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12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动模板设置有动模仁,定模板设置有定模仁,动模仁与定模仁组合后构成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前后平行排列且以模具的中心平面为基准对称设置,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左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右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三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动模板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穿透其自身且可移动的装扣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脱模有效,通过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的设置,得以同时成型左前门与右前门的上装骨架,另外利用装扣机构用于成型安装扣部,并顺利完成脱模。并顺利完成脱模。并顺利完成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汽车均包括位于车身左右两侧的车门,企业在生产组装车门时,最看重的是用于装配两侧车门的配件必须对称,否则会出现左右不对称、不协调的情况。
[0003]如图1所示为汽车的左前门上装骨架与右前门上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原先企业为了制模的方便,会采用一对一的生产模式进行打模制作,因此需要制作两副模具同时进行生产,但是通过这种操作方法得到的两个产品,由于存在着注塑压力、设备温度、冷却速度的不同,经常存在着不对称、不一致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有待改进。
[0004]另外,位于左前门上装骨架与右前门上装骨架的其中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扣部01,为了成型此部,必须设计合理的脱模结构,才可以顺利脱模,这些问题均需得到合理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成型模具,通过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的设置,得以同时成型左前门与右前门的上装骨架,另外利用装扣机构用于成型安装扣部,并顺利完成脱模。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所述的动模板设置有动模仁,所述的定模板设置有定模仁,所述的动模仁与定模仁组合后构成第一模腔、第二模腔,所述的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前后平行排列且以模具的中心平面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左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右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三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位于第一模腔的前端、及位于第二模腔的后端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五滑块组件,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三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第五滑块组件均设置有可推动各自移动的推杆组件,所述动模板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穿透其自身且可移动的装扣机构。
[000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的设置,得以一次性成型汽车的左前门上装骨架与右前门上装骨架,保证所成型产品的对称性及一致性,另外,利用推杆组件分别带动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三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第五滑块组件的移动,有助力于产品的脱模,在本技术中,具有新颖性的地方在于:设置有装扣机构,以解决产品中安装扣部的脱模困难。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装扣机构包括倒扣成型部、连杆、斜顶滑座,所述连杆的上端与倒扣成型部固定连接,下端与斜顶滑座转动连接,且可随着斜顶滑座的上下移动而同步移动。由倒扣成型部、连杆、斜顶滑座组成的装扣机构,有利于模具的组
装,并保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倒扣成型部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一体成型且组合后呈L形结构。以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相组合的L形结构,用于成型产品中安装扣部中的相对应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连接转角处圆弧过渡,并且位于第一凸块中还设置有呈弧线形的装饰部、位于第二凸块中还设置有呈波浪形的修边部。通过装饰部与修边部的设置,用于成型产品中安装扣部内的具体细节部位,以达到成型目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斜顶滑座包括底座、推块、滑动块,所述的推块与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推块与滑动块转动连接,且推块与底座之间通过滑动块实现滑动连接。由底座、推块、滑动块三者组合构成斜顶滑座,可以帮助装扣机构顺利地实现脱模动作。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所述的滑动块设置有与转轴相匹配的转孔,且滑动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推块的两侧。位于推块中的转轴与位于滑动块中的转孔相配合,以实现滑动块在与推块移动的同时,还伴随着转动,并且活动灵敏,有助于模具的正常运行。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的中段位置设置有滑动连接的衬件,所述的衬件设置有与连杆相匹配的穿孔,且固定连接于动模板的下端。当连杆在上下移动时,通过衬件的设置,以起到耐磨的作用,延长连杆的使用寿命。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组件、第三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第五滑块组件均包括成模部与滑动部,所述的成模部与滑动部固定连接,所述成模部的前端与各自对应的模腔贴合连接,所述的滑动部与动模板滑动连接。成模部与相对应的模腔组合,以成型产品中的相应结构,另外通过滑动部带动成模部实现移动,保证成模部的运动平稳顺畅。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杆组件包括斜推杆与限定块,所述的斜推杆与限定块插接,并且斜推杆通过限定块与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通孔,所述的斜推杆与通孔活动连接。由斜推杆与限定块组成推杆组件,有利于配件的安装,同时此结构设置满足模具的强度要求。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动模板插设有穿透自身且可上下移动的多根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与各自对应的模腔相抵接,下端固定连接于推板中,所述推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四个推动其移动的油缸,所述的油缸固定连接于动模板的侧面,位于油缸前端的伸缩杆与推板通过卡件固定连接。通过油缸带动推板向上移动,推板带动顶杆同步向上移动,即可实现把成型后的产品顶出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实现两个模腔中的产品同时脱模。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定模板的上方设置有热流道板,位于所述热流道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模具与设备的安装,热流道板的主要作用是使流经此处的原材料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快速地充满模腔。
[001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脱模有效,通过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的设置,得以同时成型左前门与右前门的上装骨架,另外利用装扣机构用于成型安装扣部,并顺利完
成脱模。在上述结构中,由定模仁、动模仁组合构成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第一模腔与第一滑块组件、第三滑块组件、及第五滑块组件在合模的状态下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即可使第一模腔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下;另外,第二模腔与第二滑块组件、第四滑块组件、及第五滑块组件在合模的状态下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即可使第二模腔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下,以此来制作产品,顺利成型;再利用装扣机构得以成型产品中的安装扣部,并在推杆组件的带动下,可使得以上各个滑块组件能够顺利地与模腔实现合模或分模,完成生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汽车的左前门上装骨架与右前门上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位于左前门上装骨架中的安装扣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装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装扣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为图5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4),所述的动模板(4)设置有动模仁(3),所述的定模板(1)设置有定模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仁(3)与定模仁(2)组合后构成第一模腔、第二模腔,所述的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前后平行排列且以模具的中心平面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左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一滑块组件(5)、第二滑块组件(6),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右侧均设置有与各自相组合的第三滑块组件(7)、第四滑块组件(8),位于第一模腔的前端、及位于第二模腔的后端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五滑块组件(9),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5)、第二滑块组件(6)、第三滑块组件(7)、第四滑块组件(8)、第五滑块组件(9)均设置有可推动各自移动的推杆组件(10),所述动模板(4)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穿透其自身且可移动的装扣机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扣机构(11)包括倒扣成型部(111)、连杆(112)、斜顶滑座(113),所述连杆(112)的上端与倒扣成型部(111)固定连接,下端与斜顶滑座(113)转动连接,且可随着斜顶滑座(113)的上下移动而同步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扣成型部(111)包括第一凸块(111a)、第二凸块(111b),所述的第一凸块(111a)与第二凸块(111b)一体成型且组合后呈L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块(111a)与第二凸块(111b)的连接转角处圆弧过渡,并且位于第一凸块(111a)中还设置有呈弧线形的装饰部(111c)、位于第二凸块(111b)中还设置有呈波浪形的修边部(111d)。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滑座(113)包括底座(113a)、推块(113c)、滑动块(113b),所述的推块(113c)与连杆(112)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贤鑫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友鑫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