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8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包括:泵坑,为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密封槽,具有与上游雨水管相连的进水口和与下游雨水管相连的排水口;导流槽,为设置在所述泵坑内的上开口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面和底面均与泵坑间隔设置,且导流槽的进口端与泵坑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出口端与泵坑的所述排水口相连通;排水泵,设置在泵坑内,并位于导流槽外侧,所述轴流泵的出口端延伸至泵坑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小、投资少,能够满足高低水位分别排水的需要,使泵坑内能够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设备养护,有效减少设备在水中的浸泡时间,降低设备的锈蚀速度,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

技术介绍

[0002]雨水提升泵站主要用于收集低洼处的雨水,并通过泵将水输送到指定的区域,比如外河、管网等,从而保证低洼处人员、设备的安全。通常情况下,雨水提升泵站按照国标图集《圆形沉井式雨水泵站》进行设计。但是,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使用情况,根据上述标准设计的雨水提升泵站并不适合某些项目。例如下述沿海项目,其现场调研情况如下:1)雨水排放受水体内的水位变化范围较大,但大部分时间均满足重力排水条件,只有少数极端情况下,受水体才处于高水位,院区雨水系统无法满足重力排水需求,需增设雨水提升泵站;2)室外场地可利用空间狭小,要求雨水泵站和相关管线占地面积尽量小一些,常规按照国标图集《圆形沉井式雨水泵站》进行设计的雨水泵站,体积过于庞大,不满足本项目实际情况;3)常规设计的雨水泵站,采用的水泵为潜水泵,存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情况,而本项目地处沿海,设备长期浸泡在水中,受腐蚀较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所述的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包括
[0005]泵坑,为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密封槽,具有与上游雨水管相连的进水口和与下游雨水管相连的排水口;
[0006]导流槽,为设置在所述泵坑内的上开口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面和底面均与泵坑间隔设置,且导流槽的进口端与泵坑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出口端与泵坑的所述排水口相连通;
[0007]排水泵,设置在泵坑内,并位于导流槽外侧,所述排水泵的出口端延伸至泵坑外侧。
[0008]所述泵坑为混凝土密封槽,所述导流槽为设置在泵坑中部的U型槽,且导流槽的两端与泵坑的侧壁相连。导流槽可直线设置也可转弯设置,可为U型槽,也可为其他造型的流水槽。
[0009]所述导流槽的顶面处设置有透水墙,所述透水墙向上延伸至泵坑的顶面。可以起到雨水溢流和拦截大块固体杂质的作用。
[0010]所述透水墙为设置在导流槽和泵坑之间的格栅。
[0011]所述透水墙内侧设置有延伸至导流槽的第一爬梯,透水墙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泵坑底部的第二爬梯,且设置有所述第二爬梯的透水墙上设置有检修门。
[0012]所述排水泵包括轴流泵和潜水泵,所述轴流泵的出口端设置有拍门,所述潜水泵
对应的泵坑底面为泵坑的最低点。
[0013]所述导流槽和泵坑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排水泵的安装平台。
[0014]所述泵坑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平台的牛腿。
[0015]本技术提供的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小、投资少,通过在泵坑中设置导流槽,并将导流槽与轴流泵安装、格栅安装巧妙相接合,满足了高低水位分别排水的需要,使泵坑内能够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设备养护,有效减少设备在水中的浸泡时间,降低设备的锈蚀速度,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是图2的A

A向视图。
[0019]图4是图2的B

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包括泵坑1,其为设置在地面以下的混凝土密封槽,用以提供构件和设备的安装空间,以及为泵设备正常工作提供条件。
[0022]泵坑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或者,根据实际工况需要,进水口和排水口可开设在相邻侧壁上。上述进水口与上游雨水管N1相连,排水口与下游雨水管N2相连。泵坑1内浇筑有位于中部的导流槽2,该导流槽2为上开口结构的U型槽,其底面高于泵坑1底面,两端分别与泵坑1的侧壁相接,且导流槽2的进口端与泵坑1的进水口相连通,出口端与泵坑1的排水口相连通。导流槽2的顶面与泵坑1间隔设置,两者之间为透水墙3。通常情况下,透水墙3采用格栅,每一格栅的底部均安装在导流槽2的侧壁顶部,格栅的顶部一直延伸至泵坑1的顶面。当雨水流量较大,超过导流槽2的最高水位线时,可通过透水墙3进入导流槽2以外的泵坑1。在此过程中,透水墙3不仅起到溢流作用,而且能够拦截雨水中的大块固体杂质,保证泵设备的安全运行。
[0023]泵坑1靠近导流槽2的一个侧壁上安装有突出壁面的混凝土牛腿4,与其相对的导流槽2侧壁加厚设置,两者之间安装有一安装平台,用于安装轴流泵5。轴流泵5的出口端均延伸至泵坑1外侧,且轴流泵5的出口端还安装有单向开启的拍门7。为了尽可能地将泵坑1内的积水排出,泵坑1内还安装有潜水泵6,且潜水泵6对应的泵坑1底面为泵坑1的最低点。
[0024]为了方便检修,在透水墙3的内侧安装有延伸至导流槽2的第一爬梯8,透水墙3的外侧安装有延伸至泵坑1底部的第二爬梯9,且在设置有第二爬梯9的透水墙3上安装有检修门10。通常情况下,在每一面透水墙3上分别安装一段第一爬梯8。
[0025]本技术通过导流槽2实现水体分层,进而实现重力排水和压力排水两种不同的排水方式。当受水体水位较低时,本技术的泵设备不启用,整个系统处于重力排水工
况,上游雨水经过U型导流槽2直接进入下游管道。在此过程中,泵坑1内一直处于无水状态。当受水体水位较高时,雨水漫过U型导流槽2经透水墙3进入泵坑1底部,随着水位的上升,泵设备启动,实现压力排水。具体地,当泵坑1内水位继续上升至设定的启泵水位时,轴流泵5启动,系统转为压力排水工况,直至泵内水位重新降至设定的停泵水位时停泵。上述轴流泵5为压力排水工况下的核心设备,其具有流量大、扬程低的特点,符合雨水提升需求,而且轴流泵5的出水管上不设置大口径闸阀及止回阀,能够避免占用安装空间,有效降低泵坑1深度。轴流泵5停转以后,小型的潜水泵6作为排空设备开始工作,当排除泵坑1内绝大部积水后,少量积水自然挥发,从而保证泵坑1内部无积水,保持泵坑1内的干燥的环境,降低设备锈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上述潜水泵6的启停,可在控制箱内设置时间继电器,在轴流泵5停止工作若干小时后启泵,到达停泵水位后停泵。采取上述自动控制方式,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工作疏忽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0026]对于被拦截在导流槽2内的大块固体杂质,当导流槽2恢复重力排水时,可随着水流排出泵站外。
[0027]如果出现意外,需要进行泵设备检修时,可通过顶部人孔进入泵坑1,经过第一爬梯8、检修门10和第二爬梯9进入泵坑1底部。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坑,为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密封槽,具有与上游雨水管相连的进水口和与下游雨水管相连的排水口;导流槽,为设置在所述泵坑内的上开口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面和底面均与泵坑间隔设置,且导流槽的进口端与泵坑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出口端与泵坑的所述排水口相连通;排水泵,设置在泵坑内,并位于导流槽外侧,所述排水泵的出口端延伸至泵坑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为混凝土密封槽,所述导流槽为设置在泵坑中部的U型槽,且导流槽的两端与泵坑的侧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导流槽的新型雨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顶面处设置有透水墙,所述透水墙向上延伸至泵坑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修文吴相知李鹏户晓捡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