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江河应急救援
,尤其是一种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江河中突发险情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地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目前现状而言,当突发险情时,遇险人员所配备的救援设备多为:救助艇,救助船或救援车等,但这些救援设备存有严重的弊端,具体为:无论是救助艇、救助船,抑或是救援车,其应用场景单一,并不能在水陆之间灵活地切换。以救助艇、救助船为例,其仅能适用于水面救援,当江河中的水流较急甚至出现漩涡和浅滩时,这些救生设备并不能及时赶到险情现场进行救援;以救援车为例,其仅能适用于陆地救援;而当路况比较复杂时,这些救援车不能及时地到达事故现场;且救援架可伸展长度较为有限,某些场景下并不能有效地接近目标救援人或物,进而耽搁救援进程,因而,为本课题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故,本专利技术课题组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课题组人员不断实验以及修改, 最终导致该两栖突发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的总体密度小于待救援水域水密度,且其包括有车身、行走轮系、动力装置以及救援系统;所述行走轮系用来承托车身,且其由至少由4个行走轮胎构成;所述动力装置由所述车身负担,且与所述行走轮系相配套;所述救援系统亦由所述车身负担,且其包括有可展救援架;当险情突发时,所述动力装置启动,各所述行走轮胎在输入动力的作用下持续地周向旋动,直至所述车身位移至待救援现场岸边,抑或,所述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入水后,亦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航行至待救援水域,随后,所述可展救援架执行伸展动作,救援人员得以接近待救援人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呈空腔结构,且由其顶壁向下延伸出有用来装入所述救援系统的安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增浮部;所述增浮部由两个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车身两舷侧的、且与所述车身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的漂浮条梁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胎设有增摩拨水部;所述增摩拨水部由多个围绕所述行走轮胎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布的、由所述行走轮胎的胎冠继续向外延伸而成的条形拨水齿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侧翻系统;所述防侧翻系统有多个围绕于所述车身的外围进行均布的、且固定于所述车身的侧壁上的顶升支腿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支腿包括有升降油缸和支腿盘;所述升降油缸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车身上,且呈竖立状;所述支腿盘用来直接顶触地面,且其由所述升降油缸进行驱动;在实施岸上救援工况下,当所述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移至待救援现场岸边后,所述升降油缸启动,所述支腿盘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执行下移运动,直至与地面相顶触;而当就救援工作完成后,所述升降油缸再次启动,所述支腿盘在反向驱动力的作用下执行上升收回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锚定单元;所述锚定单元用来维持所述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入水后的姿态稳定性,其由分别布置于所述车身两端的第一锚定子单元、第二锚定子单元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栖突发险情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子单元包括有第一船锚、第一锚链以及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一船锚与所述第一锚链的自由端相连;所述第二锚定子单元包括有第二船锚、第二锚链以及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二船锚与所述第二锚链的自由端相连;所述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分别安装于所述车身的两端,以分别用来一一对应地释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发力,郁霄,俞斌,罗平,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