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95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包括:气瓶缠绕内衬和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气瓶缠绕内衬包括内嵌件和内胆塑料,内嵌件内径均布设置四个内圆孔;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包括承力管和承力块,承力管内部均布设置四件承力块,其中所述承力块,包含承力块斜面和凸块;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安装于气瓶缠绕内衬的气体通道内部,通过承力块的凸块与内圆孔相嵌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效率提高2倍,保证了装配力矩和密封圈压缩量,确保密封结构合理有效,密封性好,装配精度高,内胆塑料不易变形,顺利通过196.7MPa水爆试验。196.7MPa水爆试验。196.7MPa水爆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储氢气容器
,具体涉及装配式塑料内胆瓶口结构及便携式内衬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氢气容器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其包括固定式储氢高压容器和高压氢气瓶。其中高压氢气瓶又可分为纯金属气瓶(简称Ⅰ型瓶)、金属内胆纤维环向缠绕气瓶(简称Ⅱ型瓶)、铝合金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简称Ⅲ型瓶)和高分子材料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简称Ⅳ型瓶)。其中Ⅳ型瓶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由于强度与刚度的需要,Ⅳ型储氢气瓶的瓶口需要采用金属材料设计,按照《T/CATSI02007—2020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团体标准,塑料内胆应采用注塑、吹塑、挤塑或滚塑成型,目前塑料内胆结构分为一体式塑料内胆结构和装配式塑料内胆。而装配式塑料内胆瓶口结构,存在金属与塑料的材料力学性能和膨胀系数不同,以致金属瓶口与塑料内胆之间连接不紧密,因而使用时容易出现氢气泄漏的风险。
[0004]氢能汽车领域正在蓬勃发展,结合氢能在汽车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车载Ⅳ型储氢气瓶的瓶口气体密封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目前外接头装配采用压环压紧塑料内胆筒段,力矩扳手夹持外接头四方施加装配力矩,直至装配到无法位移移动,由于该装配方法无法确定装配力矩大小,容易导致塑料内胆塑形变形,密封圈是否压缩到位不确定,且装配精度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Ⅳ型储氢气瓶的瓶口气体密封问题及外接头装配过程容易导致内胆塑形变形及装配精度差及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包括:气瓶缠绕内衬和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
[0008]所述气瓶缠绕内衬包括内嵌件和内胆塑料,所述内嵌件内径均布设置四个内圆孔;
[0009]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包括承力管和承力块,所述承力管内部均布设置四件承力块,其中所述承力块,包含承力块内斜面和凸块;
[0010]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安装于气瓶缠绕内衬的气体通道内部,通过承力块的凸块与内圆孔相嵌合固定。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承力块两端对称设置有承力块内斜面,其中一端邻近位置设置有凸块。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承力管内壁四等分位置设置四个轴向定位凹槽,承力块在此定位凹槽内轴向滑动。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还包括调整螺杆、收缩螺母和顶紧块。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调整螺杆轴向贯穿于承力管的中心位置,所述调整螺杆设置两段螺纹,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收缩螺母嵌套于调整螺杆上,所述收缩螺母设置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与调整螺杆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相配合。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顶紧块嵌套于调整螺杆上,与收缩螺母成对配合设置,用于固定调整螺杆和承力块。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装配式气瓶缠绕内衬还包括外接头、第一密封圈Ⅰ和第二密封圈Ⅱ。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内嵌件和内胆塑料滚塑成型为塑料内胆一体结构。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塑料内胆与外接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外接头压紧第一密封圈Ⅰ和第二密封圈Ⅱ。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包括承力管、定位块、调整螺杆、锁紧盘,所述承力管一端内壁圆周四等分位置分别设置四个径向定位凹槽,定位块与此定位凹槽相嵌合,调整螺杆轴向贯穿于承力管内,调整螺杆一端设置为圆锥形,调整螺杆旋转轴向前移动,锥形斜面点接触顶起定位块,定位块与内嵌件内圆孔相嵌合固定。
[00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采用“螺纹进给+楔形滑动”和“螺纹轴向移动+定位块径向点滑动”的原理,对装配式塑料内胆瓶口结构的气瓶缠绕内衬进行改进,在内嵌件内径设计均布设置4个均布内圆孔,用于定位装配基准使用。同时在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相应均布设置4个承力块,装配过程中,收缩螺母斜面顶起承力块凸块和定位块进入内嵌件均布内圆孔中,实现内撑装夹精准定位。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保证了外接头和塑料内胆的同轴度工艺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同时,保证了外接头装配进给位置和装配力矩,保证了密封圈压缩量,确保密封结构有效。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气瓶缠绕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承力块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承力管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调整螺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顶紧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收缩螺母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的一种方案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气瓶缠绕内衬;11外接头;12、第一密封圈Ⅰ;13、内胆塑料;14、第二密封圈Ⅱ;15、内嵌件;16、内圆孔、17、气体通道;
[0036]2、气瓶便携式内衬工装;21、承力管;22、承力块;23、调整螺杆;24、顶紧块;25、收缩螺母;221、承力块内斜面;222、凸块;
[0037]3、垫圈;4、沉头螺丝;5、第一导向销Ⅰ;6、第二导向销Ⅱ;7、开槽螺丝;8、第三导向销Ⅲ。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瓶缠绕内衬(1)和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2);所述气瓶缠绕内衬(1)包括内嵌件(15)和内胆塑料(13),所述内嵌件(15)内径均布设置四个内圆孔(16);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2)包括承力管(21)和承力块(22),所述承力管(21)内部均布设置四件承力块(22),其中所述承力块(22),包含承力块内斜面(221)和凸块(222);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2)安装于气瓶缠绕内衬(1)的气体通道(17)内部,通过承力块(22)的凸块(222)与内圆孔(16)相嵌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块(22)两端对称设置有承力块内斜面(221),其中一端邻近位置设置有凸块(2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管(21)内壁四等分位置设置四个轴向定位凹槽,承力块(22)在此定位凹槽内轴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内撑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便携式内撑工装(2)还包括调整螺杆(23)、收缩螺母(25)和顶紧块(24)。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图杜广平胡伟张琦刘春晖于永江王恒吴冉阿拉木斯薛雅楠王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