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包含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而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车辆的行驶距离成正比,随着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的提高,所配备的电池的容量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发热量也随之增加,如果电池内部的热量未能及时有效地排出,则电池的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会有燃烧爆炸的风险。
3、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空气冷却系统或液冷系统对电池系统的温度进行控制,在电池模组或单体电池之间设置冷却流体通道,通过冷却流体通道与电池模组或单体电池之间的热交换,将电池的热量传导至流体,并通过流体将热量导出,从而冷却电池。然而,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冷却系统直接与电池的外壳相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而电池的发热源为位于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芯,电芯的热量需要通过电池外壳间接导出,故电池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导出,导致电池的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和封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至少两个电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L1)延伸设置的至少一个冷却单元(2),所述冷却单元(2)内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通道(21),所述冷却单元(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容纳腔(12),每个容纳腔(12)内设有所述电芯(4),所述冷却单元(2)与相邻的容纳腔(12)内的电芯(4)呈热传导接触;所述壳体(1)于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L1)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开口(11),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和封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至少两个电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l1)延伸设置的至少一个冷却单元(2),所述冷却单元(2)内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液通道(21),所述冷却单元(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容纳腔(12),每个容纳腔(12)内设有所述电芯(4),所述冷却单元(2)与相邻的容纳腔(12)内的电芯(4)呈热传导接触;所述壳体(1)于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l1)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开口(11),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端的开口(11)处分别密封设置有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2)为冷却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道(21)在所述冷却单元(2)内沿所述冷却单元(2)的长度方向(l3)多次来回弯折延伸,或者所述冷却液通道(21)在所述冷却单元(2)内沿所述冷却单元(2)的高度方向(h3)多次来回弯折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冷却单元(2)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的中部位置,所述冷却单元(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容纳腔(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冷却单元(2)在所述壳体(1)内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冷却单元(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容纳腔(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冷却单元(2)在所述壳体(1)内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t1)相互间隔设置,其中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友,靳勇,慎晓杰,臧庆凤,张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