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54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包括治具框架、电芯定位机构、连接片定位机构、极耳整形机构和解锁机构,电芯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夹块,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隔板和横隔板,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具有一仿形块,所述定位仿形块朝向电芯方向移动时对连接片形成限位槽,所述极耳整形机构具有一极耳整形压板,所述极耳整形压板朝向电芯方向移动且电芯的极耳已折弯在连接片上时将电芯的极耳压紧在连接片上,所述解锁机构提供一动力驱动所述竖隔板、夹块、定位仿形块以及极耳整形压板移动后进行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芯及连接片的精准定位,提高焊接质量,并适用于安装在循环线上,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通常设置有电芯、极耳、连接片和外壳,电芯设置于外壳内,极耳连接于电芯上,极耳通过连接片连接于外壳端盖上的接线柱,以实现极耳与接线柱之间的电连接。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784052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焊接定位夹具,包括夹持板、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上顶机构及上定位机构,所述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及所述上顶机构围设形成夹持位,其中,所述上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压板、支撑座及连接于所述定位压板的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气缸、滑块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导向件。
[0004]若将该夹具用于新型的双侧出极耳裸电芯组装成单侧极柱成品电池产品时,由于该类型产品极耳的连接片集成到方形铝壳电池顶盖上,其也会出现连接片与极耳无法有效的贴合,产生焊接不良,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另外,上述夹具也不适用于循环焊接的生产线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能够实现电芯及连接片的精准定位,提高焊接质量,并适用于安装在循环线上,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包括治具框架;
[0008]电芯定位机构,所述电芯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可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竖隔板,所述竖隔板插入相邻两电芯之间实现一次定位,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夹块,所述夹块可朝向定位块方向移动将电芯夹紧在二者之间实现二次定位;
[0009]连接片定位机构,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具有一可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定位仿形块,所述定位仿形块朝向电芯方向移动时对连接片进行定位;
[0010]极耳整形机构,所述极耳整形机构具有一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极耳整形压板,所述极耳整形压板朝向电芯方向移动且已折弯在连接片上的极耳压紧在连接片上;
[0011]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提供一动力驱动所述竖隔板、夹块、定位仿形块以及极耳整形压板移动后进行复位。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一电芯托板,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于电芯托板的一侧,所述电芯托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竖隔板朝电芯方向移动时嵌入所述定位槽中。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隔板的顶部设置有一横隔板,所述竖隔板插入相邻两电芯之间时所述横隔板位于电芯的上方用于支撑连接片,且所述横隔板与所
述定位仿形块形成限位槽,连接片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进行定位。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连接有一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压持件和弹性件,所述压持件提供一作用力驱使所述定位组件向下移动,所述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力驱使所述定位组件向上移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治具框架上,两个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中的定位仿形块朝向电芯方向移动时,两个定位仿形块和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横隔板组合形成所述限位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通过一导轨组件滑动连接有定位基板,所述定位仿形块设置于所述定位基板上。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耳整形机构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极耳整形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治具框架上,两个所述极耳整形机构中的极耳整形压板朝向电芯方向移动且将已折弯在连接片上的极耳压紧在连接片上。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耳整形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极耳整形压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通过一水平滑轨组件滑动连接于治具框架上。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耳整形机构还包括连接支架和轨迹凸轮板,所述极耳整形压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连接支架通过一竖直滑轨组件与所述安装支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滚子凸轮,所述滚子凸轮与所述轨迹凸轮板抵持。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被压缩后具有的弹性势能作为所述动力。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个单电芯放置在电芯定位机构中,通过竖隔板插入到相邻两个电芯之间实现电芯的一次定位,再通过夹块将电芯夹紧在夹块与固定块之间,实现电芯的二次定位,从而使电芯的定位更加准确;然后通过连接片定位机构中两对称的定位仿形块和已向电芯方向移动的横隔板组合在一起形成连接片限位槽,使得连接片只能放置在这限位槽内从而完成连接片的定位,从而提高连接片定位的准确度,电芯的极耳穿过连接片上的通孔,外部机构将电芯的极耳折弯在连接片上,极耳整形机构再将电芯的极耳压紧在连接片上,从而便于焊接工作,提高焊接的质量。
[002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工装在循环线上移动至焊接工位时,电芯定位机构、连接片定位机构及极耳整形机构通过外部动力使其动作,并通过解锁机构使其复位,从而适用于循环线上焊接的工作,能够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的结构拆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芯定位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芯定位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芯定位机构带有浮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片定位机构的侧视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极耳整形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极耳整形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极耳整形机构的侧视图;
[0034]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仿形块与横隔板组成限位槽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治具框架;
[0037]2、电芯定位基座;
[0038]3、电芯定位机构;30、第一支撑板;301、第一滑轨;302、第一滑块;31、定位组件;311、电芯托板;3111、定位槽;312、定位块;313、夹块;314、第一连接板;32、支撑组件;321、支撑块;322、第二支撑板;323、竖隔板;324、横隔板;33、隔板复位组件;331、第二滑轨;332、隔板解锁块;333、连接块;334、连杆;335、连接杆;336、第一挡块;337、第一复位弹簧;338、第一导杆;34、夹块复位组件;341、夹块解锁块;342、第二连接板;343、第二挡块;344、第二复位弹簧;345、夹块复位滑轨;346、弹簧导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框架;电芯定位机构,所述电芯定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可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竖隔板,所述竖隔板插入相邻两电芯之间实现一次定位,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夹块,所述夹块可朝向定位块方向移动将电芯夹持在二者之间实现二次定位;连接片定位机构,所述连接片定位机构具有一可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定位仿形块,所述定位仿形块朝向电芯方向移动时对连接片进行定位;极耳整形机构,所述极耳整形机构具有一朝向电芯方向移动的极耳整形压板,所述极耳整形压板朝向电芯方向移动且将已折弯在连接片上的极耳压紧在连接片上;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提供一动力驱动所述竖隔板、夹块、定位仿形块以及极耳整形压板移动后进行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一电芯托板,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于电芯托板的一侧,所述电芯托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竖隔板朝电芯方向移动时嵌入所述定位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隔板的顶部设置有一横隔板,所述竖隔板插入相邻两电芯之间时所述横隔板位于电芯的上方用于支撑连接片,且所述横隔板与所述定位仿形块形成限位槽,连接片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线电芯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连接有一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压持件和弹性件,所述压持件提供一作用力驱使所述定位组件向下移动,所述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力驱使所述定位组件向上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龙龙蓉梁玉兵张荣张松岭
申请(专利权)人: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