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47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包括:校直部件,用于对管件进行校直;送料部件,设置在校直部件的一侧,用于定长输送管件;挤鼓压扁剪断部件,设置在送料部件远离校直部件的一侧;管件送入挤鼓压扁剪断部件后,管件位于挤鼓压扁剪断部件中的一段为加工段;挤鼓压扁剪断部件在加工段的中间冲压加工出带有弯曲结构的夹扁段,在加工段的两侧对称加工出挤鼓结构,并从加工段的中间位置将管件切断;拉料部件,设置在挤鼓压扁剪断部件远离送料部件的一侧,用于将切断后的管件从挤鼓压扁剪断部件上拉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了加工效率。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种用于冰箱内部的毛细管,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毛细管1的两端设有压扁结构11,并在压扁结构上设有弯曲结构12,在毛细管1的两侧对称设有挤鼓结构13。
[0003]传统的加工方法中,需要先将毛坯管件分切呈固定的长度段,然后将管件送至挤鼓设备上进行挤鼓加工,使管件上形成挤鼓结构13,再将管件送至冲压设备上进行冲压加工,通过冲压的方式在管件上加工出压扁结构11和弯曲结构12。
[0004]传统的加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多台设备协同加工才能完成毛细管产品的加工,加工过程中管件需要在多台设备之间转移,并需要进行多次上下料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加工过程较为麻烦,且人工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校直部件,用于对管件进行校直;送料部件,设置在校直部件的一侧,用于定长输送管件;挤鼓压扁剪断部件,设置在送料部件远离校直部件的一侧;管件送入挤鼓压扁剪断部件后,管件位于挤鼓压扁剪断部件中的一段为加工段;挤鼓压扁剪断部件在加工段的中间冲压加工出带有弯曲结构的夹扁段,在加工段的两侧对称加工出挤鼓结构,并从加工段的中间位置将管件切断;拉料部件,设置在挤鼓压扁剪断部件远离送料部件的一侧,用于将切断后的管件从挤鼓压扁剪断部件上拉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部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若干个竖直校直轮和若干个水平校直轮,管件从竖直校直轮和水平校直轮中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件包括送料组件和编码测长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轮架、第一电机,轮架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输送轮和与主动输送轮相对应的从动输送轮,主动输送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管件从主动输送轮和从动输送轮之间通过;第一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测长组件位于送料组件的一侧,编码测长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压紧弹簧;滑动座上设有圈数传感器,圈数传感器上连接有编码轮,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与编码轮相对应的托料轮,圈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管件从托料轮和编码轮之间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毛细管挤鼓冲压切断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鼓压扁剪断部件包括固定架、夹紧油缸和挤鼓油缸,所述夹紧油缸设置在固定架的上端,挤鼓油缸设置在固定架的一侧;固定架上设有下模部件和上模部件;下模部件包括下底板、第一下夹模,下底板与固定架相连,第一下夹模固定在下底板上;下底板上设有下导轨,下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下中间滑动体和第四下夹模;下中间滑动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下夹模相对应的第二下夹模,第一下夹模和第二下夹模之间形成第一下挤鼓间隙;下中间滑动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第四下夹模相对应的第三下夹模,第三下夹模与第四下夹模之间形成第二下挤鼓间隙;第一下夹模与第二下夹模之间设有第一下弹簧,第三下夹模和第四下夹模之间设有第二下弹簧;下中间滑动体上设有下压扁模,下压扁模的两侧对称设有凸模;下底板上设有用于对下中间滑动体进行限位的第一下限位部和用于对第四下夹模进行限位的第二下限位部;上模部件包括上底板、第一上夹模,上底板与夹紧油缸相连,第一上夹模固定在上底板上;上底板上设有上导轨,上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上中间滑动体和第四上夹模;上中间滑动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上夹模相对应的第二上夹模,第一上夹模和第二上夹模之间形成第一上挤鼓间隙;上中间滑动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第四上夹模相对应的第三上夹模,第三上夹模与第四上夹模之间形成第二上挤鼓间隙;第一上夹模、第二上夹模、第三上夹模、第四上夹模分别位于第一下夹模、第二下夹模、第三下夹模、第四下夹模的正上方;第一上夹模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伟江王元宾陈修素李周鲜崔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