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66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管道和两散热器,每一所述散热器皆包括散热基座和散热肋片,所述管道位于两所述散热基座之间,所述散热基座的另一侧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散热肋片;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液态金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内填充液态金属形成类电缆结构,即采用具有高导热率液态金属进行散热,散热效果高,对环境无影响;液态金属低电阻的性能可以较少焦耳热的产生,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增强了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管道与开槽散热平面充分接触有利于热量传导,且中间使用高粘合强度导热胶材,保障整体绝缘安全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热量传递,实现了更高效的散热。实现了更高效的散热。实现了更高效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
,涉及汽车、电网等行业,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流高功率充电技术有望显著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减轻续航焦虑。但是,其如果充电电流过大,充电线缆会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导致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会非常明显,因此必须充分去除焦耳热,才能保证充电连接器的耐用性和安全性。一般来说,降低充电线温升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增大电缆直径以降低其电阻。由于传统电缆的导电介质通常为铜或铝,增加截面积会导致重量和刚度上升,影响用户体验。其次,采用主动冷却方式控制电缆温度,如风冷、水冷、油冷等;
[0003]本申请基于室温液态金属由于具有高热导率、低电阻、高沸点、稳定性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优秀的导电传热介质。且配合我司一种现阶段新型直流高效自驱动液态金属冷却连接器(LMCC)的产品,使其具有远高于其他金属的散热能力。
[0004]电磁驱动:液态金属导电性使电磁力有效地使其成为泵的本身,处在磁场中的通电流体在电磁力作用下向一定方向流动。利用磁场和导电流体中电流的相互作用,使流体受电磁力作用而产生压力梯度,从而推动流体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可使液态金属带电流通具有电缆的功能,同时具有散热功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包括管道和两散热器,所述管道位于两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管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绝缘;
[0007]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液态金属,所述管道及填充的所述液态金属构成类电缆结构。
[0008]进一步地说,每一所述散热器皆包括散热基座和散热肋片,所述散热基座的另一侧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散热肋片;所述管道位于两散热基座之间。
[0009]进一步地说,定义两散热器分别为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所述上散热器的散热基座和/或所述下散热器的散基座表面设有通道,所述管道粘接于所述通道。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管道通过导电胶粘接于所述通道;导热胶涂抹后的厚度管控为50

200μm之间。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管道为波浪管道且为单层结构。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散热肋片构成片状结构或柱状结构。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散热基座为一面为平面且另一面为斜面的楔形结构,所述散热肋片位于所述斜面;所述散热基座的较厚位置处的厚度为较薄位置处的厚度的1

2.5倍且
不含1。
[0014]进一步地说,所述管道内的液态金属从所述散热基座较薄的一端流向散热基座较厚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液态金属是熔点低于10℃的液态金属。
[0016]进一步地说,所述风冷散热装置为类立方体结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的管道内填充液态金属形成类电缆结构,即采用具有高导热率液态金属进行散热,散热效果高,对环境无影响;液态金属低电阻的性能可以较少焦耳热的产生,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增强了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管道与开槽散热平面充分接触有利于热量传导,且中间使用高粘合强度导热胶材,保障整体绝缘安全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热量传递,实现了更高效的散热。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安装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各附图标记为:
[0025]散热肋片1、管道2、上散热器3、下散热器4、通道5、散热基座6;
[0026]电磁泵10、充电插头20、风冷散热装置30、外部管路40、待充电电器端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0028]实施例: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如图1到图3所示,包括管道2和两散热器,每一所述散热器皆包括散热基座6和散热肋片1,所述管道位于两所述散热基座之间,所述管道与所述散热基座之间绝缘;所述散热基座的另一侧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散热肋片;
[0029]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液态金属,所述管道及填充的所述液态金属构成类电缆结构。
[0030]本实施例中,定义两散热器分别为上散热器3和下散热器4;所述上散热器的散热基座和/或所述下散热器的散基座表面设有通道5,所述管道粘接于所述通道。
[0031]所述通道的尺寸与管道的外径相等,可以通过使用导热胶粘合。
[0032]管道采用液态金属作为导热导电流体介质,利用液态金属沸点高,导热系数高,电阻低,可流动性的特点,提高换热效率。
[0033]装载液态金属的管道为金属材料铜、银、钛、不锈钢管或有机玻璃管或塑料管,管道的外径5

20mm,且管道的壁厚1

10mm。
[0034]散热器为铜、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或者绝缘体陶瓷材料。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通过导电胶粘接于所述通道;导热胶涂抹后的厚度管控为50

200μm之间。本实施例中,导热胶为含氮化铝,氧化铝,金刚石类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体系胶材。
[0036]所述管道与填充的液态金属组成类电缆体系整体带电,导热胶进行涂抹包覆;导热胶起到绝缘,导热,粘合三种作用。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为波浪管道且为单层结构。即该管道仅设有一层。
[0038]所述散热肋片构成片状结构或柱状结构。
[0039]具体为:散热肋片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均可,截面积100nm2至25cm2均可。通过散热肋片与空气形成充分的热交换。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肋片为实心肋片。
[0041]本实施例中,两散热基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整体的连接力是导热胶和螺丝一起加固,牢固可靠。
[0042]较佳的是,所述散热基座为一面为平面且另一面为斜面的楔形结构,所述散热肋片位于所述斜面;所述散热基座的较厚位置处的厚度为较薄位置处的厚度的1

2.5倍且不含1。
[0043]所述管道内的液态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和两散热器,所述管道位于两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管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绝缘;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液态金属,所述管道及填充的所述液态金属构成类电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器皆包括散热基座和散热肋片,所述散热基座的另一侧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散热肋片;所述管道位于两散热基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两散热器分别为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所述上散热器的散热基座和/或所述下散热器的散基座表面设有通道,所述管道粘接于所述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电磁效应和导热特性的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通过导电胶粘接于所述通道;导热胶涂抹后的厚度管控为50

200μ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进王超正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空间液金技术研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