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93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主要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去毛刺、压扁、预加热、制胚、预锻、终锻、切边、热处理、精加工、振光、酸碱清洗、抛丸,通过上述工艺,去除支架本体内部应力,防止支架本体受到较大的撞击后产生裂纹,同时通过对支架本体表面进行抛丸,在去除表面氧化皮提高外观质量的同时,增加支架本体的表面强度,防止支架本体发生开裂等问题。发生开裂等问题。发生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特别地,涉及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一种脚蹬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两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内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上端还设置有沉头孔,支架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固定耳,固定耳设置在两连接块之间,并横向贯穿开设有连接孔。
[0003]如上所述的脚蹬支架主要运用在摩托车上,摩托车脚蹬对乘骑人员的安全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为了加工效率,脚蹬支架通常是通过锻造工艺完成,在锻造前需要对毛坯进行加热,因为毛坯内外不能同时均匀加热或冷却会引起比容差,从而引起内应力较大的问题,内应力较大容易使脚蹬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其具有消除内应力的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料,使用带式锯床对原料进行切割;步骤二:去毛刺,使用抛光机对原料表面的毛刺以及锐角进行处理;步骤三: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入到温度为420

43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四:压扁:将原料平整的放置到压扁模上,使用压力机挤压压扁模,使得原料的高度减小,且横截面增加;步骤五: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入到温度为420

43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六:制胚:将原料放入到制坯模中,使用压力机挤压制坯模,制坯模中的原料挤压变形成毛坯;步骤七: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置到温度为400

44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八:预锻,将原料放置到预锻模具中,之后使用压力机挤压预锻模具;步骤九: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置到400

44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十:终锻,使用630T的压力机对原料进行挤压;步骤十一:切边,使用100T的冲床将飞边切除;使飞边余量小于0.5mm;步骤十二:热处理,将放到产品放置在熔炉中缓慢加热至525

535摄氏度保温180分钟后,随炉冷却至280摄氏度出炉;步骤十三:精加工:通过非标夹具对热处理完成后的产品进行装夹,并通过加工中
心进行精加工与打孔;步骤十四:振光,将成品放入至振光机中振动抛光,控制振光时间为40分钟;步骤十五:酸碱清洗,使用浓度大于11PH的碱水腐蚀30

