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8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睡枕,包括:头枕、设置在所述头枕两侧的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所述第一侧枕包括第一外侧边部和第一内侧边部,所述第二侧枕包括第二外侧边部和第二内侧边部,所述第一侧枕和所述第二侧枕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横截面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睡枕能够在侧睡时,对颈部和头部等多个身体部位起到支撑作用,以及缓解颈椎压力,提高睡眠的舒适度。提高睡眠的舒适度。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睡枕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睡枕。

技术介绍

[0002]枕头通常用在休息时使用,用于提供头部和颈部的支撑。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生理弯曲的曲线;采用枕头可以给予头颈处的脊柱提供支撑作用,提高舒适度。侧睡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即使清醒的时候能够纠正侧睡方向,然而睡着后无意识的情况下,依然会回到习惯的侧睡方向,人靠自我意识难以改变侧睡习惯。
[0003]在使用传统的枕头进行侧睡时,人体的颈椎会有明显的弧度弯曲,倘若长时间处于侧睡,人体颈椎也长时间处于弯曲变形状态;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脊柱的不适,也会降低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睡枕,能够在侧睡时,对颈部和头部等多个身体部位起到支撑作用,以及缓解颈椎压力,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侧睡枕,包括:头枕、设置在所述头枕两侧的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所述第一侧枕包括第一外侧边部和第一内侧边部,所述第二侧枕包括第二外侧边部和第二内侧边部,所述第一侧枕和所述第二侧枕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横截面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
[0006]进一步的,所述侧睡枕还包括垫设在所述头枕下方的垫枕。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头枕包括头部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头部凹陷部周缘的两个耳部贴合部和一个颈椎贴合部,所述颈椎贴合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耳部贴合部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凹陷部的轮廓与人体头部后侧相贴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颈椎贴合部的轮廓呈弧形凸起。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侧边部的外侧边线呈弧形曲线并且向内弯曲。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侧边部的内侧边线呈S型曲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头枕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枕和所述第二侧枕的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调节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件为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开口。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侧睡枕的头枕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组成U型结构,头部凹陷部与人体头部后侧相贴合,当使用者平躺或者侧躺时,人体头部位置能够位于头部凹陷部的底端,从而提高平躺和侧躺时的舒适度;耳部贴合部的内侧面形成弧形坡面,能够减轻对耳部神经的压迫,从而提高睡眠质量;颈椎贴合部的轮廓呈弧形凸起,颈椎贴合部的设计尺寸符合人体颈部工学,使用时可以增大颈椎贴合部与人体颈椎的接触面,保证颈椎贴合部位于脖颈处贴合紧密,给颈椎部提供支撑作用;第一内侧边部和第二内侧边部的内侧边线呈S型曲线,与人体的背部曲线相贴合,从而给背部提供支
撑,第一侧枕的横截面和第二侧枕的横截面处呈椭圆形,且所述横截面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避免了倚靠时由于侧边竖直向上而降低了倚靠舒适度;垫枕放置在头枕的正下方,可以根据睡眠习惯选择使用垫枕来增加头枕的高度,提高了侧睡枕的适应性;将第二调节件为调节带,调节带上的对应开口扣设在纽扣上,调节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之间的距离,人体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增强了侧睡枕对不同身材人群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睡枕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睡枕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头枕和侧枕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头枕和侧枕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头枕和侧枕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垫枕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头枕和侧枕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0024]侧睡枕100;
[0025]头枕1,头部凹陷部11,耳部贴合部12,颈椎贴合部13,第一连接件14;
[0026]第一侧枕2,第一外侧边部21,第一内侧边部22,第二调节件24
[0027]第二侧枕3,第二外侧边部31,第二内侧边部32;
[0028]垫枕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睡枕100,包括:头枕1、设置在头枕1两侧的第一侧枕2、第二侧枕3和垫设在头枕1下方的垫枕4。头枕1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枕2和第二侧枕3组成U型结构。
[0032]具体的,头枕1的底面为水平面,当头部枕在头枕1时,减少头枕1受压形变。头枕1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头部凹陷部11、设置在头部凹陷部11周缘的两个耳部贴合部12和一个颈椎贴合部13,其中颈椎贴合部13设置在两个耳部贴合部12之间。头部凹陷部11为头枕1顶部向内凹陷,头部凹陷部11的轮廓与人体头部后侧相贴合,当使用者平躺或者侧躺时,人体头部位置能够位于头部凹陷部11的底端,从而提高平躺和侧躺时的舒适度。耳部贴合部12位于头部凹陷部11的两侧,耳部贴合部12的内侧面形成弧形坡面,能够减轻侧边对耳部神经的压迫,保持耳部血液循环的通畅,降低由于耳部神经压迫引起的不适,从而提高睡眠质
量。颈椎贴合部13的轮廓呈弧形凸起,颈椎贴合部13的设计尺寸符合人体颈部工学,使用时可以增大颈椎贴合部13与人体颈椎的接触面,保证颈椎贴合部13位于脖颈处贴合紧密,给颈椎部提供支撑作用。
[0033]具体的,第一侧枕2和第二侧枕3为对称结构,第一侧枕2和第二侧枕3分别连接在头枕1的两侧,第一侧枕2和第二侧枕3与头枕1形成倒置的U型结构。第一侧枕2包括第一外侧边部21和第一内侧边部22。第一外侧边部21的外侧边线呈弧形曲线并且向内弯曲。第一内侧边部22的内侧边线呈S型曲线,与人体的背部曲线相贴合,能够增大第一内侧边部22与人体背部的接触面,保证内第一侧边部22与背部贴合紧密,从而给背部提供支撑。如图5所示,第一侧枕2的横截面A处呈椭圆形,且所述横截面A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避免了倚靠时由于侧边竖直向上而降低了倚靠舒适度。第二侧枕3包括第二外侧边部31和第二内侧边部32。第二外侧边部31的外侧边线呈弧形曲线并且向内弯曲。第二内侧边部32的内侧边线呈S型曲线,与人体的背部曲线相贴合,能够增大第二内侧边部32与人体背部的接触面,保证第二内侧边部32与背部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设置在所述头枕两侧的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所述第一侧枕包括第一外侧边部和第一内侧边部,所述第二侧枕包括第二外侧边部和第二内侧边部,所述第一侧枕和所述第二侧枕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且所述横截面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枕还包括垫设在所述头枕下方的垫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包括头部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头部凹陷部周缘的两个耳部贴合部和一个颈椎贴合部,所述颈椎贴合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耳部贴合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承唐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