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85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该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包括方形滑枕,方形滑枕的内腔插入有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空心轴,空心轴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挡环,空心轴挨着第一挡环依次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前锁紧螺母,前锁紧螺母与第一挡环配合将第一、第二轴承锁定在空心轴的前侧,方形滑枕的前侧设置有盖板和第二挡环,空心轴的后侧依次套接有第三轴承、驱动齿轮、第四轴承和后锁紧螺母,第三轴承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与空心轴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块,活动块与后锁紧螺母配合将第三、第四轴承以及驱动齿轮锁定在空心轴的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装配效率低下,装配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以控制的问题。以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公开号为CN215239535U,名称为《一种可实现连续调节的卧式加工中心用W轴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铣轴驱动齿则通过双键与铣轴上的键槽连接,所述铣轴转动支撑在壳体内。结合其公开的说明书附图1可以看出,铣轴驱动齿套接在铣轴的左侧,铣轴驱动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了轴承,铣轴的最左侧螺纹连接锁紧螺母通过力传递将铣轴驱动齿右侧轴承挤压抵靠在壳体内壁的限位台阶面上。然而考虑到装配,铣轴驱动齿以及其两侧的轴承等零件需要在铣轴穿入壳体后才能安装,壳体内操作空间小,视线也受到限制,不便于观察,导致装配效率低下,装配精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提高装配效率和精度的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包括方形滑枕,方形滑枕的内腔插入有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空心轴,空心轴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挡环,空心轴挨着第一挡环依次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前锁紧螺母,前锁紧螺母与第一挡环配合将第一、第二轴承锁定在空心轴的前侧,方形滑枕的前侧设置有盖板和第二挡环,盖板用于阻挡第一轴承向前移动,第二挡环用于阻挡第二轴承向后移动,空心轴的后侧依次套接有第三轴承、驱动齿轮、第四轴承和后锁紧螺母,第三轴承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与空心轴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块,活动块与后锁紧螺母配合将第三、第四轴承以及驱动齿轮锁定在空心轴的后侧,空心轴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轴承与方形滑枕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方形滑枕的前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收容有轴承冷却环,轴承冷却环套接于第一、第二轴承的外侧,所述第二挡环一体成型于轴承冷却环的内周面,轴承冷却环的前端抵触盖板,后端抵触凹槽底面,盖板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槽,空心轴外侧套接与环形槽配合的迷宫环,迷宫环的前端与第二挡环抵触。
[0007]优选的,所述迷宫环和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一内隔圈,第一内隔圈的前端与迷宫环抵触,后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一内隔圈的外侧同轴设置有第一外隔圈,第一外隔圈的前端与盖板抵触,后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外圈,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二内隔圈,第二内隔圈的前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内圈,后端抵触抵触第二轴承的内圈,第二轴承的外侧同轴设置有第二外隔圈,第一、第二外隔圈均收容于轴承冷却环的内腔,第二外隔圈的前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外圈,后端抵触第二轴承的外圈,第二轴承与前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三内隔圈,第三内隔圈的前端抵触第二轴承的内圈,后端与前锁紧螺母抵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隔圈和轴承冷却环的前端面设置有与方形滑枕固接的止转块。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承与驱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四内隔圈,第四内隔圈的前端抵触第三轴承的内圈,后端与驱动齿轮抵触,驱动齿轮与第四轴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五内隔圈,第五内隔圈的前端与驱动齿轮抵触,后端抵触第四轴承的内圈,第四轴承和后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六内隔圈,第六内隔圈的前端抵触第四轴承的内圈,后端抵触后锁紧螺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三轴承均采用内径圆锥孔形式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装配主轴组件时,无空间限制,操作方便,各零件之间的间隙配合容易控制,装配精度高,再进行主轴组件与方形滑枕的装配,减小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3]2、第三轴承的挡墙以活动块的形式构成,避免影响前锁紧螺母等需要套接在空心轴前侧的零件装配。
