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270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布置于输送辊道上;S2、在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立式夹送辊,使所述钢板定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中心线位置;S3、在所述立式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水平夹送辊,用以抑制所述钢板的翘曲变形;S4、在所述水平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依次布置第一导电辊、第二导电辊和电源,使所述钢板与所述第一导电辊、所述第二导电辊、所述电源之间构成电流导通回路对所述钢板进行电加热;S5、在所述第二导电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冷却器,使所述钢板的表面温度冷却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加热淬火使耐磨钢板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硬度提高,增加钢板耐磨性。增加钢板耐磨性。增加钢板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钢板制造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冶金工业,耐磨钢板制造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受到世界制造强国的普遍重视,国内外的一些大型钢铁公司根据各自实际均在大力开发各种高性能低成本的耐磨钢板大规模制造技术,我国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按国家标准GB/T24186

2009已形成从NM300到NM600等硬度逐步升高的耐磨钢板系列牌号,其实质大多是在碳含量为0.1~0.25%普碳钢基础上加入1%~3%的Cr、Ni、Mo等合金元素构成低合金高强度钢,经板坯连铸、连轧后直接淬火并回火,或实行控轧控冷工艺(TMCP)进行强化,此种耐磨钢板一般具有硬度高、强度高的特点,同时具有较为良好的焊接、折弯、切割等加工性能和优异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是传统结构钢板的数倍,同时由于采用连续化的大生产流程,节约了能源和资源消耗,钢板成本较低,可为石油/天然气介质输送用大口径UOE焊管的制造提供板坯,也可在如高炉炼铁中的各种料仓料斗、工程机械中的各种自卸车车厢板等存在磨料磨损要求耐磨性的多种场合广泛使用。
[0003]通过轧后热处理进行强化,可以避免高合金化耐磨钢板材质在铸造过程因钢水流动性不好和轧制过程因塑性变形性能不高等所带来的一系列种种问题,被认为是耐磨钢板提高以耐磨性为主的综合使用性能的有效途径。在耐磨钢板热处理方面,目前大多是对热轧钢板进行离线淬火和回火热处理,以提高耐磨钢板硬度和强度,优化耐磨钢板综合使用性能,防止耐磨钢板使用过程因耐磨性不足而磨损失效、因强韧性不够而断裂失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810147766.0通过加热炉分段加热和淬火冷却水调节,采用低温淬火工艺解决耐磨钢板淬火后板形问题,传统加热炉热处理,加热效率低,而且必然存在如表面脱碳、炉气污染、以及设备占地面积大等诸多固有的不足之处;中国专利申请200580003011.4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对钢板进行感应加热淬火或回火处理,传统感应炉热处理,需要经过电

磁、磁

电、电

热等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感应加热根据工件尺寸往往需要准备多组不同规格的感应线圈炉,现场备品备件多、循环冷却系统复杂、安装拆卸麻烦。而且,现有的感应炉热处理包括加热炉热处理,一般都是对钢板进行壁厚通厚加热处理,难以满足同时要求表面耐磨性和本体韧性的耐磨钢板实际使用需要。
[0004]因此,进一步寻求既能提高耐磨钢板表面耐磨性同时又能提高耐磨钢板本体的塑韧性,而且加热能量转换效率高、热处理工装备品备件少、冷却系统简化的钢板热处理技术,对于提升耐磨钢板性能、降低耐磨钢板成本、促进耐磨钢板应用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通过电加热淬火使耐磨钢板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硬度提高,增加钢板耐磨性,
同时耐磨钢板本体保持高的塑韧性,改善耐磨钢板质量与性能,延长耐磨钢板使用寿命,而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加热炉备品备件少、循环冷却水系统简化。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一种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钢板布置于输送辊道上;
[0009]S2、在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立式夹送辊,使所述钢板定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中心线位置;
[0010]S3、在所述立式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水平夹送辊,用以抑制所述钢板的翘曲变形;
[0011]S4、在所述水平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依次布置第一导电辊、第二导电辊和电源,使所述钢板与所述第一导电辊、所述第二导电辊、所述电源之间构成电流导通回路对所述钢板进行电加热;
[0012]S5、在所述第二导电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冷却器,使所述钢板的表面温度冷却至室温。
[0013]较佳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输送辊道的输送速度V为1~10m/min。
[0014]较佳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立式夹送辊的数量至少1对。
[0015]较佳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水平夹送辊的数量至少1对。
[0016]较佳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一导电辊、所述第二导电辊的数量至少1对;所述第二导电辊与所述冷却器之间还设有测温仪。
[0017]较佳的,所述步骤S5中,所述冷却器的数量至少1组。
[0018]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电辊、所述第二导电辊采用导电滑环结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材料;
[0019]所述电源的功率P为1000~5000kW,频率f为1~50kHz。
[0020]较佳的,所述步骤S5中,在所述冷却器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至少1对水平夹送辊。
[0021]另一方面,一种耐磨钢板,采用所述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制得。
[0022]较佳的,所述钢板的表面集肤深度范围内的硬度为40~60HRC,芯部本体的硬度为20~30HRC。
[002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耐磨钢板及其电加热淬火方法,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0024]1)采用中高频的电加热,相比现有感应加热等方式,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无传统的电





热转换过程,能量转换效率高;
[0025]2)采用中高频的电加热,相比现有感应加热等方式,无线圈备品备件及其冷却水系统,热处理成本低;
[0026]3)采用中高频的电加热,相比现有感应加热等方式,耐磨钢板热处理质量和性能高、变形小。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加热淬火方法现场布控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加热淬火方法中电流回路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耐磨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1]结合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S1、将钢板1布置于输送辊道2上,并由输送辊道2纵向传输;
[0033]S2、沿输送辊道2的传输方向,在输送辊道2上布置至少1对立式夹送辊3,在立式夹送辊3的夹送作用下使钢板1逐步定位于输送辊道2的中心线位置,立式夹送辊3可以带驱动力而主动转动,也可以不带驱动力而从动转动;
[0034]S3、沿输送辊道2的传输方向,在立式夹送辊3后方的输送辊道2上布置至少1对水平夹送辊4,在水平夹送辊4的夹送作用下使钢板1在热处理前可能存在或在热处理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翘曲变形得到一定限制或抑制,防止这些不规则变形对后续第一导电辊5、第二导电辊6、冷却器8等的可能碰撞和损坏,水平夹送辊4需要一定夹紧力并能在一定范围调节上水平夹送辊、下水平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布置于输送辊道上;S2、在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立式夹送辊,使所述钢板定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中心线位置;S3、在所述立式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水平夹送辊,用以抑制所述钢板的翘曲变形;S4、在所述水平夹送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依次布置第一导电辊、第二导电辊和电源,使所述钢板与所述第一导电辊、所述第二导电辊、所述电源之间构成电流导通回路对所述钢板进行电加热;S5、在所述第二导电辊后方的所述输送辊道上布置冷却器,使所述钢板的表面温度冷却至室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输送辊道的输送速度V为1~10m/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立式夹送辊的数量至少1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板的电加热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水平夹送辊的数量至少1对。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宏权吴存有金小礼赵显久何春尧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