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潜式防撞海上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半潜式防撞海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作为一种电能补给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在陆地上的日常生活领域,用于给电瓶车、环保汽车等用电设备提供补给电能。以方便、快捷的特点广受大众欢迎。但据目前了解,海上充电桩的发展并未得到完善,由于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能源的供应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能实现全天候自发电的目标,大大地制约了海上充电桩的发展。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2211606716.7中公开了一种海洋风力发电运维船漂浮式充电桩,包括漂浮承载系统、配重系留组件和防水充电桩,所述漂浮承载系统包括中心钢管、剪刀支撑板、独立漂浮块、上圆形支撑板、下圆形支撑板、护栏和碰撞橡胶块,所述配重系留组件包括筋板和配重块,所述防水充电桩包括防水充电桩壳体、人机交互模块、计量模块和电制转换模块;所述配重系留组件安装于所述漂浮承载系统底部;所述防水充电桩固定于所述漂浮承载系统上方;该专利技术加工制造简单,充电效率高,拆装、维修方便,浮性及碰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潜式防撞海上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漂浮块(2),所述漂浮块(2)的外侧固定有防撞橡胶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橡胶块(3)的外侧设有用于减少其表面吸附的甲壳类和海藻类动植物的过滤筒(4),所述漂浮块(2)上固定有多组用于进一步对所述过滤筒(4)吸附的海洋生物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5);所述清理机构(5)包括刷板(6)、震动板(7)、第一往复组件(8)、第二往复组件(9)和旋转齿圈(10),所述刷板(6)和所述震动板(7)均设在所述过滤筒(4)的外侧,所述漂浮块(2)的顶部固定有多个第一支撑板(11)和多个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一往复组件(8)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上,所述第二往复组件(9)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所述刷板(6)与所述第一往复组件(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震动板(7)与所述第二往复组件(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齿圈(10)的底部与所述过滤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齿圈(10)的顶部设有限位件(13),所述旋转齿圈(10)通过所述限位件(13)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底部,所述旋转齿圈(10)的内侧设有驱动组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式防撞海上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复组件(8)包括连接框(15)、凸轮(16)、滚轮(17)、第一转轴(18)、主动锥齿轮(19)、从动锥齿轮(20)和第二转轴(21),所述连接框(15)的一端与所述刷板(6)固定连接,所述滚轮(17)固定在所述连接框(15)的顶部内侧,所述凸轮(16)滑动连接在所述滚轮(17)的底部,所述凸轮(16)和所述从动锥齿轮(20)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18)的两端,所述第一转轴(18)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U型座(22),所述U型座(22)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上,所述主动锥齿轮(19)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21)的顶部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1)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框(15)的顶部一端固定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1)的底端与所述驱动组件(1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潜式防撞海上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复组件(9)包括连接板(24)、曲柄(25)、第三转轴(26)、主动带轮(27)、从动带轮(28)、同步带(29)和第四转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李昂,孙宗昊,阮智邦,洪祺林,陈聿章,魏仕轩,蔡振然,王凯丰,张皓铭,耿新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