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19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包括风机、干式除尘系统、垃圾箱、吸口、箱体对接口、过滤网等,所述风机与垃圾箱体连通,所述干式除尘系统与箱体垃圾箱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箱体上设置有对接口,对接口与吸口之间通过反吹管和主吸管连通,反吹管和主吸管通过对接口与垃圾箱体连通,且反吹管的内径大于主吸管的外径,反吹管套在主吸管外同圆心设置,所述反吹管的内壁与主吸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环形空腔,形成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与主吸管之间形成两个物理隔绝空腔通道。这样,提高了管路的空间利用率,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
(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环卫行业,对机器的保洁率有了更高的要求,扫路机逐渐成为提高环卫机扫率的主力军。
[0003]传统的扫路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湿式扫路机,扫路机作业时,全程有水参与降尘,无需单独的过滤材料进行除尘过滤,但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城市,由于喷水容易结冰,故而无法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另一类则为干式扫路机,这类扫路机可以全程无水作业,虽可以满足低于冰点环境的作业需求,但在多雨季节或潮湿的环境中作业时,过滤材料易发生堵塞,造成抽吸能力的下降,影响作业效果。
[0004]现有技术中,如干式扫路机(202010894929.9)以及一种风道转换装置(201822098100.9)专利技术中,虽然都设置有反吹管路,但是抽吸管路与反吹管路的管路设计都采用抽吸管路和反吹管路并排的设计形式,这种形式的管路设计对空间大小的要求较高,且空间的利用率较小,尤其是针对小型扫路机等结构较紧凑、空间紧张的设备,管路的布置非常困难。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车,其既能满足固体和液体等物料的输送,又能提高管路的空间利用率;这种形式的管路设计对空间大小的要求较小,且空间的利用率较高,尤其是针对小型扫路机等结构较紧凑、空间紧张的设备,管路布置是优势非常明显。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包括风机、干式除尘系统、垃圾箱、吸口、箱体对接口、过滤网,所述的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体、垃圾箱盖、中间支架、箱体内部管路、沉淀池盖板、循环水管,所述风机与垃圾箱体连通,所述干式除尘系统与箱体垃圾箱体连通;
[0007]所述垃圾箱体被所述沉淀池盖板和所述箱体内部管路将箱体分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通过过滤网连通,过滤网设置在第一空腔对立的两个侧面,所述垃圾箱盖与第三空腔连通,垃圾箱盖与第三空腔之间有密封垫密封;
[0008]所述的垃圾箱盖包含主体、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和电动推杆,所述主体设置有第四空腔和第五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第五空腔之间设有开孔的隔板,所述第五空腔的一个开口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且其之间有密封垫密封,另一开口被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与外界隔开,所述电动推杆连接被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并控制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实现第五空腔与外界的连通和隔开;
[0009]所述的垃圾箱体上设置有对接口,对接口与吸口之间通过反吹管和主吸管连通,反吹管和主吸管通过对接口与垃圾箱体连通,且反吹管的内径大于主吸管的外径,反吹管套在主吸管外同圆心设置,所述反吹管的内壁与主吸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
环形空腔,形成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与主吸管之间形成两个物理隔绝空腔通道。
[0010]这样,风机开始工作后,在垃圾箱体内产生负压,经箱体对接口和主吸管的连通,在吸嘴内产生负压,路面的固体、液体等垃圾被吸入后经主吸管输送至垃圾箱体内,湿式作业模式下,垃圾箱体内工作前提前注入的清水经循环水管自流到吸嘴处,在风机抽吸气流作用下分散开并在主抽吸管内与吸嘴吸入的垃圾进行混合,一同进入垃圾箱体内,而降尘多余的水经过滤后回流到吸口,重复降尘过程,实现了降尘水的循环使用,因有大量的水参与降尘,风机排出的风可直接排出车外,减小了风机出风口处的压力损失,提高了抽吸效率,避免了在多雨季节或潮湿的环境中作业时,过滤材料易发生堵塞,造成抽吸能力下降,影响作业效果的情况。
[0011]干式作业模式下,电动推杆控制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处于关闭状态,路面的固体、液体等垃圾被吸入后经主吸管输送至垃圾箱体内,固体垃圾留在了垃圾箱体内,而粉尘被风机吸入并从风机的出风口排出,夹杂这粉尘的气流一部分进入除尘系统,被过滤装置拦截,过滤后的气体排出车外,另一部分经反吹管输送至吸嘴内以对进入吸嘴内的路面垃圾进行反吹,使路面的灰尘等轻飘垃圾在吸口来不及抽吸时再次将垃圾吹回到吸口内,大大提高了吸嘴的抽吸效率,且降低了除尘系统的除尘量,降低了风机出风口的压力损失,提高了整机的作业效率。干式作业模式下,全程无水作业,尤其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冰点的环境中作业。
