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给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39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给手柄,特别涉及机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十二孔座、主轴进给栓、轴用挡圈、弹簧、进给手柄套、无头螺丝、进给手柄本体,所述进给手柄本体从上至下分为插入段及限位段,所述插入段上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限位段的上部上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内安装有所述无头螺丝,所述进给手柄套套设在所述进给手柄本体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主轴进给栓外壁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进给手柄套从上至下分为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的下部设有倒L型的卡接孔,所述无头螺丝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快速实现了进给及脱离且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较好的卡位,提高加工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给手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
,特别涉及于一种进给手柄。

技术介绍

[0002]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是金属切削机床中最主要的一种切削机床,在一般的机器制造工厂中以车床为主数量最多,也称之为工作母机。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的功用是对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旋转表面,以及螺旋表面进行切削加工。
[0003]目前很多车床加工生产过程中还是需要人工进行进给,现有的进给手柄无法快速实现进给及脱离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实现较好的卡位,影响加工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给手柄,包括十二孔座、主轴进给栓、轴用挡圈、弹簧、进给手柄套、无头螺丝、进给手柄本体,所述十二孔座的外壁上环形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圆孔,所述十二孔座的一端穿过所述主轴进给栓并通过所述轴用挡圈实现安装固定,所述进给手柄本体从上至下分为插入段及限位段,所述插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段的外径,所述插入段上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限位段的上部上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内安装有所述无头螺丝,所述进给手柄套套设在所述进给手柄本体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主轴进给栓外壁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进给手柄套从上至下分为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的下部设有倒L型的卡接孔,所述无头螺丝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
[0005]优选地,所述圆孔的数量为十二个。
[0006]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
[0007]优选地,所述插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
[0008]优选地,所述限位段的下端设有手握件。
[0009]优选地,所述手握件由塑料材质制作而成。
[0010](3)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进给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快速实现了进给及脱离且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较好的卡位,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进给手柄套的正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进给手柄套的剖面图。
[0015]附图标记为:1

十二孔座、11

圆孔、2

主轴进给栓、3

轴用挡圈、4

弹簧、5

进给手
柄套、51

卡接孔、52

第一套筒、53

第二套筒、6

无头螺丝、7

进给手柄本体、71

插入段、72

限位段、73

螺丝孔、8

手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进给手柄,包括十二孔座1、主轴进给栓2、轴用挡圈3、弹簧4、进给手柄套5、无头螺丝6、进给手柄本体7,所述十二孔座1的外壁上环形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圆孔11,所述十二孔座1的一端穿过所述主轴进给栓2并通过所述轴用挡圈3实现安装固定,所述进给手柄本体7从上至下分为插入段71及限位段72,所述插入段71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段72的外径,所述插入段71上套设有所述弹簧4,所述限位段71的上部上设有螺丝孔73,所述螺丝孔73内安装有所述无头螺丝6,所述进给手柄套5套设在所述进给手柄本体7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主轴进给栓2外壁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进给手柄套5从上至下分为第一套筒52及第二套筒53,所述第一套筒5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53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53的下部设有倒L型的卡接孔51,所述无头螺丝6与所述卡接孔51相卡接。
[0018]所述圆孔11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弹簧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52的外径,所述弹簧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53的外径,所述插入段7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52的外径,所述限位段72的下端设有手握件8,所述手握件8由塑料材质制作而成。
[0019]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人工手动握住手握件8用力顶住进给手柄本体7使得插入段71穿出第一套筒52并插入十二孔座1的圆孔11内,同时转动进给手柄本体7使得无头螺丝6卡接在倒L型卡接孔51的横臂端,实现卡位。当需要脱离时,通过人工手动握住手握件8用力顶住进给手柄本体7,同时转动进给手柄本体7使得无头螺丝6卡接复位在倒L型卡接孔51的竖臂端,在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使得插入段71脱离十二孔座1的圆孔11,实现快速脱离。所述圆孔11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延所述十二孔座1的外壁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快速进给。
[002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给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十二孔座(1)、主轴进给栓(2)、轴用挡圈(3)、弹簧(4)、进给手柄套(5)、无头螺丝(6)、进给手柄本体(7),所述十二孔座(1)的外壁上环形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圆孔(11),所述十二孔座(1)的一端穿过所述主轴进给栓(2)并通过所述轴用挡圈(3)实现安装固定,所述进给手柄本体(7)从上至下分为插入段(71)及限位段(72),所述插入段(71)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段(72)的外径,所述插入段(71)上套设有所述弹簧(4),所述限位段(72)的上部上设有螺丝孔(73),所述螺丝孔(73)内安装有所述无头螺丝(6),所述进给手柄套(5)套设在所述进给手柄本体(7)的外部且一端与所述主轴进给栓(2)外壁以螺纹方式连接,所述进给手柄套(5)从上至下分为第一套筒(52)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敏杨晋权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永裕昌莆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