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30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混合机,包括主搅拌部分、辅助破碎部分和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部分包括主搅拌电机、主轴以及混炼翅;所述主轴经由气密封结构贯穿锅体并伸入锅体内部;所述锅体包括直筒壳体及焊接于直筒壳体内的蝶形封头;所述辅助破碎部分以一侧倾斜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锅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机械密封存在的密封不良导致的漏粉问题,另一方面针减少了存料的情况,保证物料分散的均匀性;在主搅拌形成的混合旋涡附近,增加了一个与主轴轴线呈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混合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粉末涂料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粉末涂料生产的翻转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翻转混合机目前在粉末涂料生产和塑料及改性塑料的前混中用的比较广泛,由于可移动料车和混合机锅头可以分离,对使用和清机比较方便而深受用户的喜爱,但现有翻转混合机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缺陷:1、传统混合机的主轴与锅体连接处采用机械密封(即螺旋防倒料螺纹)存在主轴密封效果差,导致漏粉和卡机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混合机使用的流畅性,增加了维修和维护的成本,耽误生产的畅通。另一方面由于粉尘的溢出对现场操作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也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0003]2、传统混合机的混炼结构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导致在混合一些特殊的配方物料时产生分散效果较差,混合不均匀,粘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下游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对标高端市场,和国外差距很大。传统翻转混合机的主搅拌有三个45度的混炼翅,辅助破碎的破碎转子刀由锅体外部垂直插设在锅体内,虽然主搅拌的混炼翅迎料角度达到了很大的45度,但是为了避免破碎转子刀在锅体内对主搅拌的混炼翅造成干涉,主搅拌混炼翅的宽度只能达到约110毫米,不能将罐子中所有的物料都呛起来,形成不了对流也不符合粉体流体学中的高分散物料流动规律,特别远离混炼翅的物料顶部,只形成微弱的波浪状的起伏,很难将物料混合均匀。
[0004]3、因传统混合机的辅助破碎均设计为与锅体垂直,因此在锅体内部的破碎转子刀不能有效改变主漩涡运动产生的物料运动轨迹。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翻转混合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指出的缺陷。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转混合机,包括主搅拌部分、辅助破碎部分和锅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主搅拌部分包括主搅拌电机、由主搅拌电机输出连接的主轴以及安装于主轴上的混炼翅;所述主轴由上而下垂直贯穿锅体并伸入锅体内部,所述主轴与锅体之间具有气密封结构;所述锅体包括直筒壳体及焊接于直筒壳体内的蝶形封头;所述辅助破碎部分以一侧倾斜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锅体上。
[0008]所述辅助破碎部分包括位于锅体顶部的破碎电机、伸入锅体内部的破碎轴以及安装于破碎轴上的破碎转子刀;在所述锅体内部,所述破碎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破碎转子刀的位置设置于主搅拌形成的混合漩涡处,所述破碎转子刀的转向与主轴混
炼翅的转向相反。
[0009]所述直筒壳体包括端部法兰及周向筒身,所述蝶形封头焊接于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下方,所述蝶形封头下段沿直筒壳体的筒身内壁向下延伸至料罐连接法兰处。
[0010]所述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及蝶形封头的中部对应开设有主轴孔,用以固定主搅拌部分并贯穿连接主轴;所述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及蝶形封头的一侧开设有轴线斜置的破碎轴孔,用以固定辅助破碎部分并贯穿连接破碎轴。
[0011]所述气密封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于主轴上的定位套、气密封套和进气座,所述定位套套设于主轴轴颈上,所述定位套与气密封套之间的上下两端各压装有一个唇型气封,由此在定位套与气密封套之间构成中部带有气腔的双唇型气封,所述进气座压装于所述气密封套外部并通过螺栓与其固连;所述进气座上开设有用以与外部气路相连通的进气嘴,所述气密封套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进气端与进气座上的进气嘴相贯通,所述进气孔的出气端与双唇型气封之间的气腔相贯通。
[0012]所述主轴上的混炼翅包括位于锅体的蝶形封头下方的混炼翅一以及安装于主轴下端的混炼翅二,所述混炼翅一为一组形状与蝶形封头相适配的弧状翅片,从而保证翅片与蝶形封头之间距离的一致性,避免存料的同时提升混合效果。所述混炼翅二包括安装于主轴上的套杆、两根沿套杆外侧水平延伸的翅杆以及安装于翅杆端部的翅片,所述翅片位置贴近锅体内壁且其长度沿迎料角方向延伸,一方面让渡足够的空间给破碎转子刀,另一方面能够使尽可能多的物料在罐体内形成对流,保证物料分散的均匀性。
[0013]所述破碎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呈20

