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及辊压成型框架技术

技术编号:384672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及辊压成型框架,包括如下步骤:在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相连接的第一竖壁和第一横壁;对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弯折结构;对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第二竖壁、第二、三横壁;对第二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第三竖壁和第四横壁;对第三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第四竖壁和第五横壁;对第四竖壁和第一竖壁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对第五横壁远离第四竖壁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连接边和第六横壁;对第六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第五竖壁和第七横壁;对连接边和第二竖壁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进辊压成型工艺在线一体成型,过程中产品质量好,生产稳定性和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和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和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及辊压成型框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辊压型材
,具体地,涉及一种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及辊压成型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池包框架的主结构加工方式为左右纵梁和前后横梁(四根零件),连接处进行四周拼焊,形成一预制框架,之后预制框架和托底钢板进行焊接,最终形成一电池包托盘。采用上述加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a、物料种类多,有五种物料;b、加工流程长,生产效率低,框架物料辊压

焊接

框架拼焊

钢板和框架拼焊

激光切孔;c、质量控制和焊接难度高,由于焊接后变形量大,尺寸精度低,为保证铆接孔安装精度,需要后道激光切割加工;d、设备投资、加工、人工等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及辊压成型框架。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对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进行辊压弯折,在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相连接的第一竖壁和第一横壁,两个所述第一竖壁之间形成底板;
[0006]步骤2:对所述第一横壁靠近所述第一竖壁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弯折结构;
[0007]步骤3:对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二竖壁、第二横壁以及第三横壁;
[0008]步骤4:对所述第二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三竖壁和第四横壁;对所述第三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四竖壁和第五横壁;所述第四竖壁抵接在所述第一竖壁结构上;
[0009]步骤5:对所述第四竖壁和所述第一竖壁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所述第二竖壁、所述第三竖壁、所述第四横壁以及所述第一竖壁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0010]步骤6:对所述第五横壁远离所述第四竖壁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连接边和第六横壁;
[0011]步骤7:对所述第六横壁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五竖壁和第七横壁;所述连接边抵接在所述第二竖壁上;
[0012]步骤8:对所述连接边和所述第二竖壁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所述第四竖壁、所述第五竖壁、所述第七横壁以及所述第二竖壁形成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形成第一弯角结构,所述第一横壁和所述第一竖壁之间形成第二弯角结构;
[0014]所述步骤2中,所述台阶弯折结构中形成第三弯角结构和第四弯角结构;
[0015]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横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台阶弯折结构和所述第二竖壁,所述第二横壁和所述第二竖壁之间形成第五弯角结构,所述第二竖壁与所述第三横壁之间形成第六弯角结构;
[0016]所述步骤4中,所述第三竖壁与所述第四横壁之间形成第七弯角结构,所述第四横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台阶弯折结构和所述第三竖壁;
[0017]所述第四竖壁与所述第五横壁之间形成第八弯角结构,所述第四竖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横壁和所述第二竖壁;
[0018]所述步骤6中,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第六横壁之间形成第九弯角结构;
[0019]所述步骤7中,所述第五竖壁与所述第七横壁之间形成第十弯角结构,所述第五竖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边和所述第七横壁。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1.1:对所述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进行辊压弯折,在所述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边结构和第二侧边结构,第一侧边结构和第二侧边结构之间形成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边结构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所述第二侧边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第一角结构;
[0022]步骤1.2:对所述第一侧边结构和所述第二侧边结构进行辊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一横壁之间形成第二角结构;
[0023]步骤1.3: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对所述第一角结构的角度进行逐渐减小调整,形成所述第一弯角结构,对所述第二角结构的角度进行逐渐减小调整,形成所述第二弯角结构。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1.1中,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77
°

[0025]所述步骤1.2中,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70
°
,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72
°

[0026]所述步骤1.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7]步骤1.3.1: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6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62
°

[0028]步骤1.3.2: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45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48
°

[0029]步骤1.3.3: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3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32
°

[0030]步骤1.3.4: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15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18
°

[0031]步骤1.3.5: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10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103
°

[0032]步骤1.3.6:对所述第一竖壁和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为90
°
,形成所述第一弯角结构,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93
°

[0033]步骤1.3.7:对所述第一横壁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二角结构为90
°
,形成所述第二弯角结构。
[0034]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5]步骤2.1:对所述第一横壁靠近所述第一竖壁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平面
结构和第三侧边结构,所述台阶平面结构与所述第三侧边结构之间形成第三角结构;
[0036]步骤2.2:对所述第三侧边结构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斜面结构和第四侧边结构,所述台阶平面结构与所述台阶斜面结构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角结构,所述台阶斜面结构和所述第四侧边结构之间形成第四角结构;
[0037]步骤2.3: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和所述台阶斜面结构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对所述第三角结构的角度进行逐渐增大调整,形成所述第三弯角结构,对所述第四角结构的角度进行逐渐增大调整,形成所述第四弯角结构。
[0038]优选的,所述步骤2.1中,所述第三角结构为3
°

