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68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混合槽、絮凝槽和沉淀槽,所述混合槽、絮凝槽和沉淀槽依次相互连通,所述槽体靠近混合槽一端设置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与混合槽相互连通,所述槽体靠近沉淀槽一端开设若干出水口,所述混合槽内连通设置混凝剂输入管,所述混合槽内设置混合搅拌机,所述絮凝槽内连通设置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所述絮凝槽内设置絮凝搅拌机,所述槽体内固定设置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混合槽和絮凝槽之间,所述过滤板上开设若干过滤孔。本申请具有使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的效果,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一种净化水质的构筑物,通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是常见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之一。
[0003]相关技术中设计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7879504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凝沉淀池,其包括池体,池体内依次设置混凝池、加注池、熟化池和沉淀池,池体靠近混凝池一端设置污水注入管,污水注入管与混凝池相互连通,池体靠近沉淀池一端上设置沉淀出水管,沉淀出水管与沉淀池相互连通,混凝池上连通设置混凝剂投放管,混凝池内转动设置第一搅拌桨,加注池内转动设置第二搅拌桨,加注池与混凝池之间设置第一挡板竖直部,加注池与熟化池之间设置第二挡板竖直部,熟化池内转动设置第三搅拌桨,熟化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第三挡板竖直部,沉淀池底部连通设置污泥输出管。污水由污水注入管进入混凝池内部,混凝剂由混凝剂投放管进入混凝池内部,第一搅拌桨转动使混凝剂与污水混合,进而使混凝剂与污水发生反应,将污水内难以沉淀的物质形成絮凝物,混凝池内的混合物通过第一挡板竖直部上方进入加注池内,第二搅拌桨转动搅拌加注池内的混合物,使絮凝体继续吸附污水中的细微悬浮物,加注池内混合物由第二挡板竖直部下方流入熟化池内,第三搅拌桨转动使絮凝体继续吸附污水内杂质,熟化池内混合物由第三挡板竖直部上方流入沉淀池内,沉淀池底部污泥通过污泥输出管排出,沉淀池上方清水由沉淀出水管排出。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污水由污水注入管注入混合槽时,若污水短时间内水质或水量波动较大,则会导致污水表面负荷低,进而使混凝剂不易在混合槽内快速分散,导致污水与混凝剂混合不充分,使沉淀池排出清水内的悬浮物含量高,使污水净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混合槽、絮凝槽和沉淀槽,所述混合槽、絮凝槽和沉淀槽依次相互连通,所述槽体靠近混合槽一端设置加水管,所述加水管与混合槽相互连通,所述槽体靠近沉淀槽一端开设若干出水口,所述混合槽内连通设置混凝剂输入管,所述混合槽内设置混合搅拌机,所述絮凝槽内连通设置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所述絮凝槽内设置絮凝搅拌机,所述槽体内固定设置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混合槽和絮凝槽之间,所述过滤板上开设若干过滤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由加水管进入混合槽内时,混凝剂输入管向混合槽
内注入混凝剂,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向絮凝槽内注入高分子助絮剂,并启动混合搅拌机和絮凝搅拌机,使混凝剂和高分子助絮剂均与污水充分混合进行反应形成混合物,混合物通过过滤板的去除大颗粒杂质后进入絮凝槽,絮凝槽内混合物在沉淀槽内进行沉淀,混合物内的污泥向沉淀槽底部沉淀,混合物内的清水位于沉淀槽上方由出水口排出,进而当污水注入混合槽时,若污水短时间内水质或水量波动较大,高分子助絮剂与混凝剂在混合槽内快速分散,使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并快速反应,减少排出清水内的悬浮物含量,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槽体上固定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均与混合搅拌机和絮凝搅拌机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搅拌机转动搅拌污水和混凝剂,使污水内难以沉淀的物质与混凝剂混合形成絮凝物,絮凝搅拌机转动搅拌污水与高分子助絮剂,使污水内难以沉淀的物质快速与混凝剂反应。
[0011]作为优选,所述絮凝槽和沉淀槽之间固定设置挡墙,所述挡墙侧壁与槽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墙顶壁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墙底部与槽体底壁存在间隙。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絮凝槽内混合物向沉淀槽内移动时,混合物受到挡墙阻挡,进而使混合物由挡墙底部向沉淀槽内流动,减慢混合物移动速度,进而便于混合物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13]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槽内固定设置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顶壁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板底部与槽体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板一侧与槽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板另一侧与槽体内壁存在间隙。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水板使混合物由导水板一侧通过,进而减慢混合物移动速度,便于混合物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导水板远离挡墙一侧设置碳中和层,所述碳中和层位于沉淀槽内,所述碳中和层一端与导水板固定连接,所述碳中和层另一端与槽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中和层中的活性炭对沉淀槽内的混合物进行吸附处理,使沉淀槽上方的水保持洁净,进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17]作为优选,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抽泥管,所述抽泥管与沉淀槽相互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物内的污泥沉淀在沉淀槽底部后,沉淀槽底部污泥通过抽泥管排出。
[0019]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槽底部开设沉淀弧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沉淀弧面向下凹陷,一方面便于污泥向下沉淀,另一方面便于污泥通过抽泥管向外排出。
[0021]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槽底部固定设置刮泥机。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机启动刮动槽体内壁上的污泥,减少污泥积累在槽体内壁的情况,进而便于污泥通过抽泥管向外排出。
[0023]作为优选,所述槽体靠近沉淀槽一端固定设置出水池,所述出水池倾斜设置,所述出水池侧壁与出水口相互连通。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水由出水口排出后进入出水池,再由出水池导向流入后续设备内。
[0025]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剂输入管和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内壁均设置防腐层。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腐层保护混凝剂输入管和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减少混凝剂输入管和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生锈损坏的情况。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通过设置槽体、混合槽、絮凝槽、沉淀槽、加水管、出水口、混凝剂输入管、混合搅拌机、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絮凝搅拌机、过滤板和过滤孔,减少排出清水内的悬浮物含量,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29]2、通过设置挡墙,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0030]3、通过设置导水板,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的剖视图。
[003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混凝剂输入管与防腐层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3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与防腐层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槽体;11、加水管;12、出水口;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设置混合槽(2)、絮凝槽(3)和沉淀槽(4),所述混合槽(2)、絮凝槽(3)和沉淀槽(4)依次相互连通,所述槽体(1)靠近混合槽(2)一端设置加水管(11),所述加水管(11)与混合槽(2)相互连通,所述槽体(1)靠近沉淀槽(4)一端开设若干出水口(12),所述混合槽(2)内连通设置混凝剂输入管(21),所述混合槽(2)内设置混合搅拌机(22),所述絮凝槽(3)内连通设置高分子助絮剂输入管(31),所述絮凝槽(3)内设置絮凝搅拌机(32),所述槽体(1)内固定设置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位于混合槽(2)和絮凝槽(3)之间,所述过滤板(5)上开设若干过滤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上固定设置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均与混合搅拌机(22)和絮凝搅拌机(3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槽(3)和沉淀槽(4)之间固定设置挡墙(41),所述挡墙(41)侧壁与槽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墙(41)顶壁与连接板(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墙(41)底部与槽体(1)底壁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碳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4)内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贺严娟黄领存瞿小伟赵春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