90秒,接着使用常温的清水漂洗,然后使用浓度小于4PH的酸水腐蚀30

90秒,之后使用常温的清水漂洗,最终使用水温为60

80度的热水漂洗;步骤十六:抛丸,使用履带式抛丸机进行抛丸,端盘直径φ1000mm,端盘转速1r/min;步骤十七:检验;所述步骤十五中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壳体、进料装置、运输装置、抛丸装置,所述运输装置贯穿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运输装置一侧,所述抛丸装置设置在壳体与运输装置之间,所述运输组件带动支架本体通过抛丸组件,所述运输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运输组件和反转组件,所述第一运输组件设置在所述进料装置下方并用以接收进料装置内的支架本体,所述反转组件用以反转支架本体使其未抛丸面露出。
[0006]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步骤十二去除支架本体内部应力,防止支架本体受到较大的撞击后产生裂纹,通过步骤十六的履带式抛丸机对支架本体表面进行抛丸,在去除表面氧化皮提高外观质量的同时,增加支架本体的表面强度,防止支架本体发生开裂等问题,通过第一运输组件运输支架本体,并通过反转组件将支架本体不易抛丸面露出,增加支架本体的抛丸均匀程度,进一步增加支架本体的表面强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输组件包括支撑件与运输件,所述支撑件用以接收所述进料装置内的支架本体,所述运输件带动所述支撑件移动至反转组件底部,所述反转组件包括动力源一与转向钩,所述动力源一驱动所述转向钩移动至连接孔内后支撑件脱离支架本体,所述转向钩勾住支架本体并使支架本体发生翻转。
[0008]通过上述计算手段,通过支撑件带动支架本体移动至转向钩下侧,使动力源一可以带动转向钩勾住支架本体,在转向钩勾住支架本体后使支撑件脱离支架本体,使支架本体因为自身重力发生翻转,从而将原本无法抛丸的底面暴露在抛丸装置的输出端上,实现均匀抛丸的目的,同时通过翻转支架本体可以将堆积在孔内的抛丸珠倒出,减少浪费的现象。
[0009]优选的,所述运输件包括一对钢带一和驱动钢带一移动的动力源二,所述钢带一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撑件设置在两所述钢带一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一对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成型柱,所述成型柱伸入固定孔内并抵住支架本体。
[0010]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成型柱伸入固定孔内,实现支架本体的定位,使支架本体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翻转与移动,增加抛丸的均匀程度,同时使进料装置的进料更加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成型柱与所述连接板滑移连接,所述成型柱两端均设置有卡环,所述运输件还包括限位滑轨,所述成型柱底部抵住所述限位滑轨,所述成型柱移动至转向钩下方时,所述成型柱脱离所述限位滑轨并缩回,所述成型柱移动至进料装置底部时,所述成型柱抵住所述限位滑轨并伸出。
[0012]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限位滑轨与成型柱底部之间的配合,使转向钩在勾进连接孔内后,成型柱可以快速脱离固定孔,从而防止成型柱与固定孔之间卡死后无法脱离,增
加设备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二包括固定设置在钢带一一侧的电机一、设置在电机一输出端的主动轮一、设置在钢带一另一侧的从动轮一,所述主动轮一和从动轮一拉紧两所述钢带一。
[0014]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电机一带动钢带一转动,使成型柱的重复移动至进料装置下侧,同时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一包括钢带二、设置在钢带二一侧的电机二、设置在电机二输出端的主动轮二、设置在钢带二另一侧的从动轮二和张紧轮,所述钢带二包括依次排列的进料部、加工部和卸料部,所述进料部设置在第一运输组件上侧,所述抛丸装置设置在加工部侧端,所述卸料部呈下倾斜状,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运输组件,所述第二运输组件设置在卸料部底部。
[0016]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使支架本体在送至进料部后通过转向钩带动支架本体运动至加工部,并在加工部内进行抛丸处理,通过卸料部呈下倾斜状,使支架本体在运输至卸料部时会自动脱离转向钩,并落入第二输出组件,实现支架本体的自动卸料,增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运输组件包括动力源三与传送网带,所述动力源三驱动所述传送网带转动,所述传送网带上端还设置有转摆杆,所述转摆杆驱动支架本体转动。
[0018]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转摆杆将支架本体进行转动,使沉头孔朝向下方进行卸料,从而使沉头孔内的抛丸珠倒出,增加抛丸珠的回收率,减少支架本体将抛丸珠带出的数量。
[0019]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料,使用带式锯床对原料进行切割;步骤二:去毛刺,使用抛光机对原料表面的毛刺以及锐角进行处理;步骤三: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入到温度为420

43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四:压扁:将原料平整的放置到压扁模上,使用压力机挤压压扁模,使得原料的高度减小,且横截面增加;步骤五: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入到温度为420

43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六:制胚:将原料放入到制坯模中,使用压力机挤压制坯模,制坯模中的原料挤压变形成毛坯;步骤七: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置到温度为400

44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八:预锻,将原料放置到预锻模具中,之后使用压力机挤压预锻模具;步骤九:锻前预加热,将原料放置到400

440摄氏度的电阻炉中加热90分钟以上;步骤十:终锻,使用630T的压力机对原料进行挤压;步骤十一:切边,使用100T的冲床将飞边切除;使飞边余量小于0.5mm;步骤十二:热处理,将放到产品放置在熔炉中缓慢加热至525

535摄氏度保温180分钟后,随炉冷却至280摄氏度出炉;步骤十三:精加工:通过非标夹具对热处理完成后的产品进行装夹,并通过加工中心进行精加工与打孔;步骤十四:振光,将成品放入至振光机中振动抛光,控制振光时间为40分钟;步骤十五:酸碱清洗,使用浓度大于11PH的碱水腐蚀30

90秒,接着使用常温的清水漂洗,然后使用浓度小于4PH的酸水腐蚀30

90秒,之后使用常温的清水漂洗,最终使用水温为60

80度的热水漂洗;步骤十六:抛丸,使用履带式抛丸机进行抛丸,端盘直径φ1000mm,端盘转速1r/min;步骤十七:检验;所述步骤十五中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壳体(7)、进料装置(8)、运输装置(9)、抛丸装置(10),所述运输装置(9)贯穿设置在壳体(7)内部,所述进料装置(8)设置在运输装置(9)一侧,所述抛丸装置(10)设置在壳体(7)与运输装置(9)之间,所述运输组件带动支架本体(1)通过抛丸组件,所述运输装置(9)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运输组件(11)和反转组件(12),所述第一运输组件(11)设置在所述进料装置(8)下方并用以接收进料装置(8)内的支架本体(1),所述反转组件(12)用以反转支架本体(1)使其未抛丸面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脚蹬支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运输组件(11)包括支撑件与运输件,所述支撑件用以接收所述进料装置(8)内的支架本体(1),所述运输件带动所述支撑件移动至反转组件(12)底部,所述反转组件(12)包括动力源一与若干转向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康张学田葛灵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信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