[0012]垃圾箱体上设置有对接口,对接口与吸口之间通过反吹管和主吸管连通,反吹管和主吸管通过对接口与垃圾箱体连通,且反吹管的内径大于主吸管的外径,反吹管套在主吸管外同圆心设置,内管与外管之间不需要设置壁间支撑,就可以使反吹管的内壁与主吸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环形空腔,形成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与主吸管之间形成两个物理隔绝空腔通道,其既能满足固体和液体等物料的输送,又能提高管路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在低温天气时,由于反吹管是完全包住主吸管的,可以预先加热反吹管中的气流,通过加热后气流对整个主吸管加热,防止主吸管中的物流或液体因为低温而造成其流动性障碍等,这种环形包裹内圆的结构既不影响固体和液体等物料的输送,而且提高了管路的空间利用率,结构更为紧凑,加热气体的热能利用率更高,同时为在低温天气作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反吹管与主吸管均为PU柔性管。
[0014]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反吹管和主吸管为两节组合管,反吹管分为上反吹管、下反吹管,主吸管分为上主吸管、下主吸管,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与下主吸管、下反吹管之间通过粘接或焊接或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为金属管且与对接口连接,下反吹管和下主吸管为可伸缩的PU柔性管且与吸口连接;上端采用硬质双金属管是为了保证反吹管环形空腔的稳定性,另一端采用可伸缩的PU柔性管是为了实现吸口的自由升降。所述的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与下反吹管、下主吸管之间通过双向对接口连接且连通,或者所述的双向对接口设置在靠近吸口一端。所述的双向对接口固定在机架总成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吸嘴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吸口体,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吸口体之间通过锁紧装置的连接锁紧和分离,所述上固定板与前车架连接,所述下吸口体与所述上固定板分离后,可单独拆下。
[0016]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反吹管连通,所述下吸口体包含吸口体和底板,所述下吸口体设置第七空腔和第八空腔,所述第七空腔与第六空腔连通,所述第八空腔与主吸管连通,所述第八空腔通过所述循环水管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七空腔从三面包围第八空腔,且两个空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底板用于局部封闭第七空腔,仅保留一个出风口进行反吹出风。
[001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分别与箱体和蜗壳连接,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蜗壳内,所述蜗壳上的出风口经中间支架连接与所述第五空腔连通。
[0018]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出风口或出风口与第五空腔连通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包括风机、干式除尘系统、垃圾箱、吸口、箱体对接口、过滤网,所述的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体、垃圾箱盖、中间支架、箱体内部管路、沉淀池盖板、循环水管,所述风机与垃圾箱体连通;所述垃圾箱体被所述沉淀池盖板和所述箱体内部管路将箱体分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通过过滤网连通,过滤网设置在第一空腔对立的两个侧面,所述垃圾箱盖与第三空腔连通,垃圾箱盖与第三空腔之间有密封垫密封;所述的垃圾箱盖包含主体、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和电动推杆,所述主体设置有第四空腔和第五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第五空腔之间设有开孔的隔板,所述第五空腔的一个开口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且其之间有密封垫密封,另一开口被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与外界隔开,所述电动推杆连接被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并控制装有铰链的出风挡板,实现第五空腔与外界的连通和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箱体上设置有对接口,对接口与吸口之间通过反吹管和主吸管连通,反吹管和主吸管通过对接口与垃圾箱体连通,且反吹管的内径大于主吸管的外径,反吹管套在主吸管外同圆心设置,所述反吹管的内壁与主吸管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构成环形空腔,形成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反吹气体的流通通道与主吸管之间形成两个物理隔绝空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吹管与主吸管均为PU柔性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吹管和主吸管为两节组合管,反吹管分为上反吹管、下反吹管,主吸管分为上主吸管、下主吸管,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与下主吸管、下反吹管之间通过粘接或焊接或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为金属管且与对接口连接,下反吹管和下主吸管为可伸缩的PU柔性管且与吸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反吹管、上主吸管与下反吹管、下主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雍钧闫泽双孙国明汤辉刘述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浩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