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68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公开了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衬底、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第二坝、封装层和有机钝化层,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第二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以及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第一发光元件在衬底的前部上,第二发光元件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第一坝在前部的第一显示区域与拐角部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二坝在切口图案上,第二坝围绕第二发光元件,封装层在衬底上并且覆盖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和第二坝,有机钝化层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层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层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2月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

2022

001672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4]对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随着各种形式增加。例如,显示装置已并入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装置和智能电视的各种电子装置中。
[0005]例如,显示装置可为液晶显示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或包括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装置。
[0006]由于显示装置并入各种电子装置中,因此显示装置具有各种设计,并且期望具有从平坦部分延伸到除了平坦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扩大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具有扩大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
[0008]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具有增加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0009]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衬底、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第二坝、封装层和有机钝化层,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和布置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衬底的前部上并且在前部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并且在拐角部中的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一坝布置在衬底的前部的第一显示区域与衬底的拐角部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二坝布置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并且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其中第二坝围绕第二发光元件,封装层布置在衬底上,其中封装层覆盖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和第二坝,有机钝化层布置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并且在封装层上。
[0010]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衬底、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第二坝、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和第一有机钝化层,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和布置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衬底的前部上并且在前部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二发光元件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并且在拐角部中的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一坝布置在衬底的前部的第一显示区域与衬底的拐角部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二坝布置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并且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其中第二坝围绕第二发光元件,第一无机封装层布置在衬底上,其中第一无机封装层覆盖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坝和第二坝,第二无机封装层布置在第一无机封装层上,第一有机钝化层布置在第一无机封
装层与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并且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
[0011]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衬底、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第一坝、第二坝和第一有机钝化层,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从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以及布置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其中衬底还包括在前部中的第一显示区域、在切口图案中的第二显示区域以及布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第三显示区域,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三发光元件布置在第三显示区域中,第一坝布置在衬底的前部的第一显示区域和衬底的拐角部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二坝布置在衬底的切口图案上并且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其中第二坝围绕第二发光元件,第一有机钝化层布置在第一坝与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0013]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0014]图3是沿图1的线X1

X1'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5]图4是图2的区域A的示意性平面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布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拐角部上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布局。
[0016]图5是图4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放大平面视图。
[0017]图6是沿图5的线X3

X3'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8]图7是图4的区域B的示意性平面视图。
[0019]图8是图7中所示的第二像素的修改实例的平面视图。
[0020]图9是图7中所示的第三像素的修改实例的平面视图。
[0021]图10是图7中所示的第三像素的另一修改实例的平面视图。
[0022]图11是沿图7的线X5

X5'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3]图12是示出了图11的有机钝化层的、图4的区域B的示意性平面视图。
[0024]图13是示出了图11的修改有机钝化层的、图4的区域B的示意性平面视图。
[0025]图14是沿图7的线X5

X5'截取的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6]图15是沿图7的线X5

X5'截取的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更加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描述。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指示相同的部件。
[002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29]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0030]参照图1和图2,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能够并入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移动通信终端、电子日记、电子书、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和超移动PC(UMPC)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能够并入电
视、膝上型计算机、监视器、广告牌或物联网(IoT)装置的显示单元中。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也能够并入诸如智能手表、手表电话、眼镜型显示器和头戴式显示器(HMD)的可穿戴装置中。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能够并入车辆的仪表板、车辆的中央仪表板、布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上的中央信息显示器(CID)、替代车辆的侧视镜的内视镜显示器、或布置在前座的后表面上作为用于车辆的后座的娱乐的显示器中。
[0031]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前部FS、第一侧部SS1、第二侧部SS2、第三侧部SS3、第四侧部SS4、第一拐角部CS1、第二拐角部CS2、第三拐角部CS3和第四拐角部CS4。
[0032]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R1为显示装置10的短边方向,并且例如为显示装置10的水平方向。第二方向DR2为显示装置10的长边方向,并且例如为显示装置10的垂直方向。第三方向DR3为显示装置10的厚度方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从所述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前部上并且在所述前部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切口图案上并且在所述拐角部中的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一坝,所述第一坝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前部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衬底的所述拐角部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二坝,所述第二坝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切口图案上并且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二坝围绕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衬底上,其中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坝和所述第二坝;以及有机钝化层,所述有机钝化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坝与所述第二坝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并且在所述封装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上;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布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上,其中所述有机封装层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部分;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布置在所述有机封装层上,其中,所述有机钝化层在所述间隙空间中布置在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在所述间隙空间中直接接触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有机钝化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切口图案提供为多个以使得包括多个切口图案,其中,在所述拐角部中形成有穿透所述衬底的切口部,并且其中,所述切口部形成在所述多个切口图案中的两个相邻切口图案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在所述切口部中围绕所述衬底的侧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在所述切口部中直接接触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传感器电极层,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包括感测电极,其中,所述有机钝化层布置在所述传感器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第一触摸绝缘层和布置在所述第一触摸绝缘层上的第二触摸绝缘层,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触摸绝缘层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绝缘层直接接触所述有机钝化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钝化层不与所述感测电极重叠。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三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布置在介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第三显示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一坝布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坝之间,并且其中,所述有机钝化层布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的扫描驱动晶体管和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电连接到所述薄膜晶体管,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与所述扫描驱动晶体管重叠。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传感器电极层,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接触所述有机钝化层,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感测电极和布置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的触摸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所述衬底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堤,所述堤布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以及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布置在所述堤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像素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堤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到所述薄膜晶体管,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坝和所述第二坝中的每个包括由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堤和所述间隔件中的一个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子坝。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前部、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前部延伸的第一侧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从所述前部延伸的第二侧部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并且包括切口图案的拐角部;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前部上并且在所述前部中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玄珍浩尹熙敞李亨燮李惠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