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793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单元、尿素混合结构、催化还原单元依次排布,V型卡箍连接电加热单元和尿素混合结构,V型卡箍连接尿素混合结构和催化还原单元;数个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分别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单元的后端位置,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上安装温度氮氧传感器;催化还原单元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加热单元,提高排气温度;从而使得发动机冷启动时后处理也可以进行工作,从而降低发动机冷启动阶段排气污染物;装置中的尿素混合结构将尾气和尿素水解后氨气混合的更加均匀;有利于两者充分反应;同时对尿素进行破碎,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用发动机尾气排放净化技术和节能降耗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

技术介绍

[0002]自2021年7月1日起,重型柴油发动机国六排放法规计划已经全面实施。但是随着机动车市场的日益扩大以及国家“碳中和”政策要求,出台更加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法规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需要新的进步的技术方案以进一步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含量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目的在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的降低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含量。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电加热单元、尿素混合结构、催化还原单元依次排布, V型卡箍连接电加热单元和尿素混合结构,V型卡箍连接尿素混合结构和催化还原单元;数个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分别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单元的后端位置,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上安装温度氮氧传感器;催化还原单元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
[0006]进一步,电加热单元伸出两个电极,内部布置加热丝。
[0007]进一步,尿素混合结构由Z型板和旋流混合管组成。
[0008]进一步,电加热单元、尿素混合结构、催化还原单元均为双层保温结构。
[0009]进一步,尿素混合结构内部具有扰流结构。
[0010]进一步,尿素混合结构前后两端的V型卡箍为可拆卸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的尿素混合结构前布置有温度和氮氧传感器底座。
[0012]进一步,催化还原单元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使得尾气和氨气的混合气反应的更加迅速。
有益效果
[0013]1、通过电加热单元对尾气进行加热,提高排气温度;从而使得发动机冷启动时后处理也可以进行工作,从而降低发动机冷启动阶段排气污染物;
[0014]2、V型卡箍连接使尿素混合结构是可拆卸更换结构的,可以方便清理和更换;
[0015]3、温度及氮氧传感器底座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单元(SCR)的后端位置,温度氮氧传感器可以时时探测排气温度及NOX含量,反馈给系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图中:1:电加热单元;2:尿素混合结构;3:催化还原单元;4:温度及氮氧传感器底座;5 :V型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图2、图3所示: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方案,电加热单元1、尿素混合结构2、催化还原单元(SCR)3依次排布,通过V型卡箍5连接到一起,也即V型卡箍5连接电加热单元1和尿素混合结构2,V型卡箍5连接尿素混合结构2和催化还原单元(SCR)3。V型卡箍5均为可拆卸结构的V型卡箍。
[0025]电加热单元1位于尿素混合结构2前端,并且伸出两个电极,内部布置加热丝。尿素混合结构由Z型板和旋流混合管组成。电加热单元1、尿素混合结构2、催化还原单元(SCR)3均为双层保温结构。
[0026]催化还原单元(SCR)3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
[0027]数个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6分别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2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单元(SCR)3的后端位置,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6上安装温度氮氧传感器。
[0028]在使用时:
[0029]整个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可以作为整体件和发动机耦合到一起;减少整车布置空间。
[0030]在处理尾气时,气流首先依次经过电加热单元1、尿素混合结构2、催化还原单元(SCR)3。
[0031]发动机冷启动时,因排气温度较低,后处理催化还原单元无法起作用;通过本装置中的电加热单元1,可以提高尾气的温度,从而使得发动机冷启动时催化还原单元(SCR)3也可以进行工作,从而降低发动机冷启动阶段排气污染物;同样经过电加热单元1对尾气的加热,可以加快尾气和尿素在催化还原单元(SCR)3的反应速度。
[0032]催化还原单元(SCR)3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可以使得尾气和氨气的混合气反应的更加迅速。
[0033]装置中的尿素混合结构2内部具有扰流结构,可以将尾气和尿素水解后氨气混合的更加均匀,有利于两者充分反应;同时对尿素进行破碎,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提高气流到催化还原单元(SCR)3的前端的均匀性。
[0034]数个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6分别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2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
单元(SCR)3的后端位置,其上安装的温度氮氧传感器可以监测前后温度及NOx值,反馈给发动机系统,对尿素喷射量及电加热功率值进行调控。
[003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单元、尿素混合结构、催化还原单元依次排布,V型卡箍连接电加热单元和尿素混合结构,V型卡箍连接尿素混合结构和催化还原单元;数个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分别分布在尿素混合结构的前端位置以及催化还原单元的后端位置,温度氮氧传感器底座上安装温度氮氧传感器;催化还原单元结构为蜂窝陶瓷结构,并且涂覆催化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单元伸出两个电极,内部布置加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排气后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宜斌许二丰王滨滨张冉吴鹏徐敬明王牧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