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07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止捻器、第一导丝器、第二止捻器、第二导丝器、第三止捻器、第三导丝器、第四止捻器、第四导丝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第一支撑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二支撑辊、设置在第一支板上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端的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向辊、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转向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丝束的摩擦力,纺丝不易产生飞羽、废丝的现象,提高纺丝质量。丝质量。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间内多台纺织机器生产DTY,由于单丝根数较多,单丝较细且容易断裂,同时对机器磨损较大,导致机器各处的导丝器毛羽较多,毛羽堆积时间长了之后不仅可能会卷入丝条中,造成夹废丝,同时也易堵塞排烟口等位置,给DTY品质和机台带来较大影响。经过研究后发现,DTY容易产生飞羽和废丝的原因是:在原装的机器中,升丝杆处的导丝器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旋转,在丝束经过时,固定的导丝器无法转动,固定导丝器较长时间的摩擦从而在导丝器处堆积大量毛絮,从而造成飞羽、废丝等问题,影响DTY的生产质量。生产纺织机器的厂家也无法提供此处的旋转导丝器的技术方案。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通过设置多个旋转的导丝器,并且每个导丝器配备一个止捻器,这样导丝器旋转减少丝束的摩擦力,纺丝不易产生飞羽、废丝的现象,提高纺丝质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后部的第一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一止捻器上的第一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前部的第二止捻器、可旋转插设在所述第二止捻器上的第二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后部的第三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三止捻器上的第三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前部的第四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四止捻器上的第四导丝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第一支撑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二支撑辊、设置在第一支板上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端的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向辊、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转向辊。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丝器、第二导丝器、第三导丝器、第四导丝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丝器包括圆柱形的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2个环形的导丝凹槽。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左挡块、支撑中间挡块和支撑右挡块,所述支撑左挡块与所述支撑中间挡块之间同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中间挡块与支撑右挡块之间同轴设有支撑柱。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向辊包括间隔设置的转向左挡块、转向中间挡块和转向右挡块,所述转向左挡块与所述转向中间挡块之间同轴设有连接柱,所述转向中间挡块与转向撑右挡块之间同轴设有连接柱。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为匚形。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体两端的外周面分别套设有1个外金属套。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辊体的中间部套设有1个中间金属套。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左挡块朝向所述支撑中间挡块的表面为弧形,所述支撑右挡块朝向所述支撑中间挡块表面为弧形,所述支撑中间挡块的两侧表面为弧形,所述支撑柱为圆柱形。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左挡块朝向所述转向中间挡块的表面为弧形,所述转向右挡块朝向所述转向中间挡块表面为弧形,所述转向中间挡块的两侧表面为弧形,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丝器、第二导丝器、第三导丝器、第四导丝器、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的材质为尼龙塑料或陶瓷。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旋转的导丝器与止捻器配合,使得丝束从导丝器经过时摩擦力减小,同时支撑辊为丝束提供张力,解决纺丝易产生飞羽、废丝的问题,提高纺织质量。
[0017]2)优选的,丝束从导丝凹槽中经过,防止丝束跳丝,纺丝效果更好,同时多个导丝凹槽便于多路丝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0018]3)优选的,支撑柱对丝束形成支撑,支撑左挡块、支撑中间挡块和支撑右挡块对丝束进行限位,防止跳丝,并且便于多路丝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0019]4)优选的,转向左挡块、转向中间挡块和转向右挡块对丝束进行限位,提高转向的准确性,并且便于多路丝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0020]5)优选的,匚形结构具有支撑作用,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0021]6)优选的,外金属套和中间金属套对辊体进行保护,减少转动磨损,避免磕碰损坏辊体。
[0022]7)优选的,弧形表面形成缓冲,在纺丝过程中丝束不易断裂。
[0023]8)优选的,尼龙塑料或陶瓷质量轻,对于丝束的磨损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
[0025]图2为图1的另一份方向的结构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丝器的结构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辊的结构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向辊的结构图。
[0029]在图1

图5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第一导丝器;301、辊体;3011、导丝凹槽;4、第一止捻器;5、第二导丝器;6、第二止捻器;7、第三导丝器;8、第三止捻器;9、第四导丝器;10、第四止捻器;11、第一支撑辊;1101、支撑左挡块;1102、支撑中间挡块;1103、支撑右挡块;1104、支撑柱;12、第二支撑辊;13、第一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5、第一转向辊;1501、转向左挡块;1502、转向中间挡块;1503、转向右挡块;16、第二转向辊;17、外金属套;18、中间金属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顶”、“底”、“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2]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设置在第一支板1后部的第一止捻器4、可旋转设在第一止捻器4上的第一导丝器3、设置在第一支板1前部的第二止捻器6、可旋转插设在第二止捻器6上的第二导丝器5、设置在第二支板2后部的第三止捻器8、可旋转设在第三止捻器8上的第三导丝器7、设置在第二支板2前部的第四止捻器10、可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后部的第一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一止捻器上的第一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前部的第二止捻器、可旋转插设在所述第二止捻器上的第二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后部的第三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三止捻器上的第三导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前部的第四止捻器、可旋转设在所述第四止捻器上的第四导丝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的第一支撑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二支撑辊、设置在第一支板上端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端的第二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向辊、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转向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器、第二导丝器、第三导丝器、第四导丝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丝器包括圆柱形的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2个环形的导丝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辊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左挡块、支撑中间挡块和支撑右挡块,所述支撑左挡块与所述支撑中间挡块之间同轴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中间挡块与支撑右挡块之间同轴设有支撑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纺丝飞羽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辊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龙李伟任辉李朝锋张红霞顾琳燕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轩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