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49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底板的多个特征点,所述特征点沿船长方向设置在船底板的中间和两侧,设置在船底首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逸散弧度分布,设置在船底尾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随型线收拢分布;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船底板上,所述自动升降杆底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自动升降杆顶端通过卡扣固定设置在固定盖上,所述固定盖上固定设置粘度计,所述粘度计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自动升降杆、GUI界面连接,所述探针设置在粘度计底部且位于船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测量船底气层厚度,将船底气层状态量化,提高气层质量监测准确性,同时避免船体附加阻力的增加。同时避免船体附加阻力的增加。同时避免船体附加阻力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气体减阻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减阻技术通过在水下释放气体,试图在船舶部分湿表面与水之间形成一层均匀稳定的气膜,主要通过改变边界层附近流体有效粘度和流动状态等,达到显著降低摩擦阻力的目的。当喷气口产生的气泡受到水流的冲击和重力的作用时,部分气泡会从船底逸出或者湮灭,导致船底气层质量远离理想状态。对船底气层状态的有效监测,是正确调控喷气装置、提高船底气层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传统的视觉气层监控设备多用于实验室状态,安装于透明船底板或者水池底部。
[0003]在实船航行状态下,船底的光线较暗,船底流动复杂多变,采用传统的视觉监测设备观察挑战较大,再者肉眼的判断主观因素较多,缺少定量的标准,另外拍摄设备可能增加船体的附加阻力,影响减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其利用一定温度下水和空气的动力粘度差异明显的物理特性,测量船底气层厚度,将船底气层状态量化,提高气层质量监测准确性,同时避免船体附加阻力的增加。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底板的多个特征点,所述特征点沿船长方向设置在船底板的中间和两侧,设置在船底首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逸散弧度分布,设置在船底尾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随型线收拢分布;
[0006]所述特征点包括粘度计、探针、自动升降杆、固定盖、固定底座、水密橡胶圈、数据处理模块和GUI界面,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船底板上,所述自动升降杆底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自动升降杆顶端通过卡扣固定设置在固定盖上,所述固定盖上固定设置粘度计,所述粘度计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自动升降杆、GUI界面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中部粘度计安装处开口设置防止水流进入的水密橡胶圈,所述探针设置在粘度计底部且位于船底板。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特征点处设置两个或三个粘度计。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船底板沿船宽方向设置喷气口,所述喷气口设置两道分别位于船首和船中位置。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探针预设在船底最大边界层厚度δ处,所述边界层厚度公式为:
[0010]δ=0.37L/(Re)
0.2
[0011]其中Re=ρvL/μ,
[0012]其中,L为船底板长度,v为船舶额定航速,ρ和μ分别为20℃时水的密度和动力粘
度。
[0013]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水和空气的粘度差异较大,现有的粘度测量技术较为成熟,本专利技术的准确性有较大保障;
[0015]2、本专利技术多个特征点的选取保证了对船底气层状态的整体把握,与此同时同时每个特征点处设置两个或三个粘度计的设置,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测量精度,并大大提高了容错率;
[0016]3、本专利技术船底气层厚度数值结果与船舶航速、航态、吃水等数据相结合,并考虑气层随时间的变化状态,更容易从根本上得出减阻规律和气层稳定性条件,有利于理论研究的发展,进而指导实船应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的粘度计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布置图;
[0020]图中:1、粘度计;2、探针;3、固定盖;4、固定底座;5、螺栓;6、水密橡胶圈;7、自动升降杆;8、船底板;9、卡扣;10、喷气口;11、数据处理模块;12、GUI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底板8的多个特征点,特征点沿船长方向设置在船底板8的中间和两侧,设置在船底首部的特征点呈逸散弧度分布,设置在船底尾部的特征点呈随型线收拢分布。船底板8沿船宽方向设置喷气口10,喷气口10设置两道分别位于船首和船中位置。
[0023]特征点包括粘度计1、探针2、自动升降杆7、固定盖3、固定底座4、水密橡胶圈6、数据处理模块11和GUI界面12,固定底座4设置在船底板8上,自动升降杆7底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4上,自动升降杆7顶端通过卡扣9固定设置在固定盖3上,固定盖3上固定设置粘度计1,粘度计1与数据处理模块11连接,数据处理模块11分别与自动升降杆7、GUI界面12连接,固定底座4中部粘度计1安装处开口设置防止水流进入的水密橡胶圈6,探针2设置在粘度计1底部且位于船底板8。特征点处设置两个或三个粘度计1。
[0024]探针2预设在船底最大边界层厚度δ处,边界层厚度经验公式为:
[0025]δ=0.37L/(Re)
0.2
[0026]其中Re=ρvL/μ,
[0027]其中,L为船底板8长度,v为船舶额定航速,ρ和μ分别为20℃时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粘度计1,粘度计1装配于自动升降
杆7上,探针2预设于船底最大边界层厚度δ处,边界层厚度的经验公式为:
[0029]δ=0.37L/(Re)
0.2
[0030]亦可根据实际选用其它经验公式,
[0031]其中,Re=ρvL/μ
[0032]其中,L为船底板8长度,v为船舶额定航速,ρ和μ分别为20℃时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
[0033]在船底边界层附近,通过监测流体粘度的分布情况,得到气层厚度,从而对船底形成的气层状态进行监测。在船舶按照特定速度航行时,若没有使用气层减阻装置,船底表面为简单的固液接触,测得的动力粘度接近1.01
×
10
‑3Pa
·
s,而空气的动力粘度系数为17.9
×
10
‑6Pa
·
s。若船底开始进行喷气,那么船底就会形成气液两相流,其动力粘度一定会小于水的动力粘度,形成的气层越均匀稳定,测得数据越接近于空气动力粘度。
[0034]自动升降杆7每次升降的长度决定了测量的精度:单位升降长度越短,整个测量历程时间越长,精度越高;单位升降长度越长,整个测量历程时间越短,精度越低。本装置所采用的探针2体积足够小,对气液混合多相流动流场的影响极其有限,测量数据的原始性和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0035]假设在本实例中,船舶以额定航速航行,大气压强为101.325kPa,船底温度20℃,根据上文经验公式计算最大边界层高度为10mm,于是将探针2预设于距离船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气层减阻的气层分布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船底板的多个特征点,所述特征点沿船长方向设置在船底板的中间和两侧,设置在船底首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逸散弧度分布,设置在船底尾部的所述特征点呈随型线收拢分布;所述特征点包括粘度计、探针、自动升降杆、固定盖、固定底座、水密橡胶圈、数据处理模块和GUI界面,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船底板上,所述自动升降杆底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所述自动升降杆顶端通过卡扣固定设置在固定盖上,所述固定盖上固定设置粘度计,所述粘度计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自动升降杆、GUI界面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中部粘度计安装处开口设置防止水流进入的水密橡胶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留名柳仕成裴志勇吴卫国孔祥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