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40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属于硅油生产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具体制备步骤包括:S1,向反应釜中添加催化剂,然后抽真空状态,升温,通氮气将原料在去除水分后间歇式的加入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S2,定量提取反应釜中的反应产物,并与萃取溶剂按体积比例混合,离心萃取,得到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和含有少量硅油的溶剂;S3,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在温度60~150℃、真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


[0001]本申请属于乙烯基硅油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乙烯基硅油,是含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简称,是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主要原料之一,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电子、电气、电力、航空、航天和智能穿戴等领域。低粘乙烯基硅油作为乙烯基硅油粘度较低的一类产品,主要作为高流动性加成型硅胶的基础基础物和其他材料的改性剂。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081021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挥发乙烯基硅油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用于生产乙烯基硅油,其生产需要原料在反应前全部混合,导致催化剂的参加率不稳定,造成反应产物的质量不高。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216093571 U的中国专利,一种乙烯基硅油反应器,包括塔体,塔体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的塔体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所在高度的塔体外壁上固定有原料暂存机构,进料口连通原料暂存机构与塔体内部,塔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与设置在塔体内的转轴之间轴连接,转轴上设有挡料板,挡料板与进料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0005]通过上述反应器虽然使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参与率,但是不能对原料的输入速度进行调节,当出现需要搅拌但是又不能继续添加原料,而原料暂存机构还有原料的情况时,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保证催化剂的参加率稳定,保证反应产物的质量,增加对原料输入速度的调节。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0008]S1,向反应釜中添加催化剂,然后抽真空状态,升温,通氮气将原料在去除水分后间歇式的加入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
[0009]S2,定量提取反应釜中的反应产物,并与萃取溶剂按体积比例混合,离心萃取,得到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和含有少量硅油的溶剂;
[0010]S3,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在温度60~150℃、真空度