[0014]3、有活动块作为挡墙,可加大后锁紧螺母的锁紧力,避免长期加工过程中第三、第四轴承出现滑移现象,从而提高上述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噪音,保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C处放大图;
[0017]图3是图1的D处放大图;
[0018]图4是主轴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0019]图5是方形滑枕前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方形滑枕,101凹槽,20主轴组件,201空心轴,2011第一挡环,202迷宫环,203第一内隔圈,204第一轴承,205第二内隔圈,206第二轴承,207第三内隔圈,208前锁紧螺母,209轴承冷却环,2091第二挡环,210第一外隔圈,211第二外隔圈,212活动块,213第三轴承,214第四内隔圈,215驱动齿轮,216第五内隔圈,217第四轴承,218第六内隔圈,219后锁紧螺母,30止转块,40盖板,40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3]如图1

6所示,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包括方形滑枕10,方形滑枕的内腔插入主轴组件20,主轴组件包括空心轴201,空心轴的前端一体成型第一挡环2011,空心轴挨着第一挡环依次套接迷宫环202、第一内隔圈203、第一轴承204、第二内隔圈205、第二轴承206、第三内隔圈207和前锁紧螺母208,前锁紧螺母与空心轴螺纹连接,挤压第三内隔圈,第三内隔圈的前端挤压第二轴承的内圈,第二轴承内圈的前端挤压第二内隔圈,第二内隔圈的前端挤压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一轴承内圈的前端挤压第一内隔圈,第一内隔圈的前端挤
压迷宫环,迷宫环的前端与第一挡环紧密贴合,从而将第一、第二轴承和迷宫环锁定在空心轴的前侧,方形滑枕的前端开设凹槽101,凹槽内收容轴承冷却环209,轴承冷却环的后端抵触凹槽底面,前端与方形滑枕的前端面齐平,轴承冷却环套接于第一、第二轴承的外侧,轴承冷却环的内周面一体成型第二挡环2091,第二挡环抵触第二轴承外圈的后端,用于阻挡第二轴承向后移动,轴承冷却环的内腔收容第一外隔圈210和第二外隔圈211,第二外隔圈套接在第二内隔圈的外侧,且与第二内隔圈同轴,第二外隔圈的前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外圈,后端抵触第二轴承的前端,第一外隔圈套接在第一内隔圈的外侧,且与第一内隔圈同轴,第一外隔圈的后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外圈,前端与轴承冷却环的前端齐平,方形滑枕的前端固接插入第一外隔圈和轴承冷却环的止转块30,方形滑枕的前端可拆卸连接盖板40,盖板用于阻挡轴承冷却环和第一外隔圈向前移动,盖板开设若干个与迷宫环配合的环形槽401,空心轴的后侧先安装若干个活动块212,若干个活动块围绕空心轴的轴线呈圆周分布在空心轴的外周面,在活动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滑枕,方形滑枕的内腔插入有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空心轴,空心轴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挡环,空心轴挨着第一挡环依次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前锁紧螺母,前锁紧螺母与第一挡环配合将第一、第二轴承锁定在空心轴的前侧,方形滑枕的前侧设置有盖板和第二挡环,盖板用于阻挡第一轴承向前移动,第二挡环用于阻挡第二轴承向后移动,空心轴的后侧依次套接有第三轴承、驱动齿轮、第四轴承和后锁紧螺母,第三轴承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与空心轴可拆卸连接的活动块,活动块与后锁紧螺母配合将第三、第四轴承以及驱动齿轮锁定在空心轴的后侧,空心轴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轴承与方形滑枕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滑枕的前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收容有轴承冷却环,轴承冷却环套接于第一、第二轴承的外侧,所述第二挡环一体成型于轴承冷却环的内周面,轴承冷却环的前端抵触盖板,后端抵触凹槽底面,盖板开设有若干个环形槽,空心轴外侧套接与环形槽配合的迷宫环,迷宫环的前端与第二挡环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型滑枕式W轴驱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环和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空心轴外侧的第一内隔圈,第一内隔圈的前端与迷宫环抵触,后端抵触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一内隔圈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明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贵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