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237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首先在水平仪中心位置设置透光板,并将被测量油膜均匀置于透光板中心;将控制器分别与光学单元、探测头和显示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探测头置于被测量油膜面正上方;在计算机上设定公差与测量范围,选定透光板位置为测量范围;并在开始测量前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使用显示器上的操作键控制探测头在测量范围内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对油膜区域连续测厚,使探测头在油膜面的顶端高度位置与油膜低端的高度位置之间进行采样;最后输出结果并在同一测量范围重复上述步骤,以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采用彩色共焦方式,测量精度高,传输速度快。传输速度快。传输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齿轮、轴承、活塞和旋转的密封装置等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依靠润滑油来降低摩擦和磨损,而润滑油的材料一般是选择矿物油。工作过程中,在膜厚很小的情况下,油膜极易破损,致使接触面处于摩擦状态,由此接触面的温度与磨损显著增加,最终导致机构不能正常工作。当油膜过厚时,又会导致工作过程中能量的大量损失。可见,合适的油膜厚度是机械设备能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油膜润滑可根据两固体表面的接触力学特征分为高副接触(点接触、线接触)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和低副接触(面接触)的流体动压润滑。对于点、线高副接触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其油膜厚度及形状的测量已经具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膜厚的测量,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电学等方法和光学方法。电学方法和光学方法能成功测量出油膜厚度,但是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电学方法需一个电绝缘的平面或一个完全电隔离的接触单元来安装传感器;光学方法得到的只是图像,并不能直观的让实验者看到油膜的具体参数,并且其对于装置安装的场所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电学方法和光学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中的油膜测量工作,在工业领域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大部分油膜厚度测量装置对应曲面、凹坑、高低差能力差,安装场所要求高,精度不高以及装置尺寸较大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超小型、轻量的对应多种材质的高精度油膜厚度测量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水平仪中心位置设置透光板,并将被测量油膜均匀置于透光板中心;步骤S2:将控制器分别与光学单元、探测头和显示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探测头置于被测量油膜面正上方;步骤S3:在计算机上设定公差与测量范围,公差可选用上限0.1mm,下限

0.05mm,选定透光板位置为测量范围;并在开始测量前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步骤S4:使用显示器上的操作键控制探测头在测量范围内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对油膜区域连续测厚,使探测头在油膜面的顶端高度位置与油膜低端的高度位置之间进行采样;步骤S5:输出结果并在同一测量范围重复步骤4,以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0005]进一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探测头和光学单元进行工作,并输出油膜厚度波形图;所述光学单元能够在范围更广的波段内实现稳定的高亮度发光;所述探测头与缆线连
接处设置探测头灯;所述显示器用于输入操作指令以及测量值显示。
[0006]进一步,所述探测头内部设置传感器,传感器投光时对每个波长投射具有不同焦距的光,近距离投射红色光、中距离投射绿色光、远距离投射蓝色光;在受光时,透过针孔的光因反射位置不同,只有符合焦点波长的光才能透过针孔投射至传感器,受光时将光源信号反射至传感器并由头灯展示信号。
[0007]进一步,所述光学单元内部设置有频率传感器,在接收到探测头上传感器传输的光信号后,频率传感器将其转化为频率信号,利用6G 网络实现测量结果的实时传输,使用户能够在移动设备上接收到文件形式的油膜厚度测量值。
[0008]进一步,在步骤2中,当需要同时测量多个油膜的厚度时,增设相应油膜个数的探测头和光学单元。
[0009]进一步,在步骤3中,当测量对象位于测量范围的中央60%位置处时,探测头头灯亮绿灯;当测量对象位于测量范围的两端20%位置处时,探测头头灯闪烁绿光;当测量对象位于测量范围外或无法检测时,探测头头灯亮红灯。
[0010]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可高精度测量目标物,传感器安装简单,无需选择安装方法、安装场所及用途;(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测量状态的可视化,在探测头上端配置即使远距离仍具有高辨识度的操作指示灯;(3)本专利技术采用彩色共焦方式,精度高,即使探测头与探测面间距离改变,光点直径也不会改变,亦能对透明、镜面体的曲面、倾斜实现高精度测量,且凹坑、段差测量无死角,透明、镜面体也能正确测量;(4)本专利技术发热及电气干扰影响为零,因探测头内部零件只有镜头,所以发热、电气噪声等规格中无记载的误差因素影响为零。
[0011](5)本专利技术采用太赫兹无线通信原理,与传统的微波通讯相比,太赫兹通信的载波频率和传输带宽更高,穿透力更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在小型便携式设备上的传输应用;与常规的激光通讯相比,太赫兹通信的保密性更高,对承载平台的稳定性要求则更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步骤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探测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1

输入端子台、12

输出端子台、13

电源端子台、14

能源/错误指示灯、15

工作指示灯、16

USB连接器、17

以太网络连接器、18

通信电缆连接器、19

显示面板连接器;21

探测头灯、22

指示器连接头、23

测量用连接头;31

状态灯、32

指示器用连接器、33

测量用连接器、34

束线带安装孔、35

控制器连接器、36

支架;41

最大值指示灯、42


行指示灯、43

最小值指示灯、44

定时输入指示灯、45

测量值显示、46

PROGRAM键、47

SET键、48

右键、49

上键、410

右键、411

下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水平仪中心位置设置透光板,并将被测量油膜均匀置于透光板中心。
[0015]步骤S2:将控制器分别与光学单元、探测头和显示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探测头置于被测量油膜面正上方。当需要同时测量多个油膜的厚度时,可根据需要油膜个数增设相应数量的探测头和光学单元。
[0016]步骤S3:在计算机上设定公差与测量范围,公差可选用上限0.1mm,下限

0.05mm,选定透光板位置为测量范围,当测量对象位于测量范围的中央60%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水平仪中心位置设置透光板,并将被测量油膜均匀置于透光板中心;步骤S2:将控制器分别与光学单元、探测头和显示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探测头置于被测量油膜面正上方;步骤S3:在计算机上设定公差与测量范围,公差可选用上限0.1mm,下限

0.05mm,选定透光板位置为测量范围;并在开始测量前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步骤S4:使用显示器上的操作键控制探测头在测量范围内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对油膜区域连续测厚,使探测头在油膜面的顶端高度位置与油膜底端的高度位置之间进行采样;步骤S5:重启机器并对同一测量范围重复上述步骤,以验证步骤4的测量结果的可靠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探测头和光学单元进行工作,并输出油膜厚度波形图;所述光学单元能够在范围更广的波段内实现稳定的高亮度发光;所述探测头与缆线连接处设置探测头灯;所述显示器用于输入操作指令以及测量值显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6G传输并基于光学原理的油膜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晗上官林建李嵩寅李德才赵民章张楚定赵大平张海闫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