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帆专利>正文

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57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包括铁芯Fe、电感线圈主绕组W↓[1]、其特征在于:电感线圈主绕组外再增设有一个与主绕组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W↓[2],辅助绕组与SCR相串联后再与主绕组并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SCR与电感线圈共同配合使用,使得SCR上的端电压任何时候不会超过电感线圈的端电压,从而降低了对SCR的耐压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较好地平滑调节运行回路的综合电抗值,特别是分段移相触发,其综合电抗值调节的平滑性更好,降低了对电抗器的通流要求,降低了系统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抗器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电 气工程中需使用可调电感量设备的磁通抵消电抗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常使用单纯的可控硅(SCR)调压控制或单纯的 磁控电抗器来调压稳压,单纯的可控硅调压,在高电压回路中要 求可控硅耐压较高,多个可控硅串联又存在均压困难的问题,而 单纯的磁控电抗器又存在电磁饱和限制的缺陷,使得调节范围窄 及调节回路时间常数大的问题,影响了电抗器的使用范围,同时 开关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短路后,开关变压器的电抗值不为零,加 之开关变压器由于二次绕组电压低,所以通过的电流较大,其制 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价格 较低,使用范围广,可连续调节和控制主回路中交流电流或电感 量的磁通抵消电抗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包括铁芯、电感线圈主绕组、其特征在于电感线 圈主绕组外再增设有一个与主绕组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辅 助绕组与SCR相串联后再与主绕组并联。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可以分段绕制。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也可以连续绕制(即不分段绕制)。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也可双线同绕,但两绕组的一端相连, 另 一 端分开形成电抗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使用时,本技术与可控硅功率整流器ZL相连,可控硅 整流器与可控硅触发控制器CFKZ相连,触发控制器与可编程控 制器PLC相连,可编程控制器与主电路电流检测装置相连,其输 入端与电力系统相连并通过导线CT与主电路电流检测装置相 连,输出端与电器M相连。本技术利用与主绕组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并将该 辅助绕组与SCR (可控硅)相串联后再与本段的主组并联,通过 调节SCR导通角的大小,即使得本段主绕组的等效电抗发生改 变。利用这一特点,达到控制和调节电抗器的等效电抗,达到调 节主回路电抗(或电感)的目的。在辅助绕组中串入SCR可控硅元件,用控制SCR的导通角 的方式控制辅助绕组的电流,即可控制整体磁通抵消式电抗器的 等效电抗值,从而调节电抗器对外的综合等效电抗值。当SCR关闭时,该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对外电路呈现出电抗器 主绕组的固有电抗值。当对辅助绕组SCR导通角的大小进行控制 时,就在辅助绕组中产生与主绕组磁通①1方向相反的磁通可变 ①2:使得通过电抗器的总磁通①减少。由于同铁芯的两个绕组的磁通反相,故两个绕组的电抗相反, 电抗器对外的等效电抗,相当于用主绕组电抗X减去辅助绕组电抗X:X=X1-X2从而改变了电抗器对外的等效电抗值。当有效的调节辅助绕组SCR导通角的大小时,就能调节电抗 器的总磁通cD,从而达到了调节电抗器的等效电抗值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SCR与电感线圈共同配合 使用,使得SCR上的端电压任何时候不会超过电感线圈的端电 压,从而降低了对SCR的耐压要求,当系统运行电压较高且电感 线圈的端电压也较高时,还可以釆用分段SCR串联再与电感线圈 分段并联的方式,依靠电感线圈上较低的压降,从而降低了对 SCR耐压的要求。同时由于在运行中有相当部分的电流是通过电感线圈流过 的,故降低了对SCR的通流要求。而因在调控中只有部分电流流 过SCR,又降低了对电抗器的通流要求,降低了系统成本。实验证明,本技术可较好地平滑调节运行回路的综合电 抗值,特别是分段移相触发,其综合电抗值调节的平滑性更好。从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本技术适用于交流电动机的软起动器,为避免交流电动 机在直接启动过程中,因大的启动电流造成供电系统电压大幅波 动,对交流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用"磁通抵消式电抗器"进行限 压、限流的启动。本技术也适用于各种滤波器中作为"可调电感"。在有源 滤波器中用于控制电感与电容器之间的谐振频率,以改变滤波器的谐振点,用于调整滤波器的滤波效果。本技术还适用于各种电源中用"可调电感"来限流、稳 压或滤波,或其它使用"可调电感线圈"、"可调电抗器"的领域。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磁通自补偿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主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分段绕制的电抗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主辅绕组双线绕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 3、 4所示,本技术包括铁芯Fe、电感线圈 绕组其特征在于电感线圈主绕组外再增设有一个与主绕组 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W2,辅助绕组与SCR相串联后再与主 绕组并联。主绕组磁通①1与主绕磁通①2方向相反,通过主绕 组交流电流Il与通过辅助绕组电流I2汇集后与电动机M相连, 一般情况下主绕组匝数与辅助绕组匝数相同,若有最低电抗值限 制时,主、辅绕组匝数可以不同,本实施例选用前者,所说的主 绕组与辅绕组可以分段绕制,也可以连续绕制(即不分段绕制), 本实施例选用前者,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还可双线同绕,即按 无感线圈的绕制方法制作,但两绕组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开形 成电抗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主电路为三相时,即IA、 Ib、 Ic需 三个电抗器,DKA、 DKB、 DKC且至少应有6个可控硅元件即 TV T2、 T3、 T4、 T5、 T6。使用时,本技术与可控硅功率整流器ZL相连,可控硅整流器与可控硅触发控制器CFKZ相连,触发控制器与可编程控 制器PLC相连,可编程控制器与主电路电流检测装置C相连, 其输入端与电力系统相连并通过导线CT与主电路电流检测装置 相连,输出端与电器M相连。本技术当作为软起动器时,电感线圈可以按l倍的电动 机额定电流设计也可以按2倍的电动机额定电流设计,这样可以 降低对SCR的通流要求。本技术,在运行中为了使开关电抗器的综合电抗值跟随 系统运行参数,可控硅触发器的前端配上不同用途的功能控制电 路,如作为可调电抗器用于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器电路中,软起动 控制部分是使用PLC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自动电流 跟踪控制技术,连续地跟踪电动机启动电路中主电流的大小。依 据检测到的主电流使控制器输出相应的触发控制脉冲,控制相应 的可控硅按一定的导通角工作,从而改变电感线圈的综合电抗 值。达到对启动主回路中的电流进行闭环控制。用于电力滤波器中,可以对谐振电路中电感电容的串联、并 联电路或串并联混联电路中电感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改变电路 的谐振频率,控制电路中的滤波效果或调整谐振频率准确控制谐 振点。用于稳压电路中的稳压控制电路。在交流稳压电路中在负载 变动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用这种开关电抗器可以控制交流电路中 负载侧交流电压的稳定度或电流的稳定度。权利要求1、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包括铁芯Fe、电感线圈主绕组(W1)、其特征在于电感线圈主绕组外再增设有一个与主绕组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W2),辅助绕组与SCR相串联后再与主绕组并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为分段绕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主绕组与辅绕组为连续绕制。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其特征在 于所说的主绕组(Wi)^辅绕组(W2)为双线同绕,但两绕组的一端 相连,另一端分开形成电抗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包括铁芯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通抵消式电抗器包括铁芯Fe、电感线圈主绕组(W↓[1])、其特征在于:电感线圈主绕组外再增设有一个与主绕组绕制方向相反的辅助绕组(W↓[2]),辅助绕组与SCR相串联后再与主绕组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张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