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66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电动车长续航里程要求,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持续攀升。另外,增加单车电芯数量、提高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成为主要的思路。
[0003]一方面,由于整车布置空间与车重要求,对电池箱体的轻量化要求高;另一方面,增加单车电芯数量会导致电芯之间的间隙减小,散热空间减小。传统的自然散热和强制风冷已无法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等车辆使用工况下的冷却需求,传统的箱体结构也无法满足轻量化需求。为了将动力锂电池的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同时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深化轻量化设计,保证电池系统的热安全、结构安全,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就需要开发兼顾换热性能、空间利用率和轻量化的新型电池箱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结构,改善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为多个,依次排列于所述底板上。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用于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所述冷却板包括至少一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用于隔开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化学组件。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的外侧,与所述中间板相对设置。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外周的侧板,所述冷却板位于由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内,由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冷却板合围形成的收容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电化学组件。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中设有第三冷却液流道,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之后即分流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
[0012]在一实施例中,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两块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两块侧板的同一端;冷却液从所述冷却
液进口进入后即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阻隔条,所述阻隔条分割所述底板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条包括第一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在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开口,用于冷却液的流通;所述第一阻隔条在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内壁密封连接。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条还包括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阻隔条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阻隔条的至少一端设有开口。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阻隔条之间,且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两端与所述底板内壁之间均留有所述开口。
[0017]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结构均不同,以使远离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流阻小于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的流阻。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内设有翅片结构,所述翅片结构内的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每个所述冷却板内设置的所述翅片结构不同。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用于盖合在所述电池箱体的顶部。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化学组件,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上述的电池箱体,所述电化学组件安装在所述电池箱体内。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结构内部具有导热胶或者导热绝缘流体,用于填充所述电化学组件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的缝隙。
[0022]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冷却板接触电化学组件的侧面,且在底板内设置第一冷却液流道,在冷却板内设置第二冷却液流道,使得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电化学组件的多面进行冷却,改善了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增大了换热面积,抑制热失控;全面提升了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热管理性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箱体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2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6]图4为图1的正视图;
[0027]图5为图1的剖面图;
[0028]图6为图1的侧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箱体的冷却液流向立体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的冷却液流向俯视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冷却板立体图;
[0032]图10为图9的爆炸图;
[0033]图11a

11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板内翅片的结构;
[0034]图1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底板中设计阻隔条的流道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底板中设计阻隔条的流道示意图;
[0036]图14a

14c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阻隔条的制作工艺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38]其中,100

电池箱体,10

箱体本体,11

底板,111

阻隔条,1111

第一阻隔条,1112

第二阻隔条,112

开口,113

第一冷却液流道,12

冷却板,12A中间板,12B

端板,121

面板,122

翅片,123

封条,124

第二冷却液流道,13

侧板,131

侧板焊接窗口,132

第三冷却液流道,14

冷却液进口,15

冷却液出口,16

侧板焊接窗口堵板,17

快插式水嘴,2

电化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用于放置电化学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00)还包括冷却板(12),所述冷却板(12)用于与所述电化学组件(2)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底板(11)内设有第一冷却液流道(113),所述冷却板(12)内设有第二冷却液流道(124),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并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内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对所述电化学组件(2)的多面进行冷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2)为多个,依次排列于所述底板(1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用于放置多个电化学组件(2),所述冷却板(12)包括至少一中间板(12A),所述中间板(12A)用于隔开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化学组件(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2)还包括端板(12B),所述端板(12B)设置于所述中间板(12A)的外侧,与所述中间板(12A)相对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外周的侧板(13),所述冷却板(12)位于由所述底板(11)和所述侧板(13)合围形成的空间内,由所述底板(11)、所述侧板(13)和所述冷却板(12)合围形成的收容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电化学组件(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中设有第三冷却液流道(132),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132)之后即分流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113)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124)。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冷却板(12)连接的两块所述侧板(13)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所述冷却液进口(14)和所述冷却液出口(15)位于所述两块侧板(13)的同一端;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液进口(14)进入后即进入所述第三冷却液流道(13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内设置有阻隔条(111),所述阻隔条(111)分割所述底板(11)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秋明肖宁强邱潇阁严家伟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