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89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洞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拆装装置的框架由顶板、支柱和底板组成;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顶板的螺纹孔Ⅰ,每个螺纹孔Ⅰ上安装一组螺杆螺母组件,螺杆从下至上穿过螺纹孔Ⅰ,螺杆上安装有螺母;后方的支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与丝杠相匹配的螺纹孔Ⅱ;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若干个滑块;导轨与重型支板的移动方向平行,各滑块分别装卡在对应的导轨上;底座位于导轨中间,底座上设置有法兰盘;丝杠与导轨平行,丝杠的前端通过螺纹孔Ⅱ插入框架,丝杠的后端从底座的法兰盘伸出;丝杠的后端为与套筒扳手相匹配的六棱柱。拆装方法简便易行,提高了跨声速风洞试验效率。试验效率。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跨声速风洞中,通常在风洞试验段弯刀支架的背部设置一块重型支板。重型支板的作用一是存放试验段弯刀支架背部的线缆;二是过渡连接试验段弯刀支架与后续部段结构,形成完整的气流面。
[0003]在对弯刀支架背部的线缆进行更换与梳理时,需要对重型支板进行拆卸与安装。由于重型支板依靠上部螺钉与试验段框架连接,下部处于悬空状态,具有尺寸大、重量大、拆装操作空间狭小等特点,每次将其拆除、放置、回装均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降低了风洞试验效率,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0004]当前,亟需发展一种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拆装装置适用于需要便捷拆卸与安装试验段的弯刀背部的重型支板的跨声速风洞,布置在重型支板的下方;拆装装置包括螺杆、螺母、框架、滑块、导轨、底座和丝杠;框架由一块水平的顶板、若干根左右对称的竖直的支柱和一块水平的底板组成;顶板为平板,顶板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从前至后顺序排列的若干个贯穿顶板的螺纹孔Ⅰ,每个螺纹孔Ⅰ上安装一组螺杆螺母组件,螺杆螺母组件的螺杆上部设置有与螺纹孔Ⅰ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杆从下至上穿过螺纹孔Ⅰ,螺杆上安装有螺母,螺母位于顶板的上方;后方的支柱之间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与丝杠相匹配的螺纹孔Ⅱ;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若干个滑块;导轨有2根,与重型支板的移动方向平行,相对于重型支板左右对称,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上;各滑块分别装卡在对应的导轨上;底座有1个,位于2根导轨中间,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之上;底座的上部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设置有匹配的环形盖板,法兰盘和环形盖板之间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螺钉固定;法兰盘和环形盖板围合形成内部的圆盘形空腔;丝杠与导轨平行,丝杠的前段设置有与螺纹孔Ⅱ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丝杠的前端通过螺纹孔Ⅱ插入框架,丝杠的后段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滑动轴承、卡环和与套筒扳手相匹配的六棱柱;滑动轴承安装在法兰盘的中心,卡环装卡在圆盘形空腔内,六棱柱伸出环形盖板;卡环与环形盖板的接触端面为丝杠的限位端面;
所述的拆装装置的调节精度范围为
±
0.1mm,承重最大载荷10t。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导轨和底座均固定在底板上,底板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之上。
[0008]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拆除重型支板时,将框架上的螺杆旋转向上伸出并插入重型支板底部的减重孔,拧紧螺母,将螺母贴合在重型支板的底面;拆除重型支板上部与试验段连接的螺钉后,框架承受了重型支板的重力;将丝杠后端的六棱柱插入套筒扳手,通过套筒扳手正向旋转转动丝杠,丝杠正向旋转,丝杠通过螺纹孔Ⅱ带动框架沿导轨向后滑动,继而带动重型支板向后滑动至预先设定的后端位置,完成重型支板拆除工作;安装重型支板时,通过套筒扳手反向旋转转动丝杠,丝杠反向旋转,丝杠通过螺纹孔Ⅱ带动框架沿导轨向前滑动,继而带动重型支板向前滑动至预先设定的前端位置,将重型支板上部与试验段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拧松螺母,将插入重型支板底部的减重孔的螺杆向下旋转,螺杆脱离减重孔,螺杆带动螺母下落至框架的上表面,完成重型支板安装工作。
[0009]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及拆装方法是针对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需求专门发展的拆装装置和拆装方法。拆装装置体积小,能够安装在狭小的空间环境内,满足特定空间的使用需求;拆装装置承重能力强,能够拆装重达10吨的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拆装装置调节精度高,上升下降精度、左右滑动精度均能达到
±
