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14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热胶层、加热层、第二导热胶层及第二绝缘层;所述加热层包括电极部和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被所述第一导热胶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包裹,包括以下步骤:在铜箔的第一表面涂布第一导热胶层,并在第一导热胶层热压第一绝缘层;在所述铜箔的第二表面通过刻蚀工艺制备由电极部和加热部组成的加热层;在所述加热层涂布第二导热胶层,并在第二导热胶层热压第二绝缘层,有益效果:通过在加热层的两个面分别设置第一导热胶层和第二导热胶层,使加热层的热量充分分散后对电池进行均匀加热,防止出现热量集中而烧蚀绝缘层,增加了柔性电池加热膜的安全性能。安全性能。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热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以电池驱动的新能源车辆逐渐普及,车辆在低气温环境时会出现续航里程明显下降的问题。人们通过保温加热的方式来提高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以此来减少续航的下降程度。目前,电池的加热主要采用柔性加热片对电池的外表面进行加热,柔性加热片是在两个绝缘层之间设置图案化的加热层,加热层在长时间反复加热后,由于热量主要集中在具有加热功能的导线及周边,而绝热层的散热能力又比导线弱,因此,加热片的表面温度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热量过多地集中于导线及周边使与导线连接的绝缘层出现发黑,甚至烧蚀现象,一旦出现烧蚀,将使导线裸露,给电池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予以改进优化,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在加热层的两个面分别设置第一导热胶层和第二导热胶层,使加热层的热量充分分散,防止出现热量集中而烧蚀绝缘层。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制备工艺。
[0007]为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热胶层、加热层、第二导热胶层及第二绝缘层;所述加热层包括电极部和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被所述第一导热胶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包裹。
[0008]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设置镂空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镂空部位置对应。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一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加热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第二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
[0010]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均布的图案。
[0011]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原理,为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在铜箔的第一表面涂布第一导热胶层,并在第一导热胶层热压第一绝缘层;
[0013]在所述铜箔的第二表面通过刻蚀工艺制备由电极部和加热部组成的加热层;
[0014]在所述加热层涂布第二导热胶层,并在第二导热胶层热压第二绝缘层。
[0015]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原理,为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
池加热膜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6]在第一绝缘层的表面涂布第一导热胶层,并将铜箔的第一表面热压于所述第一导热胶层;
[0017]在所述铜箔的第二表面通过刻蚀工艺制备由电极部和加热部组成的加热层;
[0018]在所述加热层涂布第二导热胶层,并在第二导热胶层热压第二绝缘层。
[0019]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激光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烧蚀出镂空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镂空部位置对应。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一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加热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第二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
[0021]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均布的图案。
[0022]优选地,所述图案为波浪形。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通过在加热层的两个面分别设置第一导热胶层和第二导热胶层,使加热层的热量充分分散后对电池进行均匀加热,防止出现热量集中而烧蚀绝缘层,增加了柔性电池加热膜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柔性电池加热膜剖面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柔性电池加热膜俯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现有的柔性电池加热膜剖面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柔性电池加热膜制备工艺流程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柔性电池加热膜制备工艺流程图。
[0030]其中,1、第一绝缘层;2、第一导热胶层;3、加热层;31、电极部;32、加热部;321、直线铜箔;322、波浪形铜箔;323、加热空白区;4、第二导热胶层;5、第二绝缘层;6、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予以阐述。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池加热膜,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1、第一导热胶层2、加热层3、第二导热胶层4及第二绝缘层5;所述加热层3包括电极
部31和加热部32,所述加热部32被所述第一导热胶层2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3包裹。
[0036]具体地,第一绝缘层1和第二绝缘层5选用PI膜且厚度为30μm

60μm,优选50μm,第一导热胶层2和第二导热胶层4的厚度均为10μm

50μm,优选30μm,加热层3优选镂空的黄铜铜箔且厚度为30μm

60μm,优选50μm;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4设置镂空部6,所述电极部31与所述镂空部6位置对应,参见图1,加热层3包括电极部31和加热部32,其中,与电极部31相对应位置,即图2所示的虚线框处具有镂空部6,镂空部6是通过激光烧蚀所述第二绝缘层5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4而形成,电极部31通过镂空部6与外界电源连接,在通电情况下,通过加热部32的发热为电池提供热源;加热部32为均布的图案,例如,参见图2的图案样式,加热部32包括直线铜箔321和波浪形铜箔322,波浪形铜箔322均匀地分布于加热膜,直线铜箔321和波浪形铜箔322形成加热区,在没有铜箔的区域为加热空白区3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热胶层、加热层、第二导热胶层及第二绝缘层;所述加热层包括电极部和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被所述第一导热胶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包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热胶层设置镂空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镂空部位置对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一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加热层厚度为30μm

60μm,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的厚度为10μm

50μm,所述第二绝缘层厚度为30μm

60μ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均布的图案。5.柔性电池加热膜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铜箔的第一表面涂布第一导热胶层,并在第一导热胶层热压第一绝缘层;在所述铜箔的第二表面通过刻蚀工艺制备由电极部和加热部组成的加热层;在所述加热层涂布第二导热胶层,并在第二导热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君闫奋娥夏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倬跃蓝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