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39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涉及到压缩机缸体油道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和底座,所述缸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轴,所述转轴主轴的内壁开设有油路,所述底座的内壁开设有润滑油沉积腔,所述缸体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循环油腔,所述缸体内壁开设有与循环油腔和润滑油沉积腔联通的联通油道,所述缸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油腔联通的压缩机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压缩机使用的时候对其提供足够的润滑油,进而确保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循环,提高了压缩机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以及对压缩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好难过增加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缸体油道
,特别涉及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电动涡旋压缩机是依靠电机带动主轴来驱动压缩腔压缩气态冷媒,随着压缩机设计的最大转速越来越高,压缩机中零部件之间的充分润滑尤为重要。
[0003]市面上大多数压缩机主要是依靠气态冷媒来带动润滑油至各个零部件表面产生润滑,这种润滑方式无法充分使润滑油在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效果差,而导致零部件之间出现较大磨损,严重影响着压缩机的寿命,压缩机主轴轴承面临着高温、高压、高转速的恶劣工况,如没有足够的润滑油提供润滑,面临着失效的风险。因此开发出一套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以提高润滑油在缸体中的循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润滑方式无法充分使润滑油在压缩机内部循环,润滑效果差,而导致零部件之间出现较大磨损,严重影响着压缩机的寿命,压缩机主轴轴承面临着高温、高压、高转速的恶劣工况,如没有足够的润滑油提供润滑,面临着失效的风险。因此开发出一套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以提高润滑油在缸体中的循环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包括缸体和底座,所述缸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轴,所述转子主轴的内壁开设有油路,所述底座的内壁开设有润滑油沉积腔,所述缸体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循环油腔,所述缸体内壁开设有与循环油腔和润滑油沉积腔联通的联通油道,所述缸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油腔联通的压缩机输出端,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与润滑油沉积腔和联通油道相匹配的回油孔。
[0006]优选的,所述联通油道通过回油孔与润滑油沉积腔联通。
[0007]优选的,所述缸体的一侧表面和底座的另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缸体和底座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和螺母及固定孔进行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件,两个所述安装板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口。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和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缩机吊耳,多个所述压缩机吊耳与底座之间均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沉积腔的下表面开设有排进油口,所述排进油口的内壁塞入有油塞,所述油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头,所述油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纽件。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通过设置缸体、底座、轴承座、转子主轴、润滑油沉积腔、循环油腔、联通油道、压缩机输出端、回油孔,从而能够在压缩机使用的时候对其提供足够的润滑油,进而确保压缩机
在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循环,提高了压缩机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以及对压缩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好难过增加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13]通过设置固定孔,从而能够便于将底座与缸体之间进行安装固定,使得压缩机在生产的时候能够进行快速拼装,通过设置压缩机吊耳,从而能够在压缩机使用的时候便于对其进行吊起,使得较重的压缩机能够便于进行移动搬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测试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缸体;2、底座;3、轴承座;4、转子主轴;5、润滑油沉积腔;6、循环油腔;7、联通油道;8、压缩机输出端;9、回油孔;10、固定孔;11、压缩机吊耳;12、安装板件;13、排进油口;14、油塞;15、橡胶密封头;16、纽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包括缸体1和底座2,所述缸体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轴承座3,所述轴承座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轴4,所述转子主轴4的内壁开设有油路,所述底座2的内壁开设有润滑油沉积腔5,所述缸体1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循环油腔6,所述缸体1内壁开设有与循环油腔6和润滑油沉积腔5联通的联通油道7,所述缸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油腔6联通的压缩机输出端8,所述底座2的一侧开设有与润滑油沉积腔5和联通油道7相匹配的回油孔9,所述联通油道7通过回油孔9与润滑油沉积腔5联通,能够在压缩机使用的时候对其提供足够的润滑油,进而确保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循环,提高了压缩机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以及对压缩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好难过增加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20]如图2所示,所述缸体1的一侧表面和底座2的另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10,便于将底座2与缸体1之间进行安装固定,使得压缩机在生产的时候能够进行快速拼装,所述缸体1和底座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和螺母及固定孔1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的前后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件12,两个所述安装板件1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底座2上表面的一侧和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缩机吊耳11,多个所述压缩机吊耳11与底座2之间均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能够在压缩机使用的时候便于对其进行吊起,使得较重的压缩机能够便于进行移动搬运。
[0021]如图3所示,所述润滑油沉积腔5的下表面开设有排进油口13,所述排进油口13的内壁塞入有油塞14,所述油塞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头15,能够对润滑油沉积腔5进行密封处理,并且便于对润滑油沉积腔5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加入和导出,所述油塞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纽件16,便于对油塞14进行打开和关闭的使用。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缸体1上有一处φ5的通孔,该孔与静盘回油孔9的位置相对应,在压缩机静止时,润滑油沉积在缸体1、控制器底部,控制器轴承坐处有一吸油管连接控制器底部,在压缩机工作时,转子带动主轴旋转,从而驱动主轴末端的油泵转子,润滑油从吸油管处被吸入到轴承坐内,通过主轴中心的油道,流向动盘轴承处,主轴除了有主油道之外,主轴上在与缸体1轴承、花盘轴承配合处有两个φ1的通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主流道中的油会从两个通孔处甩出,给主轴承和缸体1轴承提供润滑。
[0023]在压缩机工作时,冷媒中携带的润滑油通过压缩腔的压缩后到达前盖处,在前盖回油管的作用下,润滑油和冷媒被分开,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过静盘的回油孔9以及缸体1的回油孔9,最终穿过定子与缸体1之间的间隙,重新回到控制器吸油管处。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包括缸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轴承座(3),所述轴承座(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轴(4),所述转子主轴(4)的内壁开设有油路,所述底座(2)的内壁开设有润滑油沉积腔(5),所述缸体(1)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循环油腔(6),所述缸体(1)内壁开设有与循环油腔(6)和润滑油沉积腔(5)联通的联通油道(7),所述缸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循环油腔(6)联通的压缩机输出端(8),所述底座(2)的一侧开设有与润滑油沉积腔(5)和联通油道(7)相匹配的回油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油道(7)通过回油孔(9)与润滑油沉积腔(5)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缸体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一侧表面和底座(2)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佳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