
[0014]淋溶液导排层,用于对飞灰固化物堆体产生的飞灰淋溶液进行收集处理;
[0015]飞灰固化物堆体。
[0016]优选地,所述填埋气导排层包括竖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和横向填埋气导排系统,所述竖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包括导气石笼井及设置在导气石笼井中的竖向导排管,所述横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包括碎石导排盲沟及横向导排管。
[0017]优选地,所述横向导排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支管与横向主管;
[0018]所述竖向导排管与横向导排管的连接处、所述横向支管与横向主管的连接处均采用柔性连接,并留有沉降余量。
[0019]优选地,所述加筋垫层包括碎石加筋垫层。
[0020]优选地,所述飞灰填埋区包括库底与边坡,所述防渗结构层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库底上的库底防渗层与对应设置在所述边坡上的边坡防渗层;
[0021]所述库底防渗层与边坡防渗层的连接处设置有U型的沉降缓冲区;
[0022]所述防渗结构层预留有横向的沉降余量,所述边坡防渗层的上端临时锚固于边坡上。
[0023]优选地,所述防渗结构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膜下保护层、次防渗层、渗漏检测层、膜下保护层、主防渗层以及膜上保护层;
[0024]所述次防渗层与主防渗层的内部均设置有防渗膜。
[0025]优选地,所述淋溶液导排层采用碎石或卵石导流层,所述导流层中埋设有淋溶液导排管,所述淋溶液导排管的末端设置有抽排斜井,用于对飞灰淋溶液进行抽排处理。
[0026]优选地,还包括生活垃圾渗滤液抽排井,所述生活垃圾渗滤液抽排井依次穿过加筋垫层、防渗结构层以及飞灰淋溶液导排层;
[0027]所述防渗结构层中的膜下保护层、次防渗层、膜下保护层、主防渗层以及膜上保护层固定于生活垃圾渗滤液抽排井上,且能够随着生活垃圾渗滤液抽排井升高。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9]1、本技术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填埋飞灰固化物,解决了新建飞灰填埋场选址难、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高的问题。
[0030]2、本技术采用碎石加筋垫层、填埋气导排管柔性连接、防渗层沉降缓冲区且预留沉降余量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生活垃圾堆体沉降导致填埋气导排管拉裂、防渗膜发生
渗漏的问题,保证了飞灰固化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范、安全填埋。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库底防渗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边坡防渗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中体现库底防渗层与边坡防渗层之间沉降缓冲区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示出:
[0037]生活垃圾堆体1
ꢀꢀꢀꢀꢀꢀꢀꢀꢀꢀꢀꢀꢀꢀꢀꢀꢀꢀꢀꢀꢀ
淋溶液导排层4
[0038]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2
ꢀꢀꢀꢀꢀꢀꢀꢀꢀꢀꢀꢀꢀꢀꢀ
飞灰固化物堆体5
[0039]防渗结构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分区结构设置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包括飞灰填埋区地基与飞灰填埋层,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上设置有飞灰填埋区,所述飞灰填埋层设置在飞灰填埋区内,所述飞灰填埋区地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生活垃圾堆体(1),根据飞灰填埋区的坡度要求对现有生活垃圾整形处理形成;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2);所述填埋气导排加筋垫层(2)包括:填埋气导排层,用于将生活垃圾堆体(1)产生的填埋气进行收集处理;加筋垫层,用于防止生活垃圾堆体(1)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防渗结构层(3)渗漏;所述飞灰填埋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的:防渗结构层(3),所述防渗结构层(3)中设置有防渗膜;淋溶液导排层(4),用于对飞灰固化物堆体(5)产生的飞灰淋溶液进行收集处理;飞灰固化物堆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气导排层包括竖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和横向填埋气导排系统,所述竖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包括导气石笼井及设置在导气石笼井中的竖向导排管,所述横向填埋气导排系统包括碎石导排盲沟及横向导排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垂直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排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支管与横向主管;所述竖向导排管与横向导排管的连接处、所述横向支管与横向主管的连接处均采用柔性连接,并留有沉降余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华雷东喻本宏徐代平杨川刘有君汤伟颜学伦骆启伟余义明张银雷秀明陆榆丰张栩聪冯星骆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