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60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包括:相对下轴承座的上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上容置腔,相对上轴承座的下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下容置腔、安装于上容置腔的上轴承座凸台、安装于下容置腔的下轴承座凸台;上容置腔开口向下,下容置腔开口向上;上轴承座凸台上延伸出突出部,突出部朝向下轴承座凸台,下轴承座凸台上开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朝向上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与支撑座的导向面接触;上轴承座的下沿位于突出部高度方向的中部,下轴承座的上沿位于凹陷部深度方向的中部。通过上轴承座凸台、下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和上下轴承座的配合实现上下辊的大开口度,解决短应力轧机开口度加大的问题,满足坯料规格轧制要求。坯料规格轧制要求。坯料规格轧制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轧制
,尤其涉及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短应力轧机是应力回线缩短的轧机,因此短应力轧机具有刚度高、轧制时应力线最短等优点。因短应力轧机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棒、线轧机的主导机型。
[0003]短应力轧机主要包括辊缝调整装置、拉杆装配和辊系装配等部件,随着金属轧制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棒线材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无论是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产工艺都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短应力轧机首当其冲。
[0004]特别是随着轧线产能的不断提升,无孔型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坯料规格随之不断加大,要求轧辊开口度调整范围与之匹配加大,所以原有短应力轧机已无法满足轧辊大开口度的要求。
[0005]目前,为适应大开口度要求,只能更换其它轧机来实现金属轧制,暂时没有开发出在原有短应力轧机基础上改进以适应大开口度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通过上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和上下轴承座的配合实现上下辊的大开口度,解决短应力轧机开口度加大的问题,满足坯料规格轧制要求。
[0007]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短应力轧机包括:用于安装上轧辊的上轴承座、用于安装下轧辊的下轴承座、对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相对运动起导向作用的支撑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通过4x2N个螺母与4根拉杆连接,4N个螺母固定于上轴承座并连接于4根拉杆的上部,4N个螺母固定于下轴承座并连接于4根拉杆的下部,拉杆旋转调节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间距进而实现上轧辊和下轧辊开口度调整,N≥1;
[0009]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包括:相对下轴承座的上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上容置腔,相对上轴承座的下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下容置腔、安装于上容置腔的上轴承座凸台、安装于下容置腔的下轴承座凸台;上容置腔开口向下,下容置腔开口向上;
[0010]所述上轴承座凸台上延伸出突出部,突出部朝向所述下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上开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上轴承座凸台;突出部插入凹陷部使得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间距最短;
[0011]突出部和凹陷部与支撑座的导向面接触,以实现对短应力轧机开口度调整的导向;上轴承座的下沿位于突出部高度方向的中部,下轴承座的上沿位于凹陷部深度方向的中部。
[0012]本技术利用拉杆旋转控制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间距,采用突出部超出上轴承座a距离及凹陷部超出下轴承座b距离的方式,让短应力轧机的原有最大开口度增加a+b,加大了短应力轧机开口度,满足坯料规格轧制要求。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为一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
[0014]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包括四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
[0015]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组成一组轴承座,短应力轧机包括两组轴承座;
[0016]每组轴承座上设置两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两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位于轴承座两个端部。
[0017]本技术采用四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共同抵抗短应力轧机工作时的作用力,确保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的安装不影响短应力轧机正常使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轴承座凸台的高度小于突出部的高度,并且所述上轴承座凸台的顶面与上容置腔的腔顶接触,所述上轴承座凸台均位于上容置腔,部分突出部也位于上容置腔。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的深度大于所述下轴承座凸台厚度的一半;突出部的高度大于所述下轴承座凸台厚度的一半。
[0020]本技术采用突出部高度和凹陷部深度均大于1/2下轴承座凸台厚度的方式,增大a值和b值,进而大幅增加短应力轧机开口度。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轴承座的下沿高于支撑座上导向面的顶点,突出部的底面低于支撑座上导向面的顶点;
[0022]下轴承座的上沿低于支撑座上导向面的脚底点,凹陷部的顶面高于支撑座上导向面的脚底点。
[0023]本技术最大开口状态下支撑座上导向面的顶点位于上轴承座的下沿和突出部的底面之间,最大开口状态下支撑座上导向面的脚底点位于下轴承座的上沿和凹陷部的顶面之间。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通过上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和上下轴承座的配合(利用拉杆旋转控制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间距,采用突出部超出上轴承座a距离及凹陷部超出下轴承座b距离的方式,让短应力轧机的原有最大开口度增加a+b),实现上下辊的大开口度,解决短应力轧机开口度加大的问题,满足坯料规格轧制要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处于最大开口度状态图示一;
[002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处于最大开口度状态图示二;
[002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处于最小开口度状态图示一;
[002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处于最小开口度状态
图示二;
[0030]图5为短应力轧机安装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的前后对比图示;
[0031]图中,1

上轴承座;2

支撑座;3

下轴承座;4

拉杆;5

上轴承座凸台;6

下轴承座凸台;7

突出部;8

凹陷部;9

下沿;10

上沿;11

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
[0034]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短应力轧机包括:用于安装上轧辊的上轴承座、用于安装下轧辊的下轴承座、对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相对运动起导向作用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包括:相对下轴承座的上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上容置腔,相对上轴承座的下轴承座表面开设的下容置腔、安装于上容置腔的上轴承座凸台、安装于下容置腔的下轴承座凸台;上容置腔开口向下,下容置腔开口向上;所述上轴承座凸台上延伸出突出部,突出部朝向所述下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上开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朝向所述上轴承座凸台;突出部插入凹陷部使得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间距最短;突出部和凹陷部与支撑座的导向面接触;上轴承座的下沿位于突出部高度方向的中部,下轴承座的上沿位于凹陷部深度方向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开口度短应力轧机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凸台、所述下轴承座凸台、突出部和凹陷部为一组大开口度导向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同武鹏李妍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