[0039]所述步骤2.2中,所述第三角结构为15
°
,所述第四角结构为13
°

[0040]所述步骤2.3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进行辊压弯折,在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相连接的第一竖壁(1)和第一横壁(2),两个所述第一竖壁(1)之间形成底板(3);步骤2:对所述第一横壁(2)靠近所述第一竖壁(1)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弯折结构(4);步骤3:对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二竖壁(5)、第二横壁(6)以及第三横壁(7);步骤4:对所述第二横壁(6)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三竖壁(8)和第四横壁(9);对所述第三横壁(7)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四竖壁(10)和第五横壁(11);所述第四竖壁(10)抵接在所述第一竖壁(1)结构上;步骤5:对所述第四竖壁(10)和所述第一竖壁(1)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所述第二竖壁(5)、所述第三竖壁(8)、所述第四横壁(9)以及所述第一竖壁(1)形成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步骤6:对所述第五横壁(11)远离所述第四竖壁(10)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连接边(14)和第六横壁(15);步骤7:对所述第六横壁(15)进行辊压弯折,形成相连接的第五竖壁(16)和第七横壁(17);所述连接边(14)抵接在所述第二竖壁(5)上;步骤8:对所述连接边(14)和所述第二竖壁(5)的连接处进行激光焊接,所述第四竖壁(10)、所述第五竖壁(16)、所述第七横壁(17)以及所述第二竖壁(5)形成第三腔体(18)和第四腔体(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竖壁(1)与所述底板(3)结构之间形成第一弯角结构(27),所述第一横壁(2)和所述第一竖壁(1)之间形成第二弯角结构(28);所述步骤2中,所述台阶弯折结构(4)中形成第三弯角结构(29)和第四弯角结构(30);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二横壁(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台阶弯折结构(4)和所述第二竖壁(5),所述第二横壁(6)和所述第二竖壁(5)之间形成第五弯角结构(31),所述第二竖壁(5)与所述第三横壁(7)之间形成第六弯角结构(32);所述步骤4中,所述第三竖壁(8)与所述第四横壁(9)之间形成第七弯角结构(33),所述第四横壁(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台阶弯折结构(4)和所述第三竖壁(8);所述第四竖壁(10)与所述第五横壁(11)之间形成第八弯角结构(34),所述第四竖壁(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横壁(11)和所述第二竖壁(5);所述步骤6中,所述连接边(14)与所述第六横壁(15)之间形成第九弯角结构(35);所述步骤7中,所述第五竖壁(16)与所述第七横壁(17)之间形成第十弯角结构(36),所述第五竖壁(1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边(14)和所述第七横壁(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对所述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进行辊压弯折,在所述待加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边结构(20)和第二侧边结构(21),第一侧边结构(20)和第二侧边结构(21)之间形成所述底板(3),所述第一侧边结构(20)与所述底板(3)结构之间、所述第二侧边结
构(21)与所述底板(3)之间均形成第一角结构(53);步骤1.2:对所述第一侧边结构(20)和所述第二侧边结构(21)进行辊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所述第一竖壁(1)与所述第一横壁(2)之间形成第二角结构(54);步骤1.3: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对所述第一角结构(53)的角度进行逐渐减小调整,形成所述第一弯角结构(27),对所述第二角结构(54)的角度进行逐渐减小调整,形成所述第二弯角结构(2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77
°
;所述步骤1.2中,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70
°
,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72
°
;所述步骤1.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3.1: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6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62
°
;步骤1.3.2: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45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48
°
;步骤1.3.3: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3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32
°
;步骤1.3.4: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15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18
°
;步骤1.3.5: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100
°
,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103
°
;步骤1.3.6:对所述第一竖壁(1)和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一角结构(53)为90
°
,形成所述第一弯角结构(27),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93
°
;步骤1.3.7:对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二角结构(54)为90
°
,形成所述第二弯角结构(2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1:对所述第一横壁(2)靠近所述第一竖壁(1)的一端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平面结构(22)和第三侧边结构(23),所述台阶平面结构(22)与所述第三侧边结构(23)之间形成第三角结构(55);步骤2.2:对所述第三侧边结构(23)进行辊压弯折,形成台阶斜面结构(24)和第四侧边结构(25),所述台阶平面结构(22)与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角结构(55),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和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之间形成第四角结构(56);步骤2.3: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和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对所述第三角结构(55)的角度进行逐渐增大调整,形成所述第三弯角结构(29),对所述第四角结构(56)的角度进行逐渐增大调整,形成所述第四弯角结构(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所述第三角结构(55)为3
°
;所述步骤2.2中,所述第三角结构(55)为15
°
,所述第四角结构(56)为13
°

所述步骤2.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3.1: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和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三角结构(55)为30
°
,使所述第四角结构(56)为28
°
;步骤2.3.2: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和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三角结构(55)为45
°
,使所述第四角结构(56)为42
°
;步骤2.3.3: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和所述台阶斜面结构(24)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三角结构(55)为54
°
,形成所述第三弯角结构(29),使所述第四角结构(56)为52
°
;步骤2.3.4:对所述第四侧边结构(25)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四角结构(56)为54
°
,形成所述第四弯角结构(30)。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1:对所述第一横壁(2)进行辊压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横壁(6)和第五侧边结构(26),所述第二横壁(6)与所述第五侧边结构(26)之间形成第五角结构(57);步骤3.2:对所述第五侧边结构(26)进行辊压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竖壁(5)和所述第三横壁(7),所述第二横壁(6)与所述第二竖壁(5)之间形成所述第五角结构(57),所述第二竖壁(5)与所述第三横壁(7)之间形成第六角结构(58);步骤3.3:对所述第二竖壁(5)和所述第三横壁(7)进行多次辊压弯折,对所述第五角结构(57)的角度进行逐渐减小调整,形成所述第五弯角结构(31),对所述第六角结构(58)的角度进行逐渐较小调整,形成所述第六弯角结构(3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压成型框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所述第五角结构(57)为176
°
;所述步骤3.2中,所述第五角结构(57)为165
°
,所述第六角结构(58)为170
°
;所述步骤3.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3.1:对所述第二竖壁(5)和所述第三横壁(7)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五角结构(57)为150
°
,使所述第六角结构(58)为155
°
;步骤3.3.2:对所述第二竖壁(5)和所述第三横壁(7)进行辊压弯折,使所述第五角结构(57)为1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阳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