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804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属于制氮吸附塔填料的压紧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填料层容易发生粉化而需要不定期反复添加主填料的问题。该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顶法兰、气流扩散器和主填料层,所述顶法兰设置于吸附塔体顶端,并通过气流扩散器与吸附塔体连通,主填料层设置于吸附塔体内部,在所述主填料层与气流扩散器之间还设有压紧填料层。所述压紧填料层密度比主填料层密度大1.5t/m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氮吸附塔,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氮吸附塔中填料的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98215653. 7),为了压紧吸附塔中的填料,普遍采用机械 式气缸压紧方式。由于气缸的行程有限,尤其是对于大直径填料塔,其气缸压紧机械相对于 填料塔,只是很小的直径,因此, 一旦装置开始运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填料自然下沉现象, 因而需要反复进行开盖补充主填料;同时由于气缸压紧机构中单向阀的可靠性问题,造成 气缸压紧机构随着吸附填料塔的频繁加压吸附、卸压再生,而出现时而压紧,时而松驰的现 象,最终造成主填料不可避免地出现粉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有效防止主填料层出现粉化现象,避免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顶法兰、气流扩散器和主填 料层,所述顶法兰设置于吸附塔体顶端,通过气流扩散器与吸附塔体连通,主填料层设置于 吸附塔体内部,在所述主填料层与气流扩散器之间还设有压紧填料层。 所述压紧填料层堆密度比主填料层堆密度至少大一倍以上。 所述压紧填料层流态化的临界流速比主填料层流态化的临界流速至少高两倍以 上。 所述压紧填料层中填料的直径至少比主填料层中填料的直径大5倍以上。 本技术主要利用压紧填料层密度大于主填料层密度来实现主填料的压紧,在这个前提下,只要保证压紧填料层流态化的临界流速高于主填料层流态化的临界流速,即可确保主填料层始终被压紧、不发生粉化现象;即使主填料层随着装置的运行而出现自然下沉现象,也可以保证压紧填料层因重力而随着主填料层同步下降,使主填料层继续保持被压紧状态,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填料容易发生粉化、需要不定期地反复添加主填料的问题。 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免维护,完全不需要反复打开吸附塔 顶盖添加填料,有力地保证了吸附塔的长期稳定工作,是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制氮吸 附塔填料压紧装置。 本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制氮吸附塔中填料压紧,也可以用于其他气体生产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填料塔的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1、主填料层2、压 紧填料层3、气流扩散器4和顶法兰5。其中,所述顶法兰5设置于吸附塔体1顶端,并通过 气流扩散器4与吸附塔体1连通,主填料层2设置于吸附塔体1内部,压紧填料层3设置于 主填料层2与气流扩散器4之间。利用压紧填料层3与主填料层2的密度差,使压紧填料 层3均匀且紧密地分布于主填料层2顶部,保持始终压紧主填料层2的状态;由于压紧填料 层3发生流态化的临界流速远远高于主填料层2发生流态化的临界流速,因而在压紧填料 层3不出现流态化的情况下,主填料层不可能发生流态化,更不可能出现粉化现象,从而有 效地避免了主填料层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即使主填料层2随着装置的运行而出现少量的 自然下沉现象,压紧填料层3也可以保证随主填料层2同步下降,继续保持压紧状态,从而 彻底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主填料容易粉化而需要不定期反复添加主填料的问题。 本技术中,压紧填料层的堆密度一般取比主填料层堆密度大1倍以上为佳。权利要求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1)、顶法兰(5)、气流扩散器(4)和主填料层(2),所述顶法兰(5)设置于吸附塔体(1)顶端,并通过气流扩散器(4)与吸附塔体(1)连通,主填料层(2)设置于吸附塔体(1)内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填料层(2)与气流扩散器(4)之间还设有压紧填料层(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紧填料层(3)密度比主填料层(2)的堆密度至少大一倍以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紧填料层(3)流态化的临界流速比主填料层(2)流态化的临界流速大两倍以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紧填料层(3)中填料的直径至少比主填料层(2)中填料的直径至少大5倍以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属于制氮吸附塔填料的压紧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填料层容易发生粉化而需要不定期反复添加主填料的问题。该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顶法兰、气流扩散器和主填料层,所述顶法兰设置于吸附塔体顶端,并通过气流扩散器与吸附塔体连通,主填料层设置于吸附塔体内部,在所述主填料层与气流扩散器之间还设有压紧填料层。所述压紧填料层密度比主填料层密度大1.5t/m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文档编号B01D53/04GK201454347SQ200920081269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孟翰武, 沈强, 胡波, 黄祖旭 申请人:西梅卡亚洲气体系统成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氮吸附塔填料重力法自然压紧装置,包括吸附塔体(1)、顶法兰(5)、气流扩散器(4)和主填料层(2),所述顶法兰(5)设置于吸附塔体(1)顶端,并通过气流扩散器(4)与吸附塔体(1)连通,主填料层(2)设置于吸附塔体(1)内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填料层(2)与气流扩散器(4)之间还设有压紧填料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黄祖旭孟翰武沈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梅卡亚洲气体系统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