0.1mm以内;拆装装置成本低、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拆装装置和拆装方法实现了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拆装的便捷性,减少了拆装时间,达到了提高跨声速风洞试验效率的有益效果,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需要开展高效拆装的设施设备。
附图说明
[0010]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侧视图,重型支板拆除前);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视图,重型支板拆除前);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的底座放大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侧视图,重型支板拆除中);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视图,重型支板拆除中);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侧视图,重型支板安装中);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视图,重型支板安装中)。
[0011]图中,1.螺杆;2.螺母;3.框架;4.滑块;5.底座;6.丝杠;7.弯刀;8.试验段;9.重型支板;10.导轨;501.法兰盘;502.环形盖板;
601.滑动轴承;602.卡环;603.六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3]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应用于某大型跨声速风洞中,风洞试验段8弯刀7背部的重型支板9高3.8m,宽1m,重量约为2t,重型支板9上部通过螺钉连接在试验段8上,下部悬空。采用M48的螺杆1、螺母2和丝杠6。本实施例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的承载能力为10t。
[0014]如图1a、图1b、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适用于需要便捷拆卸与安装试验段8的弯刀7背部的重型支板9的跨声速风洞,布置在重型支板9的下方;拆装装置包括螺杆1、螺母2、框架3、滑块4、导轨10、底座5和丝杠6;框架3由一块水平的顶板、若干根左右对称的竖直的支柱和一块水平的底板组成;顶板为平板,顶板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从前至后顺序排列的若干个贯穿顶板的螺纹孔Ⅰ,每个螺纹孔Ⅰ上安装一组螺杆螺母组件,螺杆螺母组件的螺杆1上部设置有与螺纹孔Ⅰ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杆1从下至上穿过螺纹孔Ⅰ,螺杆1上安装有螺母2,螺母2位于顶板的上方;后方的支柱之间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与丝杠6相匹配的螺纹孔Ⅱ;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若干个滑块4;导轨10有2根,与重型支板9的移动方向平行,相对于重型支板9左右对称,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上;各滑块4分别装卡在对应的导轨10上;底座5有1个,位于2根导轨10中间,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之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风洞试验段弯刀背部重型支板的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装装置适用于需要便捷拆卸与安装试验段(8)的弯刀(7)背部的重型支板(9)的跨声速风洞,布置在重型支板(9)的下方;拆装装置包括螺杆(1)、螺母(2)、框架(3)、滑块(4)、导轨(10)、底座(5)和丝杠(6);框架(3)由一块水平的顶板、若干根左右对称的竖直的支柱和一块水平的底板组成;顶板为平板,顶板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从前至后顺序排列的若干个贯穿顶板的螺纹孔Ⅰ,每个螺纹孔Ⅰ上安装一组螺杆螺母组件,螺杆螺母组件的螺杆(1)上部设置有与螺纹孔Ⅰ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杆(1)从下至上穿过螺纹孔Ⅰ,螺杆(1)上安装有螺母(2),螺母(2)位于顶板的上方;后方的支柱之间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与丝杠(6)相匹配的螺纹孔Ⅱ;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若干个滑块(4);导轨(10)有2根,与重型支板(9)的移动方向平行,相对于重型支板(9)左右对称,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上;各滑块(4)分别装卡在对应的导轨(10)上;底座(5)有1个,位于2根导轨(10)中间,固定在地面安装基础之上;底座(5)的上部设置有法兰盘(501),法兰盘(501)设置有匹配的环形盖板(502),法兰盘(501)和环形盖板(502)之间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螺钉固定;法兰盘(501)和环形盖板(502)围合形成内部的圆盘形空腔;丝杠(6)与导轨(10)平行,丝杠(6)的前段设置有与螺纹孔Ⅱ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丝杠(6)的前端通过螺纹孔Ⅱ插入框架(3),丝杠(6)的后段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滑动轴承(601)、卡环(602)和与套筒扳手相匹配的六棱柱(603);滑动轴承(601)安装在法兰盘(501)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多洪兴福田富竟赵宽方亮邹大军胡洪学马东平杨晓峰鲍禄强云长江廖明黄攀宇文燕胡威黄靖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