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1490 阅读:4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控制方法,步骤为:既有结构的现状评估及安全性评价,确定施工影响范围内重要建(构)筑物的安全性控制标准;施工影响预测和施工方案确定,确定附加影响最小的最优化施工方案;过程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即在既定的施工方案下将沉降或应力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每个阶段的控制目标;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关键施工阶段进行重点监测,判断工程的安全性并在施工措施上及时作出反应;工后评估及结构状态修复,施工完成后对恢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作出分析和评估,给出相应的恢复方案、措施和建议。适用于复杂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控制,使风险管理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1:既有结构的现状评估及安全性评价,对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重要建(构)筑物进行现状调查:建(构)筑物类型、目前情况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在各种典型变形模 式下进行安全性分析计算,得出建(构)筑物抗变形能力P,由此确定出极限强度,考虑安全系数后可给出控制标准;对于复杂大型地下结构,应给出各种不利状态下临时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控制标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对安全性进行预警和报警; 步骤2: 施工影响预测和施工方案确定,影响因素确定是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设计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隧道施工造成结构变形预测值S,基于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影响进行预测,以确定出附加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而当施工附加影响不能满足控制标准的要求时,则应采取注浆加固等预处理措施,也可对结构提出加固要求,其目标是是附加影响达到结构标准可接受,而当附加影响无法达到整体控制要求时,可考虑采用“过程恢复”手段,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不超限; 步骤3:过程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当建(构)筑物抗变 形能力P大于或等于隧道施工造成结构变形预测值S时,根据变位分配原理制定各阶段控制值Ci,否则需要采用改进施工工法,提高建(构)筑物加固效果,实行过程恢复等手段保证既有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 步骤4: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i为施工步序,当i =1时,开始施工,对各个施工步,根据工程特点和控制重点,选择关键部位的重点控制指标实施全过程监测,在关键施工阶段可进行在线或远程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按照施工监测值Mi监测结果,当Mi≤Ci时,分析原因加强施工措施,并与施工过程相结合,通过系统分析对工程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和判断,从而在施工措施上及时作出反应; 步骤5:工后评估及结构状态修复,隧道施工完成后,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要对既有地铁构筑物造成影响,或对结构的使用功能造成一些损害,因此应对所造成影响的程 度作出评价;同时根据损害的程度对恢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作出分析和评估,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恢复方案、措施和建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顶立张成平房倩骆建军侯艳娟苏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