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81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开设于定子铁芯外表面的通槽,通槽上安装有均热板,均热板包括I型均热板和/或L型均热板,还包括设于绕组端部的相变热管,绕组与定子铁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电机散热需求,在其定子铁芯外表面开设多个通槽,安装I型均热板或L型均热板,或两种形状的均热板同时安装,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通槽配合均热板的使用,以及在绕组端部设置相变热管,可以在节省定子铁芯的散热结构体积的同时,有效降低悬伸部分绕组温度以及提高电机定子铁芯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电机的散热效率。电机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就是将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一种电力元器件,当电能被转换成机械能时,电机表现出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当机械能被转换成电能时,电机表现出发电机的工作特性。与其他类型的电机相比较,永磁同步电机最大优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与转矩密度,对比相同质量与体积下其他种类的电机,永磁同步电机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与加速度。这也是在对空间与自重要求极高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永磁同步电机成为首选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点,转子上的永磁材料在高温、震动和过流的条件下,会产生磁性衰退的现象,使得电机容易发生损坏。因此,散热是制约永磁同步电机极限功率的重要因素。目前,风冷和液冷是主流的电机散热技术,其原理是电机铜线绕组通过绝缘层和定子铁芯等将热量传至液冷机壳,再由空气或液态工质将热量耗散。
[0003]然而,现有的定子铁芯材料大部分为硅钢片,其热导率仅为40W/M
·
K,使得被包裹的绕组无法实现高效散热。同时,现有的风冷与液冷仅能实现定子铁心包裹部分的绕组热量耗散,暴露在铁芯外部铜线绕组的热量则无法得到有效散热,而该部分铜线温度已成为衡量电机是否达到保护温度的重要指标。因此,降低悬伸部分绕组温度以及提高电机定子铁芯的散热效率对实现电机高效散热与功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悬伸部分绕组温度以及提高电机定子铁芯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开设于定子铁芯外表面的通槽,所述通槽上安装有均热板,所述均热板包括I型均热板和/或L型均热板,还包括设于绕组端部的相变热管,所述绕组与定子铁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通槽的深度为定子铁芯的厚度的20

50%。
[0008]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宽度为均热板的厚度的100

110%。
[0009]优选的,所述通槽为沿定子铁芯的轴向方向开设。
[0010]优选的,所述通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间隔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I型均热板设于第一通槽内,所述L型均热板的短板设于第二通槽内、长板与定子铁芯的外表面接触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机壳上的机壳通槽,所述机壳通槽与第一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I型均热板安装于机壳通槽与第一通槽中。
[0013]优选的,所述I型均热板的纵截面面积为机壳通槽的纵截面面积的90

100%。
[0014]优选的,所述L型均热板的宽度为定子铁芯轴向长度的80

100%。
[0015]优选的,所述均热板与通槽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由于均热板具有较好的传递热量的特性,可以根据实际电机散热需求,在其定子铁芯外表面开设多个通槽,安装I型均热板或L型均热板,或两种形状的均热板同时安装,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通槽配合均热板的使用,可以在节省定子铁芯的散热结构体积的同时,保证定子铁芯的散热效率;当绕组部分悬伸至定子铁芯外部时,与绕组端部连接的相变热管不仅可以传导绕组悬伸部分的热量,还可以传导定子铁芯边沿部分的热量,显著提升了定子铁芯和绕组的传热效率,使得可以提升电机使用功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设于机壳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I型均热板的主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I型均热板的右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L型均热板的主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L型均热板的右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相变热管的主视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相变热管的右视图;
[0027]图9为本技术中局部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识:1

机壳,11

机壳冷却通道,12

机壳通槽,2

绕组,3

定子铁芯,31

通槽,311

第一通槽,312

第二通槽,4

相变热管,5

均热板,51

I型均热板,52

L型均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参见图1

10,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开设于定子铁芯3外表面的通槽31,所述通槽31上安装有均热板5,所述均热板5包括I型均热板51和/或L型均热板52,还包括设于绕组2端部的相变热管4,所述绕组2
与定子铁芯3连接。使用时,电机定子设于机壳1内部,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3和绕组2,且绕组2与定子铁芯3连接。
[0034]参见图3

8,具体的,由于均热板5具有较好的传递热量的特性,可以根据实际电机散热需求,在其定子铁芯3外表面开设多个通槽31,安装I型均热板51或L型均热板52,或两种形状的均热板同时安装,通过在定子铁芯3上开设通槽31配合均热板5的使用,可以在节省定子铁芯3的散热结构体积的同时,保证定子铁芯3的散热效率;优选的,相变热管4为环形相变热管,环形相变热管具有成本较低、制作简单且本身各方向均具备超高热导率的优势,由于定子铁芯3的常规形状为环形,而绕组2与定子铁芯3连接,因此,将环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开设于定子铁芯(3)外表面的通槽(31),所述通槽(31)上安装有均热板(5),所述均热板(5)包括I型均热板(51)和/或L型均热板(52),还包括设于绕组(2)端部的相变热管(4),所述绕组(2)与定子铁芯(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1)的深度为定子铁芯(3)的厚度的20

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1)的宽度为均热板(5)的厚度的100

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1)为沿定子铁芯(3)的轴向方向开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均热板和相变热管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1)包括第一通槽(311)和第二通槽(312),所述第一通槽(311)和第二通槽(312)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树彬汤勇黄皓熠黎洪铭赵威张仕伟黄梓滨余小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畅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