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14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属于模具领域,包括左模和右模,所述右模上有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与注塑腔连接,所述右模内设置有切刀和清理部件,所述切刀将注塑通道内的残留料切断后,左模与右模分离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对注塑通道进行清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通过设置切刀,在注塑件冷却后,通过油缸带动切刀对残留料切断,通过设置与油缸连接的清理部件,油缸伸出时带动清理部件上的气管和顶筒移动,气管通过软管连接气泵,当左模与右模分离的过程中,带动顶筒从气管伸出,配合气泵输出的气体,使得残留料离开通道并对通道进行清理。清理。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水口是指工厂在浇制模型时形成的框架与零件的结合部位。亦称为浇口,意思就是热化液态的材料流动的进出口。在塑胶模具生产过程中,产品成型之后,常带有残留料。
[0003]现有的技术手段中,需要取出产品后,再将残留料切除,而且一般时人工切除,这种切除方式费时费力,不仅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而且浇铸件品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因此,本身请提出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通过设置切刀将对于的残留料切断,并在左模移动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对通道进行清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所述右模上有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与注塑腔连接,所述右模内设置有切刀和清理部件,所述切刀将注塑通道内的残留料切断后,左模与右模分离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对注塑通道进行清理。
[0007]优选的,所述右模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切刀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与切刀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切刀靠近注塑腔的位置,所述油缸位于所述切刀的右侧。
[0009]优选的,所述切刀与所述油缸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油缸与切刀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切刀的下方设置有收缩盘,用于将通道的直径变小,所述收缩盘有两个半圆型夹板组成,所述夹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传动部件,用于两个夹板分离。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条、齿轮和螺杆,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齿条固定,所述齿轮与螺杆固定,所述螺杆与第二部分转动配合,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切刀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清理部件包括气管,所述气管与连接板固定,所述气管通过软管连接气泵,所述气管与通孔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通道的直径。
[0014]优选的,所述气管上设置有顶出部件,所述顶出部件包括顶筒,所述左模与右模分离过程中,顶筒从气管伸出。
[0015]优选的,所述顶出部件还包括滑板,所述滑板向上延伸并在横向上形成工字板,所述左模上固定有拉板,所述拉板的端部通过弯折形成位于工字板范围内的接触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通过设置切刀,在注塑件冷却后,通过油缸带动切刀对残留料切断,通过设置与油缸连接的清理部
件,油缸伸出时带动清理部件上的气管和顶筒移动,气管通过软管连接气泵,当左模与右模分离的过程中,带动顶筒从气管伸出,配合气泵输出的气体,使得残留料离开通道并对通道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第一部分内部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切刀和通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传动部件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图6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的内切模具的顶筒示意图。
[0026]图号说明:1、左模;11、拉板;111、接触部;2、右模;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3、通道;4、切刀;41、通孔;5、清理部件;51、气管;511、通槽;52、顶出部件;521、顶筒;522、滑板;5221、上滑板;5222、下滑板;523、工字板;6、油缸;61、连接板;7、收缩盘;71、夹板;8、传动部件;81、齿条;82、齿轮;8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002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31]请参阅图1

8,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包括左模1和右模2,所述右模2上有注塑通道3,所述注塑通道3与注塑腔连接,所述右模2内设置有切刀4和清理部件5,所述切刀4将注塑通道3内的残留料切断后,左模1与右模2分离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5对注塑通道3进行清理。
具体的,注塑件冷却后,切刀4将残留料切断,左模1向左移动并带动注塑件移动,而右模2不动,左模1移动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5,使得断裂残留料离开通道3。
[0032]所述右模2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位移右侧,第一部分21上有连接槽,用于注塑头的进入。所述第二部分22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切刀4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油缸6,所述油缸6与切刀4连接。注塑件冷却后,油缸6带动切刀4移动将残留料切断。
[0033]所述切刀4靠近注塑腔的位置,首先注塑腔完整,减少了切刀4的影响,切刀4靠近残留料与注塑件来接处,能更好的将残留料切除。所述油缸6位于所述切刀4的右侧,油缸6对应的第二部分22壁厚较厚,能减少对油缸6的影响。
[0034]所述切刀4与所述油缸6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1,所述油缸6与切刀4通过连接板61连接,切刀4、连接板61和油缸6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切刀4损耗后,便于更换。
[0035]所述切刀4的下方设置有收缩盘7,收缩盘7的右侧为锥面,用于将通道3的直径变小,所述收缩盘7有两个半圆型夹板71组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包括左模(1)和右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2)上有注塑通道(3),所述注塑通道(3)与注塑腔连接,所述右模(2)内设置有切刀(4)和清理部件(5),所述切刀(4)将注塑通道(3)内的残留料切断后,左模(1)与右模(2)分离过程中通过清理部件(5)对注塑通道(3)进行清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2)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二部分(22)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切刀(4)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内安装有油缸6,所述油缸6与切刀(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靠近注塑腔的位置,所述油缸6位于所述切刀(4)的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与所述油缸6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1),所述油缸6与切刀(4)通过连接板(6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内的内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4)的下方设置有收缩盘(7),用于将通道(3)的直径变小,所述收缩盘(7)有两个半圆型夹板(71)组成,所述夹板(71)与连接板(61)之间设置有传动部件(8),用于两个夹板(71)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炎宋定国孔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志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