30度夹角,这种倾斜而非垂直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辅助破碎刀不会对主搅拌的混炼翅长度及位置造成干涉,从而可以将混炼翅沿着迎料角方向延伸增加长度,获得更好的混合对流效果。
[0014]所述进气座和气密封套之间压装有O型圈。
[0015]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混合机,一方面通过采用气密封替代传统的机械密封,将压缩空气通过气管通入气封座的双唇型气封中间,压缩空气随着双唇型气封进入锅内,在双唇形气封之间形成了空气正压(可以在进气管装调压阀进行压力调节一般0.2

0.5MPa),阻碍了的粉末倒灌,强化了密封的作用,解决了传统机械密封存在的密封不良导致的漏粉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在借鉴料缸和锅盖翻转便于清机和使用的优点之外,针对传统混合机搅拌部分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良,将传统混合机的搅拌结构进行摒弃和创新,将存料的平底封头更改为蝶形圆弧封头,从而减少了存料的情况;将主搅拌的锅体顶部的混炼翅一进行重新设计,让它的形状适配蝶形封头的圆弧,从而保证翅片到封头的间距均匀一致性;将主轴下方的混炼翅二沿着迎料角方向延伸增大其长度,使其能将尽量多的物料形成对流,尽最大能力的保证物料分散的均匀性;在主搅拌形成的混合旋涡附近,增加了一个与主轴轴线呈20

30度的破碎转子刀,从而在主搅拌的漩涡处产生另一个辅助旋涡,通过主搅拌和辅助破碎的转向设计,使辅助漩涡和主漩涡的转向相反,直接改变了主旋涡运动产生的物料运动轨迹,从而使多种物料之间的混合渗透更加均匀、彻底和高效。
附图说明
[0016]图1:传统翻转混合机的主搅拌和辅助破碎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一的翻转混合机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的仰视图;图4:图2中的主搅拌结构示意图;图5:图4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锅体结构示意图;图中,A、主搅拌部分,B、辅助破碎部分,C、辅助搅拌旋转方向,D、迎料角,E、主搅拌旋转方向,10、主搅拌电机,15、主轴,20、锅体,23、直筒壳体,23a、端部法兰,23b、周向筒身,24、蝶形封头,25、料罐连接法兰,30、定位套,31、双唇型气封,32、进气嘴,34、进气座,36、气密封套,38、螺栓一,39、O型圈,41、破碎电机,42、破碎转子刀,51、混炼翅一,52、混炼翅二,53、迎料角方向,54、主轴旋转方向,55、破碎轴旋转方向,56、压盖,57、螺栓二。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一种翻转混合机,包括主搅拌部分、辅助破碎部分和锅体,所述主搅拌部分包括主搅拌电机10、由主搅拌电机10输出连接的主轴15及安装于主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混合机,包括主搅拌部分、辅助破碎部分和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部分包括主搅拌电机、由主搅拌电机输出连接的主轴以及安装于主轴上的混炼翅;所述主轴由上而下垂直贯穿锅体并伸入锅体内部,所述主轴与锅体之间具有气密封结构;所述锅体包括直筒壳体及焊接于直筒壳体内的蝶形封头;所述辅助破碎部分以一侧倾斜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锅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破碎部分包括位于锅体顶部的破碎电机、伸入锅体内部的破碎轴以及安装于破碎轴上的破碎转子刀;在所述锅体内部,所述破碎轴与所述主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破碎转子刀的位置设置于主搅拌形成的混合漩涡处,所述破碎转子刀的转向与主轴混炼翅的转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壳体包括端部法兰及周向筒身,所述蝶形封头焊接于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下方,所述蝶形封头下段沿直筒壳体的筒身内壁向下延伸至料罐连接法兰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及蝶形封头的中部对应开设有主轴孔,用以固定主搅拌部分并贯穿连接主轴;所述直筒壳体的端部法兰及蝶形封头的一侧开设有轴线斜置的破碎轴孔,用以固定辅助破碎部分并贯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奎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德彩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