0.05~

0.1Mpa的条件下蒸发分离,得到低挥发乙烯基硅油和萃取溶剂;含有少量硅油的溶剂精馏,收集50

85℃的馏分得到溶剂,残余为硅氧烷环体和硅油。
[0011]通过向反应釜中间歇式的添加原料,保证原料的反应速度稳定,保证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参与率,反应釜中一边添加原料,一边将反应后的产物排出,能够实现反应釜连续不断的反应生产,且保证反应产物的质量。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包括釜体、原料暂存腔、电机、转轴、挡料板、搅拌叶,所述挡料板包括:
[0013]连接管,置于挡料板与转轴之间
[0014]开口,置于其中两个连接管之间;
[0015]调节座,设置有若干个置于开口处;
[0016]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节座伸缩;
[0017]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机构;
[0018]其中,所述釜体与原料暂存腔之间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调节座与挡料板的外侧面适配,且与进料口对应,所述调节座的两侧设置有凸缘,相邻调节座的凸缘相互配合。
[0019]原料导入原料暂存腔中,通入氮气排出水分后导入到釜体中,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挡料板和搅拌叶随转轴转动,挡料板与釜体的的内避免配合,随着挡料板转动时,开口移动通过进料口的位置,使原料暂存腔内的原料进入釜体内,当出现需要停止向釜体内添加原料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调节座全部伸出,将开口封堵,此时挡料板转动也不会导致原料流入釜体内,也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开口打开的大小,控制原料的导入速度,提高釜体具有更宽的调节性能,调节座之间通过凸缘相互配合后,能够提高调节座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原料从调节座之间的间隙漏出。
[002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0021]调节部,置于调节座的端部;
[0022]移动槽,置与挡料板上,所述移动槽设置有弧形槽;
[0023]锁紧座,与调节座之间铰接,所述锁紧座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插接于移动槽中;
[0024]拨动块,设置有置于调节部上侧的滚轮;
[0025]活动杆,铰接于拨动块上;
[0026]第一弹簧,置于活动杆与拨动块之间;
[0027]第二弹簧,置于锁紧座与挡料板之间;
[0028]其中,所述拨动块设置有与活动杆适配的限位座,所述锁紧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活动杆与延伸部适配。
[0029]调节部穿过移动槽,锁紧座与调节部铰接,当锁紧座移动至弧形槽区域时,锁紧座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调节部静止,复位时需要推动锁紧座,使第二弹簧先拉伸,然后再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拉动调节部、锁紧座移动,锁紧座通过拨动块通过滚轮推动调节部移动,从而控制调节座的移动,通过滚轮提高拨动块推动调节部的稳定性,当拨动块反方向移动时活动杆作用在锁紧座的延伸部上,使锁紧座接触锁紧状态,使推动部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复位,当拨动块移动将调节座逐个锁紧过程中,活动杆随拨动块同时移动,当活动杆与延伸部接触时发生转动,然后通过第一弹簧复位。
[003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31]驱动齿轮,安装于挡料板上;
[0032]齿条,与驱动齿轮适配,且呈弧状与挡料板适配;
[0033]第一传动杆,置于开口两侧的连接管内;
[0034]第二传动杆,置于转轴内;
[0035]转柄,安装于转轴上;
[0036]传动齿轮,安装于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之间,安装于第二传动杆与转柄之间。
[0037]通过转动转柄,使驱动齿轮转动,中间通过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传动齿轮传递动力,驱动齿轮转动时齿条移动,从而实现对拨动块移动控制,转柄置于釜体外,提高调节的便捷性,第一传动杆安装在连接管内,第二传动杆安装在转轴内,提高驱动机构的结构紧凑性。
[003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调节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相邻调节部的限位部与限位槽相互配合。
[0039]通过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使相邻之间的调节部相互连接,调节部移动时带动相邻的调节部同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使拨动块能够使稳定的作用在下一个调节部上。
[0040]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安装于拨动块上,其中一个拨动块上的齿条与拨动块的上端部对应,另一个拨动块上的齿条与拨动块的下端部对应。
[0041]通过设置齿条与拨动块的位置不同,实现开口中线两侧对应的弧形槽位置不同,从而当需要将开口全部闭合后活动杆会移动超过开口的中线,防止两侧的拨动块相互碰撞。
[0042]进一步的,所述转柄包括:
[0043]套座;
[0044]连接件,与套座之间活动连接;
[0045]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内外均设置有凸部,所述转柄设置有与凸部适配的第一槽部,所述转轴设置有与凸部适配的第二槽部,所述套座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转轴设置有与螺纹部适配的螺纹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包括:S1,向反应釜(100)中添加催化剂,然后抽真空状态,升温,通氮气将原料在去除水分后间歇式的加入反应釜(100)中,并进行搅拌;S2,定量提取反应釜(100)中的反应产物,并与萃取溶剂按体积比例混合,离心萃取,得到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和含有少量硅油的溶剂;S3,含有少量溶剂的硅油在温度60~150℃、真空度

0.05~

0.1Mpa的条件下蒸发分离,得到低挥发乙烯基硅油和萃取溶剂;含有少量硅油的溶剂精馏,收集50

85℃的馏分得到溶剂,残余为硅氧烷环体和硅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所述反应釜(100)包括釜体(110)、原料暂存腔(120)、电机(130)、转轴(131)、挡料板(200)、搅拌叶(132),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200)包括:连接管(210),置于挡料板(200)与转轴(131)之间开口(201),置于其中两个连接管(210)之间;调节座(220),设置有若干个置于开口(201)处;调节机构(230),用于调节调节座(220)伸缩;驱动机构(240),用于驱动调节机构(230);其中,所述釜体(110)与原料暂存腔(120)之间设置有进料口(101),所述调节座(220)与挡料板(200)的外侧面适配,且与进料口(101)对应,所述调节座(220)的两侧设置有凸缘(221),相邻调节座(220)的凸缘(221)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乙烯基硅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30)包括:调节部(231),置于调节座(220)的端部;移动槽(232),置与挡料板(200)上,所述移动槽(232)设置有弧形槽(233);锁紧座(234),与调节座(220)之间铰接,所述锁紧座(234)设置有滑动杆(235),所述滑动杆(235)插接于移动槽(232)中;拨动块(300),设置有置于调节部(231)上侧的滚轮(310);活动杆(320),铰接于拨动块(300)上;第一弹簧(2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刘文立胡丽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